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52.
莺歌海盆地周边区域构造演化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莺歌海盆地周边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综合分析表明,该舅地形成和演化构造应力场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古新世末至早渐新世印支地块快速向南东方向挤出,同时伴随着地块的顺时针旋转运动。第二阶段,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印支地块向南东挤出运动逐渐减弱,华南地块整体仍然相对稳定。莺歌海盆地处于左旋剪切状态。第三阶段,中、晚中新世随着印度地块逐渐楔入欧亚板块内部,印支半岛的挤出运动进一步减弱。至中中新世末,华南地块整体开始挤出。第四阶段,上新世一第四纪印支地块相对稳定,华南地块挤出运动继续进行,两地块间的相对运动呈右旋剪切运动。莺歌海盆地新生代的构造应力场演化受太平洋板块、印度与欧亚板块之间相互作用控制。其中,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作用所导致的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相对运动,是决定莺歌海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应力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20 0 1年 1月 2 6日 ,印度西部发生一次大地震 ,当时正值印度全国庆祝共和日。这次地震对独立的印度来说 ,无疑是一次破坏极其惨重的地震。自地震发生后 ,救援人员一直在努力清理废墟 ,并从倒塌的瓦砾中救出可能的幸存者。政府也已承认这次地震给印度造成的损失惨重。科学家们认为 ,过去没有对这一地区进行过全面的研究 ,最近几年才开始对该地区的古地震活动性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中一项研究是在卡奇沼泽地进行卡奇地区的地震历史研究。这里有一份关于卡奇地震带形变特征的详细报告的摘要。 1 81 9年发生在印度西北部的卡奇地震 ,是最显著的…  相似文献   
54.
55.
中国热带地区降水与印度夏季风的关系SongYangWilliamJ.Gutowski,Jr.(美国马萨诸塞州大气与环境研究公司)(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地质与大气科学系)1引官亚洲季风是东亚和南亚广大地区年降水循环的显著特征。由于其经济和科学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6.
红土风化剖面内的粉状、粗粒状及块状金的出现对矿床成因论提出了新的问题。印度南部尼伦布尔地区表生金矿床中金的形态及结构特征是在风化环境下,由于低温溶液的化学溶解、迁移和再沉淀作用而形成的。剖面上部的金粒为似球形,并有许多蚀斑,而下部的金粒则呈不规则状,且很少被腐蚀。那些外形似海绵状、树技状或丛束状、花瓣状的结构以及在原生颗粒上“涂金”的包壳都表明,它们是次生金初期阶段的产物。根据金粒的赋存状态和外部形态特征,我们总结了一个包括黄铁矿的氧化作用在内的模式,即在酸性环境下,原生矿脉中的金发生溶解,并以氯化物络合物形式移迁。在高Eh值和中等酸碱度条件下,氧化带中的含金络合物就会被分解,以纯金属的形式沉淀下来,并导致金纯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57.
58.
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幕的划分入手,分析各期地震活动的图象特征,寻求本区地震发生的时空规律,探讨本区的地震活动与印度板块运动的内在联系,从而对今后本区地震活动的大形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9.
A 3-D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OSLO CTM2)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emission in India.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reproducing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of the INDOEX experiment and the measurements in summer over India well.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NOx and CO emissions in India are doubled, ozon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and global average OH decreases a little. Under the effects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NOx and CO in India are efficiently transported into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by the upward current and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so that the NOx, CO, and ozone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NOx and CO emissions. These increases extensively influence a part of Asia, Africa, and Europe, and persist from June to September.  相似文献   
60.
印度季风的年际变化与高原夏季旱涝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周顺武  假拉 《高原气象》2003,22(4):410-415
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海表面温度距平资料,分析了西藏高原夏季降水5个多、少雨年春、夏季印度洋850hPa、200hPa合成风场和合成海温场,发现多、少雨年前期与同期印度洋高、低空风场和海温场均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高原夏季降水偏多(少)年印度夏季风偏强(弱),在850hPa合成风场上印度半岛维持西(东)风距平,西印度洋—东非沿岸为南(北)风距平,夏季阿拉伯海区和孟加拉湾出现反气旋(气旋)距平环流;200hPa合成风场上印度半岛维持东(西)风距平,南亚高压偏强(弱),索马里沿岸为南(北)风距平。印度夏季风异常与夏季印度洋海温距平的纬向分布型有密切联系。当夏季海温场出现西冷(暖)东暖(冷)的分布型时,季风偏强(弱),高原降水普遍偏多(少)。相关分析指出,索马里赤道海区的风场异常与高原夏季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义了一个索马里急流越赤道气流指数,用它识别高原夏季旱涝的能力较之目前普遍使用的印度季风指数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