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4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测绘学   1118篇
大气科学   402篇
地球物理   752篇
地质学   1517篇
海洋学   590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1198篇
自然地理   139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71.
太湖流域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历史的重建:以Pb、Cd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太湖是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大型浅水湖泊,通过对4个代表太湖不同沉积环境的湖底沉积剖面的137Cs和210Pb沉积定年,重建太湖湖底沉积物和太湖来水流域土壤Cd、Pb的污染历史。结果显示:1980年以前,太湖底积物中Cd、Pb含量与流域内的自然背景含量相当,1980年以后,湖底沉积物中的Cd、Pb含量显著增高,这与我国大规模工业化进程的起始时间基本一致,推测工业化进程是湖底沉积物中Cd、Pb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900年以来太湖湖底沉积物中累积含有Cd和Pb分别为146t和25980t,其中苕溪来水提供的Cd和Pb分别为40t、6777t,宜溧河来水提供的Cd、Pb分别为36t、6023t,其他来水(洮、滆、运河)提供的Cd、Pb分别为71t、13179t,其他来水是太湖Cd、Pd累积的主要输入途径。Cd、Pb累积的高峰期为20世纪80—90年代,1980年以来,运河来水Cd、Pb的输出通量为28.26t、3419t;苕溪流域Cd、Pb的输出总量分别为13.70t、1585t,其中人为源的Cd、Pb为8.90t、610t,人为源输出的Cd、Pb通量占总输出量的64.96%和38.47%;宜溧河流域Cd、Pb的输出总量分别为10.09t、1063t,人为源的Cd、Pb分别6.96t和500t,人为源输出的Cd、Pb通量占总输出量的68.68%和47.08%,表明太湖流域人类活动所导致的Cd已超过自然剥蚀过程,因此削减工业化进程中的Cd、Pb排放总量,控制太湖运河来水的输出通量是改善太湖底积物Cd、Pb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2.
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盆地内隐伏断层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盆地内主要有3条隐伏的活动断裂带,包括大邑断裂带、蒲江-新津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它们在第四纪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笔者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盆地中的隐伏断裂没有产生新的活动性,目前成都盆地不存在发生特大地震的危险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3.
74.
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在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发改委、测绘、国土、环境保护等部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我国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现状、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政策法规的制定、产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5.
山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山西省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6.
一、前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需要构建地理空间框架支撑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当前,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作指导,造成同一城市里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所使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各异,无法实现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因此,作为其搭载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必须统一。  相似文献   
77.
王文彪 《今日国土》2008,(10):22-22
开展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必须以现有研究成果和现代科学理念为基础,站在联系与发展的战略平台上,用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宽视野、广角度的眼光,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这三个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8.
他有着研究型学者孜孜不倦的品格,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有着环保主义者不知疲倦的背影。姜建军,一个地球母亲的忠实守护者,从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国家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到矿山环境整治、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讲述了他与地球母亲的难解情缘。  相似文献   
79.
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玉珍 《古地理学报》2008,10(4):435-438
黄河的孕育和发展,为华夏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地理环境。本文从地质学角度分析了历史上黄河下游5大流路改道的原因及其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指出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认为只有保障包括黄河生命在内的自然支撑能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平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0.
北京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丛源  郑萍  陈岳龙  侯青叶 《地质通报》2008,27(5):681-688
2005-2006年期间,分别采集了北京农田生态系统的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和化肥3种外源输入的样品,共计63件。3种来源样品的年输入通量的定量计算和对比表明,不同地区不同输入途径的重金属元素的年输入通量差异较大,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是大气干湿沉降。如果不考虑农田生态系统的外源输出量,按照目前的污染速度,50年后怀柔和大兴地区表层土壤中cd的含量可突破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碱性土壤的二级标准。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他地区的外源输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引起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