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92.
南岭地区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和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岭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近20年来地质找矿与科研工作投入不足,导致南岭地区一些优势矿产储量消耗过快,影响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南岭地区芙蓉锡矿等一批新矿产地和八仙脑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钨矿等一批新矿床类型的发现,充分说明,只要认真开展成矿预测研究,配合地质找矿实践,在南岭地区取得找矿突破的可能性并不亚于西部地区。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加强对南岭地区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加强矿床成矿系列、成矿体系、成矿物质来源及其超常规富集成矿机制、大型超大型矿床与矿集区、常规优势矿产与非优势矿产之间相关关系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与探索,为危机矿山“探边摸底”和新矿产地的发现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江西省崇义县淘锡坑钨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带南段的复合部位,属于以石英脉型黑钨矿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石英矿脉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穿切新元古代地层。文章选取钻孔揭露的底部新鲜花岗岩样品2件,用SHRIMP方法测定锆石的结晶年龄,结果分别为(158.7±3.9)Ma和(157.6±3.5)Ma;对3件含黑钨矿石英脉样品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154±4)Ma、(157±3)Ma和(161±4)Ma。与前人用Re-Os法测定的辉钼矿(154Ma)比较,发现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与含矿石英脉、钨矿的形成年龄相同,成岩、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完成。综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南岭地区160~150Ma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东段,可能与岩石圈大规模伸展的构造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94.
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浓雾的宏微观结构与能见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南岭山地地处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每年9月至次年5月有华南准静止锋活动时均会有浓雾发生,每月浓雾日可高达15—18 d,尤其是中国目前最长的京珠高速公路通过南岭主脉大瑶山的乐昌—乳源段,路面海拔高度从200 m增至800多米,山地的抬升使雾害更加严重。在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开展的两次多学科综合野外观测,内容包括目测能见度、器测能见度、雾滴谱、雾含水量、系留探空、双参数低空探空、雾层湍流扩散、气溶胶粒子谱、气溶胶成分谱、雾水样品成分、雨水样品成分。对典型个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雾的宏观结构特征分析,雾的微物理特征分析。认识到南岭山地浓雾发生频率高,雾害十分严重,是典型的平流雾和上坡雾,实质上是出现在相对较高海拔高度上的低云,与华南锋面活动尤其是华南准静止峰的活动密切相关,局地地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其特点是浓雾持续时间长、能见度极其恶劣、团块结构明显、雾滴尺度大、浓度不高、含水量较大、雾层内的湍流扩散能力比晴空区强,与中国过去研究较多的辐射雾差别较大。发现雾含水量与能见度呈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含水量较大时能见度较小;南岭山地雾含水量等微结构特征量的起伏变化,除与雾体本身的结构不均匀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流因素的影响,南岭山地下垫面的不均匀性,雾体随环境风的平移过程中,不规则的爬坡、翻越山坡的运动是造成雾体结构不均匀、振荡起伏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该地气溶胶粒子谱是呈单调下降的幂函数谱,次微米粒子浓度甚高,南岭山地气溶胶中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粒子,是优质凝结核,有利于雾的形成。雾的存在可以清除大气中的微量成分,雾滴可以包含浓度很高的污染物成分。同时,较之云滴而言,雾滴也很容易被地表物体(如植被、建筑物等)的垂直表面所截获,构成另一类清除过程。在南岭这样的大面积森林地区,这类清除过程可能是很重要的。研究本地区雾的特征变化,对建立本地区雾的预警预报系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并为开展消雾试验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5.
席斌斌  张德会  王汪根 《矿床地质》2006,25(Z3):383-386
南岭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有色、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省,其W、Sn矿床尤其引人注目。该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其中燕山期花岗岩与W、Sn矿床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4个与W、Sn矿床有密切关系燕山期岩体进行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比较岩体花岗岩源区地幔物质相对含量推断--较多的地幔物质加入源区有利于形成Sn矿床,反之有利于形成W矿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强度对矿化程度亦有重要影响,与大型、超大型 W(Sn)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往往经历过强烈地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96.
张理刚  黄斌 《地球化学》1976,(4):292-296
Based upon the geological data on some geoehronologieally well-defined rock bodies and relative isotopic dat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obability statistics of 182 isotopic geochronometric values, the author has suggested that in the Nanling Region,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boundary should be placed at about 250 m.y. and the Upper Triassic-Lower Jurassic at 190--195 m.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unreasonable division of the age bounderies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ich gives rise to the endless dispute on the problem concerning the age-division of the Nanling granites. Recent work on geochronology of the Nanling Region by means of statistics leads to a better knowledge that the Nanling Triassic granites occur widely whereas the Permian granites are discattered about in Guangdeng, Guangxi, Fujian,Jiangxi and Hunan provinces.  相似文献   
97.
Based upon the present research stratus on Nan Ling granites and in the view of the defferenees in the opinions on the ages and periodic division of Nan Ling granites existing among some research units concerned, a proposal has been snbmitted in the paper, pointing out that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launch a discussion in the deeper-going way on the problem involving the ages of Nan Ling granites and their periodic division in the journal “GEOCHIMICA”. The main topics expected to be discussed are as follows : (1) The existanec of Hereynian granite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formation of non-orogenic granites; (2) The divisional boundary between Yeushanian and Indonsinian granit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3) The periodic sub-division of Yenshanian granites and their relatiouship with mineralization ; (4) The division of the ,ages of granites older than the Caledonian period.  相似文献   
98.
南岭中段主要锡矿床He、Ar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岭中段主要锡矿床的黄铁矿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40Ar/36Ar≈288~371,3He/4He≈0.09~28.58Ra ,不同地区流体包裹体He、Ar浓度变化较大,而在同一地区40Ar/36Ar、3He/4He值比较一致;40Ar/36Ar值介于大气饱和水(包括大气降水和海水)的同位素组成(40Ar/36Ar≈295.5)和夏威夷热点(40Ar/36Ar=350~360)之间,3He/4He值大大高于大陆地壳特征值(3He/4He≈0.03Ra),介于地壳特征值与原始地幔特征值(3He/4He≈8.57Ra)和夏威夷热点特征值(3He/4He≈27.14Ra)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为地幔、地壳和大气水的混合产物,以地幔流体为主。这一结果为南岭地区锡多金属矿床为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及区域地幔柱的存在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9.
南岭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72,自引:2,他引:70  
由于受到来自印支半岛的挤压,在华南内部发生了以碰撞-挤压-推覆-隆升为主的印支造山运动。南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240~205Ma)主要形成于碰撞及“后碰撞”(post-collision)的动力学环境,但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南岭地区从燕山期进入后造山(post-orogeny)地球动力学环境。从花岗岩类的成矿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出发,尝试把燕山期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南岭地区燕山早期(185~170Ma)出现了玄武质岩浆活动、双峰式岩浆活动、A型花岗岩及板内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反映了岩石圈的局部“伸展一裂解”和地幔物质的上涌,伴随Pb,Zn,Cu,Au成矿作用。燕山中期南岭地区岩石圈全面拉张一减薄,地幔上涌一玄武质岩浆底侵引发大规模的地壳熔融,导致大范围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的生成。该期的第一阶段(170~150Ma)以大规模花岗岩类侵位为主,第二阶段(150~140Ma)花岗岩类活动很少,却发生了W,Sn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燕山晚期虽然是华南地区岩石圈全面发生裂解的时期,但由于受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在南岭东端至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燕山晚期(140~65Ma)出现了先挤压、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在100Ma前形成的钙碱性和橄榄安粗两个系列的岩浆活动,伴随Au,Ag,Pb—Zn,Cu,(Mo,Sn)等成矿作用。而在南岭地区,该时期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及基性岩脉等广泛发育,有关的成矿作用以火山岩型U矿、斑岩型Sn矿,以及印支期花岗岩中的铀活化成矿作用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0.
南岭中生代成锡花岗岩系花岗质岩浆多期或多阶段侵位和结晶的产物。空间上往往集中成群成带分布,构成多个复式岩基,明显受华夏和扬子两大地块接合部NE向深大断裂及NW向隐伏深大断裂的控制;中生代成锡花岗岩主要侵位于燕山期,成矿作用主要有两期,一是早期矽卡岩化导致锡的初步富集,二是晚期岩浆热液叠加形成了工业锡矿床。锡成矿作用与燕山期伸展背景下的大规模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