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卢良志 《国土资源》2007,(12):50-5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来巩固政权的统一。这些措施客观上对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王朝灭亡后,继之是汉王朝的统治,汉武帝刘彻和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是东西两汉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得到了较快发展。秦汉时期的发明和创造对地图制作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促进,使地图脱离了迷信色彩,跨入了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2.
周博  刘瑛 《国土资源》2007,(2):58-61
这首自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的古代歌谣《被勒川》,把中国北方广袭无垠、牧蕈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激起人们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蒙古草原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43.
兰州盆地新石器时期遗址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遗址和地形等环境要素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人地关系的作用机制。基于GIS空间分析和二元逻辑斯蒂模型分析了兰州盆地新石器时期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了地形等环境要素与遗址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石器时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马厂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均沿黄河分布,主要集中于河流阶地上坡度较小的区域。距河流的水平最近距离为318.6~17 721.7 m。新石器遗址特别是马厂遗址的空间集聚性明显。从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发展到马厂类型,单一型遗址的占比逐渐由53.3%增多至92.6%。马厂类型的分布中心距离黄河最近。地形等环境要素显著影响遗址的空间分布,遗址出现概率主要受坡度、坡向和距黄河最近距离的影响,模型的解释程度可达65.0%。引入历史时期和现代聚落进行比较,历史时期聚落分布受到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而现代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到高程、坡度和距河流距离的影响。聚落分布和影响因素的演变可能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60年很短,在历史进程中不过沧海一粟。从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到夏商周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从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从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直到现在力行“保护18亿亩红线耕地”政策,有关土地的制度变革史林林总总,绵长厚重。 60年很长,在新中国诞生后的这一个甲子轮回里,土地资源管理机制和机构从无到有,从散到聚,期间历经坎坷,分分合合,终于使得一个更具科学规划和管理的体系趋于明朗。 这里,首先是三位老人的讲述。从他们的记忆里,我们可以窥见国土资源战线60年的风云变迁——  相似文献   
45.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营口-潍坊断裂带在新生代时期对渤海湾盆地东部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依据大量实际地震资料,从剖面上识别出了花状构造、丝带效应、反转构造等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时期走滑活动的标志,在平面上识别出了4种组合构造样式,在此基础上,应用拉分盆地走滑量计算的理论模型,对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时期的走滑位移量进行了初步估算,认为营口-潍坊断裂带在新生代时期具右旋走滑活动特征,其主要走滑活动表现为3期,分别为始新世早期、渐新世早-中期和上新世晚期-第四纪,新生代累计右旋走滑位移量约为10~20 km.  相似文献   
46.
在龙游县塔石国土资源管理所辖区内,有一块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乡村田野中遍布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如今依然在历史岁月中守望着古风遗韵。在星罗棋布的村落中,三门源村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古村落,它展示着龙游地方文化的历史底蕴,演绎着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之一龙游商帮的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47.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资源瓶颈正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而转型期间必然出现经济放缓,财政增幅回落等问题。但与此同时我国又一定程度存在着未富先老的情况,加上民生、环保等公共服务的巨大缺口以及日益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财政压力不言而喻。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如何以中央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基层廉政工作的优势,在打击不合理支出、严控常规支出的同时,又能有效激发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本文致力于对该问题的探索和思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快速反应的公共服务协调机制支持转型、大量缩减的公共开一、背景  相似文献   
48.
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的过程与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方修琦  郑景云  葛全胜 《地理科学》2014,(11):1299-1306
基于现代全球变化研究中关于脆弱性和粮食安全的概念,把历史时期的粮食安全分解为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粮食消费安全3个层次,以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水平为起点,分析气候变化-农(牧)业收成-食物的人均供给量-饥民-社会稳定性的驱动-响应链中的关键过程,指出气候变化影响的驱动-响应关系不能归结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诸如耕地、人口、政策、外来势力都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起着放大或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蒋少卿 《地理教学》2014,(23):47-48
一、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对概念教学的疏忽、缺失 这一点在新教师中表现得更明显。因为有的概念词句简单,无甚可讲,且可以顾名思义,教师也没有对概念做过多解释。导致许多学生不重视概念的学习,对一些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模糊,相互混淆,直接影响到地理概念的掌握和使用,影响到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0.
1966~1976年是我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以下简称文革时期),中学地理教育受到严重冲击,是处于低.谷阶段的萎缩时期。这一时期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虽举步维艰,但仍旧体现了迎难而上的顽强生命力。本文以1973年《广东省中学试用课本-地理》为例,深入分析这个特定时期的地理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