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2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测绘学   506篇
大气科学   233篇
地球物理   584篇
地质学   784篇
海洋学   263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414篇
自然地理   83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编者按:在第43个世界地球日即将到来之际,本刊特别推出“地博之星”系列报道,历数全国各大地质博物馆馆藏最具研究价值、最有名气或最为珍贵的宝玉石、矿物晶体以及化石展品,全面展示其独特性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2.
魏柱灯  方修琦  苏筠 《地理科学》2015,(9):1156-1163
以当代历史和经济史著作为资料,建立与历朝财政盈亏状态相关词汇的语义分级标准,重建了中国自秦朝至清末(220 BC^1910 AD)10 a分辨率的财政等级序列,并分析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秦朝至清末的财政平衡大体经历了4个相对充裕阶段(220 BC^31 BC,441~760 AD,961~1210 AD,1381~1910 AD)和3个相对匮乏阶段(30 BC^440 AD,761~960 AD,1211~1380 AD)。财政危机在寒冷-干旱的气候背景下爆发的可能性最大。财政平衡与温度和降水变化均成正相关,财政平衡的趋势性变化受长期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影响较为明显。但受多因素的复杂反馈环节影响,两者在某些时段呈现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103.
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型统计检验聚类分析 (CAST) 方法对山东省冬小麦种植区进行合理分区的基础上,利用基于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关键气象因子影响指数、气候适宜度指数、WOFOST (world food study) 作物生长模型分别建立各区域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利用这4种方法分别对2004—2011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进行动态预报,在分析历史预报结果平均准确率的基础上,剔除预报准确率低于90.0%的预报方法,确定每种方法的权重系数,采用加权方法建立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结果表明:4种单一产量预报方法在各区域各时段的预报准确率很不稳定,波动范围较大。而集成预报方法对山东省各区域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准确率相对于4种单一预报方法均有所提高,预报准确率普遍在95.0%以上,且其预报结果稳定性较好,变化比较平稳, 集成预报方法更适合在业务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延安宝塔区近10年冰雹时空分布与历史状况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延安宝塔区2004—2013年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历史统计资料(延安国家基本气象站资料为1951—2003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10a平均每年有降雹日8.4d,以单个冰雹日居多;4—10月降雹较多,6—8月更为集中;一日内冰雹发生时间主要在13—20时,密集降雹在15—17时;以直径为1~5mm的小冰雹为主;近10a冰雹造成的灾害损失远大于20世纪80—90年代。与历史资料相比:年平均冰雹日增加明显;降雹时间和冰雹移动路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最大冰雹直径变化较大,近年以小冰雹居多。冰雹日较历史有明显增多,主要由资料来源、通讯方式、冰雹灾害关注度等差异所造成。  相似文献   
105.
汪国顺 《安徽地质》2016,26(4):256-259
在系统分析丁集煤矿煤田勘查及开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深入探讨了丁集矿井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丁集煤矿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地层倾向SSW~E,次级褶曲和断层较发育,大中型断层以逆断层为主,多向南倾,走向主要为NWW和NNE向。丁集矿井可划分为北部潘集背斜区、西部宽缓褶曲挤压区,中部丁集盆状区和南部平缓区。丁集矿井构造成因与区域构造演化密切关联,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三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形成现今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东昆仑西段野马泉地区所获得的5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分析, 探讨该地区构造演化特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为153.8 Ma、106.8~81.0 Ma、48.7~44.4 Ma 3个年龄组, 其中153.8 Ma记录了班公湖-怒江洋闭合事件; 106.8~81.0 Ma是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拼合事件对东昆仑地区的远程效应; 48.7~44.4 Ma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之后伸展事件的体现.野马泉地区热历史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30~110 Ma)持续隆升, 对应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后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拼合事件; 第2阶段(110~14 Ma)持续隆升, 90 Ma之前隆升速度较快, 与阿尔金断裂走滑及西大滩断裂韧性变形有关, 90 Ma之后进入一个时间较长的平稳抬升期; 第3阶段(14 Ma至今)受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 快速隆升.3个阶段的隆升速率和隆升量分别0.021 mm/a和0.42 km、0.01 mm/a和1.0 km、0.1 mm/a和1.43 km, 平均隆升速率为0.028 mm/a, 总隆升量为2.86 km.   相似文献   
107.
珠江口盆地作为南海北部陆缘典型的裂陷沉积区,是中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之一,其构造-热演化对南海张开时限及华南构造格局有重要指示作用。在钻孔资料限定和地质格局约束下,文中综合运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对珠江口盆地内钻孔基底花岗质岩石开展了低温热年代学研究,通过径迹年龄分析和径迹长度统计,反演了该区中—新生代基底构造-热演化历史,恢复了珠江口盆地多阶段热运动和基底隆升格局。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基底花岗质岩石锆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分布于131.7~97.9 Ma,多小于其成岩年龄。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多集中在79.7~61.9 Ma,径迹长度变化于11.37~13.16μm,属中等长度,磷灰石裂变径迹多为"冷却"至"混合"类型。珠江口盆地基底热史反演存在明显区域性特点,南(西)部地区抬升记录早,新生代冷却速率相对较低。珠江口盆地基底晚白垩世以来隆升幅度在6km左右,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古近纪神狐运动阶段、渐新世珠琼运动Ⅱ幕及南海运动阶段(26 Ma之前)。其中,南海运动表现出东早西晚的特点。基底抬升与盆地形成、红河断裂走滑相耦合。盆地基底的热演化历史为南海的演变历程研究提供了限定条件,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及南海构造运动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08.
为了了解浙江省涂膜柑橘贮藏期烂果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近60年的变化特征,利用1961—2016年常规站日气象观测资料,以涂膜柑橘贮藏腐烂阈值及各时段发生的频率为区划指标,采用距离权重反比法(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开展了柑橘贮藏期烂果时间阈值风险区划,并分析了它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2006年以后,浙江涂膜柑橘贮藏期烂果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且从西南地区到东北地区柑橘贮藏期烂果出现时间逐渐推迟。最晚时间西南部地区在3月上旬,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南部地区在3月中旬,其他地区在3月下旬。21世纪10年代前6年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较,丽水涂膜柑橘贮藏最早烂果时间从3月第1候提前到2月第4候,而最晚时间从4月第4候提前到第1候。区划结果将为橘农合理安排柑橘贮存、及时进行贩销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从而减少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历史一体化数据访问平台(IDEA),以C#和SQL Server技术为依托,开发了面向河源市县2级、符合本地气象服务需求的气象资料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全市自动站资料的实时更新和显示,同时还提供了历史资料查询、各站点雨量时序图等多项功能,拥有良好的资料分析能力、功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10.
引言 张奕麟先生是我国现代地震台网观测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致力于现代模拟和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技术研究,为推动我国地震观测技术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就他在北京八条线遥测地震台网、国家地震局768工程,以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等科技项目中,发挥的历史作用做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