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对甘肃天水地区师家崖典型黄土-古土壤剖面化学元素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剖面中氧化物SiO2、Fe2O3、K2O和Al2O3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古土壤层(S0和S0)中较高,黄土层(L0、L1和Lt)中较低;而氧化物CaO和Na2O变化呈相反趋势;根据钙镁比(Ca/Mg)、钾钠比(K/Na)、淋溶系数、退碱系数、残积系数和化学蚀变系数(CIA)等化学参数的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古土壤层形成时期风化成壤作用强烈,黄土层堆积时期风化成壤作用微弱的规律;以Ti为参比,Si、Fe、K和Al相对富集,而Na和Ca发生不同程度的淋溶,总体处于脱Ca、Na的低等化学风化阶段;SJY剖面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分为化学风化较弱期、波动增强期和减弱期,记录了该区域气候经历了早全新世温凉、中全新世温暖湿润但不稳定,晚全新世凉干的演变过程,对天水地区的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2.
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河道沉积速率、河道侧向迁移频率、溢岸沉积速率、溢岸暴露时间等是影响冲积平原古土壤发育特征与成熟度的主控因素。通过分析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冲积平原古土壤的地层学与沉积学响应,建立基准面旋回下的冲积平原古土壤演化模式,可以为层序界面的识别和A/S变化分析提供依据。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区泉头组扶余油层以河流-冲积平原沉积体系为主,可识别出5种类型的古土壤:红色暴露型、红色加积型、红绿互层加积型、绿色加积型和灰色加积型,其成熟度依次降低。研究认为,在长期(三级)、中期(四级)基准面旋回内,随着A/S增大,古土壤成熟度逐渐降低。古土壤垂向序列和分布范围可以提供河流相基准面旋回的变化信息:广泛发育、可区域对比、高成熟度的红色暴露型古土壤可以作为层序界面或基准面旋回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而厚层分布、可区域对比、低成熟度的灰色古土壤可以作为高级次层序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  相似文献   
383.
大别山北麓竹竿河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磁组构特征显示,研究剖面0 ~ 1480 cm层段的平均Pj、F值小于1.02,而底部Pj、F大于1.02.F-L、Pj-q组合关系图反映磁化率椭球体为压扁状,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磁化率椭球体主轴方位显示0~ 1480cm层段样品的椭球体轴向分布分散,长轴的倾角大于60°,短轴的倾角小于15°,而底部的分布聚集,长轴的倾角一般小于10°,短轴的倾角大于80°,上述特征综合揭示了0 ~ 1480cm层段属于典型风成沉积而底部属于典型水成沉积.磁化率椭球体最大主轴的偏角暗示风成沉积的主导风向为NW-SE方向,而水成沉积的古流向为SW-NE方向,与现代竹竿河水系的方向基本一致.磁化率各向异性最大轴方向的优选方向可能与大别山抬升等构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384.
郧县前坊村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岭作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气候、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线,并当作是黄土高原的南屏障。汉江上游谷地地区位于秦岭南侧,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域,受季风气候活动影响强烈。为了探讨该地区在亚热带气候背景下,风成黄土成壤改造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通过对汉江上游谷地前坊村(QFC)剖面磁化率、烧失量、粒度、Rb/Sr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末次冰期以来沙尘暴很有可能越过秦岭在其南侧堆积,黄土-古土壤剖面地层序列从上到下依次为:MS-L0-S0-Lt-L1-AD;这些沉积物完整记录了一级阶地上晚更新世气候变化信息,地层单元受到各个时期不同程度成壤强度的改造。②前坊村剖面中,理化性质在不同地层单元有显著差异。例如磁化率、烧失量、Rb/Sr指标平均含量的高值出现在古土壤层中,低值出现在黄土层;而Zr/Rb含量变化正好相反;这些理化性质表明,在古土壤发育期,水热条件进入最适宜期,沉积物的风化成壤作用显著;在黄土堆积期,气候寒冷干燥,主要以粉尘堆积为主,沉积物的风化成壤作用较弱。③秦岭南侧北亚热带汉江上游前坊村一级阶地剖面化学风化强度变化揭示了黄土-古土壤环境气候变化的规律:末次冰期以来(大约18.0~11.5 ka B.P.),气候干冷,沙尘暴频繁出现,沉积物以黄土堆积为主,成壤作用微弱,形成马兰黄土(L1);全新世早期(约11.5~8.5 ka B.P.),气候由干冷向暖湿方向转变,但主要以干冷为主,形成过渡层(Lt);在全新世大暖期(8.5~3.1 ka B.P.),气候条件达到最优阶段,水热配合较好,生物活动活跃,成壤作用十分显著,发育了古土壤S0;到了全新世晚期以来(3.1 ka B.P.)气候又由暖湿向干冷方向转变,成壤作用明显减弱,沙尘暴出现较为频繁,形成了以黄土堆积为主的全新世黄土(L0)。现代表土层(MS)是在(1.5 ka B.P.)以来气候转暖,加之人类长期农业耕作扰动,在全新世黄土L0顶部叠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85.
新疆尼勒克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相比,无论在物源还是后期成土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二者的磁学特征有所不同。本文选取伊犁尼勒克地区的一个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及粒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尼勒克剖面中磁性矿物具有以下特征:1)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反铁磁性矿物赤铁矿和针铁矿;2)各黄土层成壤作用弱,磁性矿物以原始输入的粗颗粒MD和PSD为主。PS_1古土壤层成壤作用强,以细颗粒SD为主。弱发育古土壤层PS。既包含SD颗粒,又有粗颗粒。各地层均不含SP颗粒;3)PS_1古土壤层原始含铁矿物输入量略低于黄土高原地区,其他各地层均高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受成土作用及其他因素影响,剖面中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远低于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层。PS_1古土壤层成壤作用强,在新疆地区较为少见,但其磁化率却低于各黄土层,说明尼勒克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变化机制与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古土壤层原始输入含铁矿物的量较黄土层低,但原始含铁矿物只是影响剖面磁化率变化的原因之一。PS_1古土壤层在沉积后期受到间歇性水流作用,成土成因的强磁性SP磁铁矿/磁赤铁矿颗粒遭受破坏并转化为赤铁矿,导致PS_1古土壤层磁化率的急剧降低,并使该层赤铁矿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86.
Since continental sediments (in addition to the marine geological record) offer important means of decipher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 sediments hosted by the successive flows of the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 provinces of the world should be treasure houses in gathering the palaeoclimatic data. Palaeosols developed on top of basalt flows are potentially ideal for pala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s because it is easy to determine their protolith geochemistry and also they define a definite time interval. The present paper summarizes the nature of the basalt-hosted palaeosols formed on the flood basalts province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lobe havin~ different ages.  相似文献   
387.
深时古气候的恢复与分析,对于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陆相气候的恢复对于全球古气候带的划分、海陆气候差异的比较和气候模型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气候敏感性沉积物的出现可以指示一定程度的气候信息。化学风化程度与气候密切相关,越强烈的化学风化指示越温暖湿润的气候。泥岩化学风化程度的评价有基于地球化学特征建立的指数(CIA、WIP、CIW、PIA、钠亏损指数(τNa))和非常规稳定同位素特征,还有基于泥岩矿物学特征的研究方法:矿物成熟度、黏土矿物的含量及组合和磁性矿物的组成。湖泊沉积岩古气候分析方法有基于元素比值变化和基于高精度天文轨道周期性分析的古气候变化研究。通过古土壤可以根据其淀积层的埋深定量恢复古降水量;黏土矿物、成土方解石、铁锰质结核和淀积层土壤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恢复古温度、古降水量和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p CO2)。目前对陆相沉积岩和古土壤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但未来还需要更多分辨率更高的陆相古气候分析方法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388.
浸油法测量黄土样品的容重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有斌  安芷生 《地质论评》2000,46(2):220-224
笔者通过对比实验,论证了一种新的测量黄土样品容重的方法--浸油法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并以甘肃灵台剖面为研究对象,测量了L9以上厚约70m的风尘黄土-古土壤堆积序列的容重值。结果表明,古土壤地层单元的容重值要明显高于其上下的黄土层,其变化范围为2.05 ̄2.18g/cm^3,而黄土层的容重值变化范围为1.85 ̄1.98g/cm^3;L9以上不同层位的黄土和古土壤单元容重值随深度变化不大,说明受天然压实  相似文献   
389.
土-水特征曲线是反映非饱和土中水分运移现象以及力学行为的重要参数。笔者采用等温吸附分析法(VSA)和传统的瞬态脱湿吸湿法(TRIM)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测定黄土全吸力范围的土-水特征曲线的方法。通过VSA持续测定样品的相对湿度和重量,计算获得高吸力范围内(7.1×103~4.8×105 kPa)脱湿与吸湿路径下的基质势与体积含水率的系列离散数据点。依据VSA测试结果确定样品的残余含水率以限定TRIM反演过程,修正了TRIM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选用F&X数学模型光滑连接了TRIM在低吸力范围内(0~300 kPa)与VSA的实测结果。该方法具有测量的吸力范围大(1~106 kPa),测量时间短(5~8天),数据准确度高(R2=0.999)的优点。将此方法应用于甘肃董志塬剖面黄土-古土壤(L5-S5)的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得出的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和TRIM-VSA的实测值具有很好匹配性,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测定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方式快速、有效,在工程实际中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