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8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扫描电镜-氮气吸脱附和压汞法的页岩孔隙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于探讨页岩气赋存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氮气吸脱附法与压汞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全面表征,发现所研究区域页岩孔隙类型包括溶蚀孔隙、粒间孔隙和微裂缝;孔径从几个纳米到几百个微米,BET比表面积在7~25 m~2/g之间,孔体积在0.01~0.03 cm~3/g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页岩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孔隙类型丰富,孔径分布范围广泛,其中纳米级孔隙占主导,纳米级孔的存在有利于页岩气的存储,微裂隙的存在则有利于页岩气的运移。说明该区域页岩气的储藏具有良好的基础环境,页岩含气量可能较丰富。  相似文献   
82.
通过笔者多年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的使用,发现在测量金、银、铜、铅等多种元素时,其吸光度值在超过一定值后,吸光度和测量溶度就不完全符合A=KC。A=-lgI/I0=-lgT=KC是原子吸收仪器计算吸光度和溶度的基本公式,本实验就是研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出不同的吸光度是否均符合此公式。  相似文献   
83.
王林江  谢襄漓  周翔 《矿物学报》2012,(Z1):113-115
镁铝尖晶石以其高熔点、高硬度等特点在金属冶炼、窑炉、玻璃及建筑铝酸盐水泥制备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Mohapatra和Sarkar,2007;王程民等,2009)。另外,镁铝尖晶石材料同时具有吸波性能强、频带宽广、功能多样、质量轻、同抗核加固技术兼容等优点,对吸波材料的发展产  相似文献   
84.
南京葫芦洞石笋末次冰期气候记录闻名于世,但至今葫芦洞未见全新世石笋,且缺失现代碳酸盐沉积,这个问题多次被同行提起.通过与同一气候条件下现代沉积作用旺盛的安徽蓬莱仙洞进行了近一个水文年的水文地球化学对比研究,从监测数据分析获知,两洞穴滴水中阳离子浓度以及其他许多地球化学指标的差异并不大,但葫芦洞滴水的SO42-和Cl-含...  相似文献   
85.
以布达特群潜山为例,对构造运动的强度、期次、泵吸作用以及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形理论,统计、计算得到研究区构造活动强度,其以中部苏德尔特地区构造运动强度最大,指数为1.5~1.8,向周边地区变弱,导致该区裂缝极其发育,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潜山储集空间,有利于形成各种次生隐蔽油气藏。通过平衡剖面和断层生长指数的计算以及盆地埋藏史的研究,表明南屯组时期断裂活动最强,其与油气成藏具有良好的时空匹配关系,为油气运聚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和有利的储集空间,由此而形成的泵吸作用是油气运移的一个重要输导力量。贝尔凹陷潜山的大量断裂经历了不封闭-封闭-重新开启等3个阶段,有利地配合了烃源岩的生排烃过程,最终导致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的大规模形成。  相似文献   
86.
形状记忆合金橡胶对高架桥梁碰撞减震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作用下,高架桥梁相邻主梁间的碰撞会引起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增大、应力提高,导致混凝土开裂、脱落和伸缩缝被挤压破坏,甚至引发桥梁落梁和倒塌等,因此采取减轻或者避免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碰撞的措施显得尤为必要。设计制备了具有变形自恢复能力的形状记忆合金橡胶碰撞缓冲器,通过桥梁地震碰撞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橡胶缓冲器对桥梁碰撞的控制效果,提出了碰撞缓冲器吸能效率和结构自身耗能控制率指标。研究表明,形状记忆合金橡胶碰撞缓冲器具有稳定的吸能效率,能够大幅度降低桥梁结构碰撞加速度和碰撞力,这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地震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根据实测平煤五矿己15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结果,从力能角度分析了地应力、瓦斯和煤强度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发现己四采区己15煤层受地应力作用,煤体弹性潜能远大于瓦斯膨胀能,即以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为其突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合己四采区地质因素和己15煤层瓦斯可解吸量,确定该采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的下限指标为原煤瓦斯含量达到5.4 m3/t,绝对瓦斯压力为0.79 MPa,该下限指标对应的煤层底板标高为–600 m。因此预测–600 m标高以浅为无突出危险区,–600 m以深为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8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以下简称为MDTMD)。MDTMD系统参数的可能组合形成十种MDTMD模型,本文评价其中最易制作的一种MDTMD模型。利用定义的优化目标函数,评价了MDTMD的控制性能。数值结果表明MDTMD比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对频率调谐的鲁棒性。但MDTMD的冲程大于DTMD的冲程。  相似文献   
89.
在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开采过程中,压裂液通过缝网与基质接触并发生逆向渗吸作用,由于接触面积很大渗吸作用不可忽视;但目前关于表征致密储层的渗吸作用,从而研究渗吸对水平井体积压裂生产过程影响的研究尚未深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利用毛管束模型,通过考虑致密储层中边界层的特征,建立了解析的渗流参数计算表达式,用以计算致密储层的渗透率、毛管力、相渗曲线这3个关键渗流参数;同时,基于以上关键渗流参数和渗吸控制方程建立了适用于致密储层的渗吸速度计算模型;然后,将渗吸项作为源汇项加入到考虑缝网的双孔单渗模型中.最后,在真实水平井体积压裂开采过程中,耦合渗吸作用.研究表明,相比于不考虑边界层特征的致密油藏,边界层的存在将大幅度减弱储层的渗吸能力,同时也说明了在致密储层中,边界层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在渗吸计算中忽视致密储层的边界层特征会严重高估渗吸对致密储层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冲击地压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动力灾害,主要是由积聚在煤岩中的弹性变形能突然急剧释放造成的,约90%发生在巷道中。巷道冲击破坏不仅与冲击能量直接相关,还与冲击距离远近紧密相关,提出能距比的概念,即冲击震源释放能量与其至巷道距离的比值。根据冲击地压动静载叠加机制和冲能吸能平衡理论,综合考虑冲击震源能距比量级、巷道破坏程度、支护构件吸能、弱结构吸能等特性,建立了巷道围岩冲击矿震稳定性控制模型,分析了冲能、吸能的构成和计算过程,搭建了冲击地压能级与巷道支护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四高锚网+”为主导技术的煤矿巷道防冲抗震支护体系。根据能距比量级大小,将冲击地压巷道支护安全可靠性分为P1~P4级别,分级对应采取不同支护强度的“四高锚网+”组合支护技术。“四高”锚网支护可对应能距比为102量级的无冲击巷道,“四高锚网+1”(O型钢棚、吸能防冲单元架、围岩弱结构)对应能距比为103量级的冲击地压,“四高锚网+2”对应能距比为104量级的冲击地压,“四高锚网+3”对应能距比为105量级的冲击地压,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