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4篇
  免费   1706篇
  国内免费   1659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772篇
地质学   5710篇
海洋学   163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45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后槽铝土矿区位于黔中遵义铝土矿带中部,受NE向岩溶盆地控制,发育众多形态各异的中、小型的溶洼、溶坑和溶沟,在这些溶蚀洼地中,沉积了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含铝岩系.文章通过对后槽地区354个钻探工程揭露的含铝岩系厚度、矿体厚度及化学成分的系统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区岩溶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并进行找矿靶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后槽...  相似文献   
992.
末次冰期后,在全新世大暖期及区域沉降的影响下,渤海湾沿岸普遍发育海侵现象,位于莱州湾南岸的潍北平原区在经历全新世最大海泛面后,海水退却过程中留下了数条古海岸线,形成了多处贝壳堤、牡蛎礁等海岸带遗迹。研究区内新发现常家村、后柳家2处牡蛎礁,其14C年龄分别为(5130±30)a B.P.和(6030±30) a B.P.;通过对区内全新世海陆交互相沉积关系及海相地层分布规律的研究,结合已有测年数据与近现代遥感影像数据,对潍北平原区全新世以来的海陆变迁进行了总结,恢复了自6000 a B.P.至公元1989年间的6条海岸线。  相似文献   
993.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NW向扩展的前缘位置,其最新地震活动反映了高原北部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文中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古地震探槽及光释光年代样品测试,对三危山断裂敦煌段的古地震活动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2次古地震事件,事件E1发生的年代约为距今(35.1±3.7)~(36.7±4.1)ka;事件E2发生的年代约为距今(76.5±8.8)~(76.7±8.3)ka.三危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03±0.01)mm/a,相应的缩短速率为(0.09±0.01)mm/a.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三危山断裂的地震活动具有分段性特征,中段、东段可能具有独立破裂的能力,也存在与敦煌段发生级联破裂的特征,复发间隔约为40ka,根据经验公式估算三危山断裂可能发生的震级范围为MW7.1~7.5.  相似文献   
994.
《地震地质》2021,43(4)
带的北延部分,因此加强其活动性研究对深入认识滇西北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和川滇块体边界构造变形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依据1︰5万活动断裂填图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马头水、石岩、玉狮场等探槽揭示出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和沿线古地震事件,结果表明,玉狮场—平坡段为全新世活动段并存在多次古地震事件。马头水探槽揭示出的3条断层断错晚更新世—全新世洪积扇堆积,断错的最新地层的年代为(638±40) a BP和(1 335±23) a BP。石岩探槽西段揭露的3条断层断错的最新地层的~(14)C测年结果分别为(4 383±60) a BP、(4 337±52) a BP和(4 274±70) a BP;探槽东段同样揭示发育了3条断层,主断层下盘断错的最新地层的~(14)C年代为(9 049±30) a BP,上盘断错的2套断塞塘堆积的~(14)C测年结果分别为(1 473±41) a BP和(133±79) a BP。玉狮场探槽揭示出发育了5条活动断层,其中F_1与F_2断错灰白色含砾黏土和黑色泥炭质土,前者的~(14)C测年结果为(1 490±30) a BP,后者的~(14)C测年结果分别为(1 390±30) a BP和(1 190±30) a BP; F_3与F_4断错灰白色含砾黏土、黑色泥炭质土及上部褐黄色含砂黏土,褐黄色含砂黏土的OSL年龄为(0.6±0.2) ka; F_5断层断错的黏土层的~(14)C年龄为(1 490±30) a。盖场探槽揭示出地震楔、软沉积构造变形和砂脉等古地震现象,垂直错距35cm,估计此次地震事件的时间约为28 000a BP,震级达7级。玉狮场探槽揭示了2次地震事件,第1次事件的时间为(1 490±30)~(1 390±30) a BP;第2次事件的时间约为距今600a,推测震级达7级。马头水探槽揭示出垂直错距约1m的地震事件,发生时间约为600a BP,据地震破裂带的长度、宽度、陡坎高度、位错量并结合宜良M≥7地震和缅甸东吁7.3级地震的经验,认为此次地震的震级≥7级。  相似文献   
995.
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清河流域为西起济南,东至渤海湾,南缘泰鲁沂山地北麓,北界黄河之间的区域。在史前及历史时期,小清河流域湖泊广布,在地层沉积记录和古文献记载中均得以证明。这些湖泊形成于早全新世,在中全新世达到鼎盛,晚全新世以来湖泊逐渐衰退与消亡,如原来存在的鹊山湖、浒山湖、清水泊等湖泊,这在古文献中也多有记载,现已在平原上消失。本文着重对麻大湖、锦秋湖、白云湖等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小清河流域的湖泊消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在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下,湖泊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小清河流域的泥沙淤积;二是疏浚河道、围湖造田、过渡利用水资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本区湖泊的形成与消亡,对恢复古环境、探讨其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白垩纪的库车坳陷是一个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内陆坳陷,其中只发育下白垩统,为一套干旱红层地层,进一步划分为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该套干旱红层,包括洪积扇砾岩、间歇性河流砂砾岩、风成砂岩和沙漠湖紫红色泥岩等沉积。这些沉积在地层记录中常以一种特别的旋回性形式产出,在不整合面及其相关面之上首先沉积的是洪积扇砾岩和间歇性河流砂砾岩所构成的冲积沉积物,向上逐渐演变为沙漠湖红色泥岩,在成湖初期或湖退期发育了滨湖相风成砂岩,它们构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沙漠沉积体系。从冲积沉积到湖泊沉积构成总体向上变细的沉积相序组合。按照地层记录的旋回性进行三级沉积层序划分,将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划分为5个三级沉积层序即SQ1至SQ5。下白垩统的顶和底界面均为间断时间很长的区域不整合面,由它们所限定的下白垩统本身则构成一个二级构造层序,在二级构造层序内三级沉积层序常常形成有规律的叠加形式,下部的SQ1和上部的SQ5发育较多的冲积粗碎屑物,中部SQ2至SQ4则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与海相地层不同,库车坳陷白垩系中由三级层序和二级层序所代表的地层记录中的中周期和长周期旋回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幕式构造沉降,沉降初期由于地形高差大而以发育冲积粗碎屑物为主,均衡沉降期则与成湖期相对应从而发育较多的细粒沙漠湖沉积。以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入手,建立库车坳陷下白垩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框架内,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和相应的古地理图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早白垩世库车坳陷的古地理面貌,以及相应的沉积岩相古地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97.
The Mangshan Yuan is a loess platform on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Yellow River, which is located in northwestern Zhengzhou of Henan Province, China. The typical Zhaoxiayu section of the Mangshan Yuan preserves stratigraphical loess units above S10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f 172.1 m, which includes 15.7 m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paleosol S1, 77.3 m of the last glacial loess L1 that consist of 41.6 m of the late stade L1LL1, 13.2 m of the interstade L1SS1 and 22.5 m of the early stade L1LL2. Based on the age marking points by correlating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section with the SPECMAP curve, the timescale of the section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average accumulation rate and the resolution of each loess strata over the S2 were subsequently calculated using the  相似文献   
998.
以热力学理论和信息熵原理为基础,分析了古群落的热力学本质和信息熵的内涵,指出古群落演替可分为4个阶段:开始阶段、发展阶段、顶极阶段和衰退阶段.不同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信息量(信息熵),信息熵为最大值阶段也就是古群落最复杂、最无序的顶极阶段.为此,可利用这一特性对地层进行高精度的划分和对比.经研究,初步总结出5条判别古群落演替不同阶段的基本原则:①地层层序率原则;②生物演进原则;③信息熵最大原则;④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对数正态分布原则;⑤古群落取代原则.在以川东华蓥山地区茅口期腕足动物群落演替分析的实例中,选择了4个统计量作为计算反映古群落结构特征信息熵的参数,即物种多样性指数(d)、物种个体平均大小(g)、物种生物量(s)及物种平均凸度(t),对两个古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信息熵进行了计算和讨论,指出本地区茅口组地层分为上下两段,下段还可以分为3个亚段.同时发现在没有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古群落演替以衰退阶段历时最长,大约是顶极阶段的6~8倍.  相似文献   
999.
吉南珍珠门组的解体与古-中元古界层序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辽东吉南是我国古-中元古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但两省古-中元古界地层划分方案并不一致,使两省古-中元古界地层无法对比.通过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地球化学、年代及生物地质特征的对比发现Ⅰ、Ⅱ区镁质大理岩是在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的.Ⅰ区时代为中元古代,Ⅱ区时代为古元古代.对吉南古-中元古界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中元古界划分为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古元古界划分为集安群、临江群、大栗子群.  相似文献   
1000.
昌潍坳陷新生代古地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潍坳陷是胜利油田重要的外围勘探区域,确定其古地温对研究其生烃史和油气成藏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反演得到了其新生代热史演化规律,得出昌潍坳陷新生代古地温梯度演化趋势从古到今逐步降低的结论.同时间接证明了综合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东部简单盆地热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