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6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566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315篇
地球物理   1522篇
地质学   1215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通过研究SH波入射时各种地形的散射,从计算结果的精确性、稳定性和计算效率三个方面研究Aki Larner方法、Bouchon Campillo方法、以及全局广义反-透射矩阵方法(Chen's方法),比较这三种计算具有不规则界面多层介质中理论地震图的离散波数方法. 由于利用了FFT算法,Aki Larner方法速度最快,但由于方法本身受到Rayleigh假设的限制,结果精度最差. Bouchon Campillo方法非常稳定,结果较精确;但其计算效率最低,并且不能正确地处理非常陡峭的地形问题. 全局广义反-透射矩阵方法非常稳定,结果最精确,能够很好地处理非常陡峭的地形问题,并具有适中的计算效率;因此是三种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为计算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动问题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12.
一种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是产于新太古代迭布斯格岩群中的一种低Si、高Al、高K的特殊岩石,主要包括刚玉钾长金红石片麻岩、黑云夕线钾长金红石片麻岩2种岩石组合,呈互层状产出。刚玉、夕线石和钾长石是通过白云母的变质分解和白云母 SiO2的变质反应而生成的。形成温度约为720—760℃,压力约为0.6-0.8GPa。由于温度和压力稍高,岩石中已开始出现重熔钾长石细脉。环带状次生白云母的出现属退变质反应。变质程度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达高角闪岩相,与围岩的变质程度一致。其原岩是在较短的稳定条件下由富K、富Al的花岗质岩石经强烈风化搬运进入大陆边缘沉积盆地,再经化学分解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不同的原岩组合。  相似文献   
913.
开合构造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春发 《地质通报》2004,23(3):200-207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盛行,原生洋观点成为当时的主流。但根据中国的地质实际发现,中国古生代及其以来代表洋壳的蛇绿岩似乎都是元古宙陆壳裂开的产物,随之提出表明再生洋观点的手风琴式运动及岩石圈开合的理念,并逐步发展成为开合构造。本文简述了开合构造的由来和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现状,读者从中可了解开合构造的概貌。  相似文献   
914.
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渗透反应格栅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业耀  孟凡生 《地下水》2004,26(2):97-100
渗透反应格栅是一种原位修复地下水的新技术,具有经济、便捷等特点.大量研究表明,渗透反应格栅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和氯代烃等污染物.本文概括了渗透反应格栅去除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及实际应用,简要分析了此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目前渗透反应格栅已经在世界各地应用,可以预料,这一技术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5.
饱和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饱和土体的动力本构模型对于土体的动力反应计算分析和岩土工程初边值问题的求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饱和砂土干口饱和粘土动力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的一些方向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16.
用2002年3月31日台湾Ms7.5地震时上海地区软土地表和基岩记录的加速度资料讨论了地表软土覆盖层面波的地震动反应,并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了台湾未来8级大地震在上海基岩和土层处的面波加速度时程,初步估计了其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其结果对上海的工程抗震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17.
浅平基桥墩在承受强震作用时其基础与地基之间会发生提离,地基土会进入塑性状态。同时,当结构遭遇设防烈度地震或罕遇地震时,结构往往处于非线性状态,这都会导致桥梁的严重破坏。本文以兰州小西湖黄河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场地超越概率为10%人工地震波,研究了在弹塑性Winkler地基上同时考虑桥墩塑性时的结构地震反应。通过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得到:考虑地基和桥墩的非线性使得桥墩墩顶的位移增大,墩底弯矩减小,这对保护桥墩是有利的;同时得到,小西湖黄河大桥当遭遇罕遇地震(大震)时桥墩已进入屈服,但其屈服曲率不到破坏曲率的1/2,该桥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18.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程序DABIS对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单向及双向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较为接近,但在双向地震作用下,支座的最大位移明显大于单向地震作用时的支座最大位移,因而在确定支座最大位移时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9.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隔震结构在远震场地减震效果良好,但是近断层地震动的明显的长周期速度和位移脉冲运动可能对隔震建筑等长周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深入探讨。本文首先讨论近断层地震动的长周期脉冲运动特征,然后以台湾集集地震8条典型近震记录和其它4条常用近震记录以及4条远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对两幢安装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通过比较探讨了算例计算结果,定量说明隔震结构的近震脉冲效应显著,是隔震设计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0.
城市桥梁地震碰撞反应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地震时城市桥梁会因邻跨之间的碰撞而发生灾害.本文从桥梁碰撞的模拟模型、发生条件、影响因素、碰撞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防止碰撞的措施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城市桥梁碰撞地震反应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桥梁碰撞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并使得桥梁的地震反应更加复杂、呈现非线性;要准确评价桥梁地震碰撞反应需要建立更精确的模拟模型;选择合理的邻跨间距和支座宽度以及安装合适的消能减震装置,可有效地减小桥梁的地震碰撞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