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赣州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其富硒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基于赣州市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表层土壤数据,对赣州市土壤硒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赣州市土壤硒的变异系数属于中等起伏型,局部存在富硒土壤或贫硒土壤,Se含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富硒土壤面积为4 224 km2,占总面积的10.76%; 硒含量适量的土壤面积为29 248 km2,占总面积的74.49%; 硒含量处于边缘的土壤面积为5 280 km2,占总面积的13.45%; 缺硒土壤面积为512 km2,占总面积的1.30%。评估区土地质量整体良好,以优良等级土壤为主,占评估区总面积的57.83%,中等等级土壤占评估区总面积的40.01%,差等级和劣等级土壤较少,占评估区总面积的2.16%。  相似文献   
112.
刘道荣 《华东地质》2020,(2):177-194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原理和方法,以古生物、红层和碎屑锆石U-Pb年龄资料为基础,研究江南断裂带周边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富有机质页岩的产出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结果表明:江南断裂带以北高家边组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优越条件,可作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的层系。江南断裂带周边地区高家边组和坟头组(江南断裂以南称霞乡组、河沥溪组和康山组)仍划归于下志留统,茅山组(江南断裂以南称唐家坞组)划归于上志留统,缺失中志留统; 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于SSQ1三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LST)、海侵体系域(transfressive systems tract,TST)和SSQ4三级层序凝缩段(condensation section,CS)。  相似文献   
113.
安徽省岳西县来榜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安徽省西南部岳西县来榜地区为研究区,按8个点/km^2的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系统分析了该区土壤样品中Cd、Hg、As、Se等21项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指标特征。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来榜地区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来榜地区土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优质,达到一等环境质量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7.14%;土壤养分综合质量中等以上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0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二等土地为主,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87%;其次为一等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57%。研究区土壤整体缺乏硒,但部分茶叶富硒。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土地合理规划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土地质量发展趋势对我国土地整理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并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人们越来越关注土地资源质量的状况与耕地的保护及管理。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收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的全面推进,与之密切相关的土地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借鉴吸收土地质量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探索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研究体系,以从其根源入手寻求提高土地质量的对策,对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由数量管护转变到质量和生态管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土地质量的概念与研究现状,提出土地质量的发展趋势主要有:①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反映与实际应用日趋紧密;②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机理与尺度效应研究不断加强;③土地质量评价中的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受到重视。根据国际上土地质量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结合土地整理的内在要求和科学内涵,从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土地质量评价与调查的技术方法和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与机理研究等3个方面探讨了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的研究框架。以期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与深化研究有所裨益,促进土地整理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5.
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国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冷疏影  李秀彬 《地理学报》1999,54(2):177-185
国内外有关土地资源的综合研究自7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基础学科--土地科学,进入90年代,在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化过程中,着眼于土地动态的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被列入核心研究领域;最近,旨在更好地掌握土地质量变化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又被土地科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几大国际组织确定为优先研究项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源起、概念框架、最新进展及在研项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6.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城市生态屏障,城区泉群的地下水补给区。但近年来,南部山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土地质量下降,植被毁坏严重,水土流失强烈。为了恢复与重建一个高效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该文建议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提高生态建设科技含量,加强社会管护,建立健全生态治理实施系统。  相似文献   
117.
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旭东 《湖南地质》2002,21(3):168-172
在分析论述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条件和湖南省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量低下、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步源,加强土地资产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因土制宜,合理布局和使用农用土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健全和完善土地法规和政策等。  相似文献   
118.
采用图斑+网格化布样以及"S"型采样方法,采集表层土壤、灌溉水、大气干湿沉降物、农作物等样品677件,依据综合等级划分方法对吉林省乌拉街镇一带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评价面积为153 km2。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一等的约占全区面积的49.32%,二等占21.94%,三等占28.38%;该区玉米中重金属元素Cr,Cu,Zn,As,Cd,Hg,Pb质量分数分别为<0.87,0.91~2.60,15~27,<0.050,0.003~0.018,<0.010,<0.050 mg/kg,均符合国家标准;土壤酸碱度变化范围为4.43~8.09,平均值5.48,土壤酸化问题严重,酸性土壤占全区的78%,强酸性土壤占15%。该区综合土地质量为优良水平,对农作物种植较为适宜;但是,土壤酸化以及硼缺乏(0.35 mg/kg,处于4级水平0.2~0.5 mg/kg)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19.
利用SPOT2/4、SPOT5 等遥感数据源, 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 分析了1999 年到2003 年河 北省张北县土地利用( 耕地) 变化情况; 运用GIS 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初步分析林草地转变为耕 地、耕地转变为林草地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等的土地退化特征。从1999 年到2003 年, 张北县耕地 减少20229.5ha, 耕地的主要流向为林草地, 其中又以旱地转化为人工草地为主, 2003 年新增耕 地的主要来源为牧草地。除耕地转为疏林地外, 耕地转为林草地的其余类型未退化斑块的面积较 大; 林草地转化为耕地的情况比较复杂: 林地转化为旱地、牧草地转化为水浇地的斑块发生了比 较明显的土地退化; 而牧草地转化为旱地、其它土地转化为旱地、牧草地转化为菜地斑块中退化 斑块数和面积比例都不大。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的退化特征比较, 旱地转化为牧草地, 退化斑块与 未退化斑块数量比例比较接近, 但未退化斑块面积比例远远高于未变化耕地斑块; 而牧草地转为 旱地的退化与未退化斑块数量和面积比例没有明显差别。旱地转化为林地的未退化斑块数量和 面积比例要大于林地转化为旱地的斑块。说明旱地向林草地转化有助于提高区域土地质量。  相似文献   
120.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基本方法,以黄河下游流域山东境内6.4万km2冲积平原区表层土壤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区内进行评估的参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评估指标层的权重,进而对区内土地质量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评估。研究发现,由于区内土壤物源的相对单一性,在不同参评指标体系下,大部分评估单元的分等始终趋向一致,其中优良等级土地占全区的80%,两端分等土地往往面积较小且分散。评估分等的意义以反映土壤综合肥力和健康指标的高低为主,由于区内土壤环境质量超标比例极小,分等仅指示土壤环境质量的相对优劣。该评估成果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导,并为今后区内开展的次级地球化学评估工作提供了基础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