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58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61.
通过分析欧洲空间局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2)从1995—2010年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研究了东海内孤立波的时间分布特征,绘制了东海内孤立波的空间分布图,并且反演了个别海区内孤立波的传播速度。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内孤立波主要分布在两个海域,台湾东北部海域和长江口、杭州湾以及外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在这两个海域,大潮期间的强潮流有利于内孤立波的出现。在长江口及附近海域,跃层强时,内孤立波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台湾东北部内孤立波波速约为0.6—0.8 m/s,长江口及附近海域内孤立波波速约为0.6 m/s左右。  相似文献   
862.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is the most popular product for three-dimensional(3D)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bare Earth surface and can be produced by many techniqu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 sampling distances(GSD). Space-borne optical 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ing are two of the most preferred and modern techniques for DEM generation. Using them, global DEMs that cover almost entire Earth are produced with low cost and time saving processing.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assess the Satellite pour l'observation de la Terre-5(SPOT-5), High Resolution Stereoscopic(HRS), the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ASTER), and 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 C-band global DEMs, produced with space-borne optical and SAR imaging. For the assessment, a reference DEM derived from 1∶1000 scaled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maps was used. The study is performed in 100 km2 study area in Istanbul including various land classes such as open land, forest, built-up land, scrub and rough terrain obtained from Landsat data. The analyses were realized considering three vertical accuracy types as fundamental, supplemental, and consolidated, defined by national digital elevation program(NDEP) of U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ertical accuracy of SRTM C-band DEM is better than optical models in all three accuracy types despite having the largest grid spacing. The result of SPOT-5 HRS DEM is very close by SRTM and superior in comparison with ASTER models.  相似文献   
863.
张倍倍 《西部资源》2014,(5):149-150
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应用于地表沉降监测研究领域的方法与实例在国内外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中经常出现。近几十年来由于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华北平原已成为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最大、地面沉降面积最大、沉降类型最复杂的地区,地表沉降监测周期长、成本高、数据量大,通过In SAR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地表沉降观测的精确性,为预防和减少经济损失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4.
作为蓬勃发展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InSAR和北斗/GNSS在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独特优势。应用两种手段开展综合测量,可充分利用其互补性,实现北斗/GNSS高时间分辨率与InSAR高空间分辨率的有机统一。本文首先介绍了InSAR与北斗/GNSS监测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重点探讨了InSAR研究在20余年内的理论发展;其次综述了InSAR与北斗/GNSS技术集成及数据融合研究的最新进展;然后总结分析了当前地表形变监测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及挑战;最后对InSAR与北斗/GNSS综合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5.
866.
李鹏  王萍  杨正银 《测绘》2014,(2):82-85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数据获取、有效地识别伪装和穿透掩盖物等独特优势。本文以四川若尔盖地区1∶10000地形图生产为例,阐述利用机载雷达影像获取地理信息要素的过程与方法,应用研究表明合成孔径雷达测图技术在解决多云雾地区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67.
针对近岸区域,基于Sentinel-3A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数据,选取多阈值、ICE1、IceSheet和SAMOSA四种波形重跟踪算法,利用全球范围内27个验潮站海面高数据,分析近岸20 km范围内4种波形重跟踪算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多阈值算法在近岸6 km范围内可保留最多的有效波形,且与验潮站海面高数据具有最高的相关性和最小的均方根误差;SAMOSA算法在离岸距离大于5 km时相对大地水准面稳定性最高,更适用于开阔海域。  相似文献   
868.
干涉参数定标对于利用机载双天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获取大面积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敏感度方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点相位改正的干涉参数定标方法,算法着重对相位改正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新的敏感度方程误差模型,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求解定标后的干涉参数,并生成精确的数字高程模型。最后,利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CASMSAR系统X波段数据加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定标方法对不同数据求解干涉参数时结果不稳定和敏感度矩阵病态等问题,并具有稳定性强、无须迭代解算、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等优势。  相似文献   
869.
Mosaic模式兼具高分辨率和大成像测绘带的优势,在2008年以色列发射的第一颗合成孔径雷达(SAR)侦察卫星TECSAR中得到成功应用。针对该模式的特点,本文对天线尺寸、信号带宽、相干积累时间、测绘带宽、数据率和脉冲重复频率(PRF)等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并给出设计实例,为进一步仿真研究该模式SAR系统的成像算法和未来的系统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0.
本文在经典的极化分类Wishart距离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变化敏感的极化距离测度,发展了相应的多时相极化SAR变化检测方法。以北京地区的多时相全极化RADARSAT-2影像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了提出的极化距离测度与各个极化通道后向散射系数对数比值对不同类型地物变化的区分能力,结果表明,提出的极化距离测度不仅对所有的变化类型均有良好的检测作用,而且对变化区域有更高的区分力。这说明本文提出的极化SAR变化检测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