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增塑剂在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农业土壤中已普遍存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污染问题。针对我国中西部岩溶高原区农业土壤中存在的DEHP环境问题,本文选取云南岩溶高原区的红壤及烟草地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模拟覆膜土壤环境,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检测农膜、土壤介质中DEHP含量,定量研究了地膜中DEHP的释放及其在覆膜土壤中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覆盖于原状土壤上的地膜,其DEHP释放量最大,均值为13.57mg/kg;覆盖于加生物抑制剂土壤上的地膜,其DEHP释放量略高于未覆土壤地膜,前者DEHP平均值为10.83mg/kg,后者为10.77mg/kg;地膜中DEHP的释放表现为缓慢释放和集中陡升两个释放段,总体释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组覆膜土壤中DEHP的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0.17~3.74mg/kg(原状土)、0.34~4.29mg/kg(加生物抑制剂土壤),在国内外覆膜农田土壤PAEs类化合物检出浓度范围内;土壤中DEHP含量具有随时间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DEHP主要来自于地膜中DEHP的释放。研究认为在短周期内岩溶高原红壤不会出现DEHP的累积,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覆膜种植可有效削减土壤的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02.
魏守忠  王东亮 《地下水》1999,21(4):169-174
本文通过地中仪对不同地下水埋深种植地膜棉的藻水均衡试验,得出在棉花生长期内,得出在棉花生长期内,其灌溉渗量及棉花利用地下水量的变化特征。在水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灌溉水的消耗主要为棉田蒸腾和深层渗漏。从节水灌溉出发,以试验中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棉花为模型,建立棉花日耗水回归方程f(t),并依据棉花根系利用土壤水的能力,确定最佳灌溉湿润深度,通过对回归方程积分计算,制订出棉花同时期的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宁夏扬黄新灌区地膜玉米试验地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地膜玉米的水量平衡进行了动态分析,并运用FAO-PM方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膜玉米生育期间的蒸散量及地膜玉米的耗水规律,由此对该地区地膜玉米的灌溉制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膜玉米生育期内的耗水量除受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外,主要依赖于灌溉量的大小,要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全生育期一般需灌水5-6次,灌水量在3450-3900m3/hm2。  相似文献   
104.
晚播地膜冬麦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讨论了晚播膜下条播冬麦各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的适宜程度 ,并分析了晚播地膜冬麦高产节水的农业气候原因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复播棉花相配套的晚播地膜冬麦的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5.
人参果属于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肉清香多汁,风味独特,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肪的特点,富含微生素C并富含微量元素硒和钼,每百克鲜果含钙高达910毫克,是蕃茄的11.4倍、黄瓜的36.4倍、黑木耳的2.55倍;果实耐贮藏,易保鲜,除供鲜食外,还可做菜肴、制罐头和饮料等。人参果的栽植范围很广,中性和碱性土壤更适合其生长。适宜的温度是15~30℃。当温度达到35℃以上时,要适当遮荫;当气温在5℃以下时,要采取防霜冻措施。大田栽植,一年可收获两次,每公顷产22500~30000kg;温室栽植,一年可收…  相似文献   
106.
1990~1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荐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晚播回荐小麦覆膜,增温保墒效应明显,可提高地温2~4℃,节水30mm以上,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比单作回荐麦增产53.0%,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做到一膜两用,集水调水效应显著,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带田总产8212.5~9125.0kg/hm^2,比单作增产45%~166%。  相似文献   
107.
黄土高原旱作区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带田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 1 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 ,分析试验结果得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 ,增温保墒效应明显 ,可提高地温 2~ 4℃ ,节水 3 0 mm以上 ,促进了作物早发 ,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 ,比单作回茬麦增产 53 .0 %。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 ,做到一膜两用 ,集水调水效应显著 ,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 ,带田总产 82 1 2 .5~ 91 2 5.0 kg/hm2 ,比单作增产 4 5%~ 1 66%。  相似文献   
108.
地膜棉花的农业气象效应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 言河西走廊东段的金昌、民勤、武威、古浪等县市 ,有过种棉的历史 ,但由于过去没有地膜栽培技术 ,棉花生产因无霜期短 ,生育期间积温不足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产量低 ,成熟度差 ,经济效益不高。例如民勤县 1 96 7~ 1 982年全县平均皮棉产量为 78kg/hm2 ,这种盲目的产棉方式 ,造成了该地区数十年极大的浪费。 1 982年 ,武威地区气象部门在农业气候区划中提出 :“由于生长季热量不足 ,本区不适宜种棉。”使延续了多年的棉花生产在河西走廊东部彻底停种。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1 990年 ,民勤县气象局、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了“河…  相似文献   
109.
3月10至11日,受国家科学技术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在北京对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膜下条播冬麦与作物复播配套栽培技术的中试与示范”和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新疆棉区棉花冷害的预测预报研究”进行了验收。验收会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李慧副司长主持,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产业处秦卫东副处长、  相似文献   
110.
连翘又名落壳连翘,青翘,为木樨科落叶灌木,是我国传统常用名贵中药材,也是商洛“地道中药材”,以果实入药,被称为“疮家圣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抗内毒素、抗病毒、降血压等功效。连翘是喜温凉,能耐寒、旱,耐脊薄的植物,适应性较强,分布在海拔800-2000m的半阴山坡或向阳山坡的疏灌木丛中,对土质要求不严,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对生长有利,进入盛果期年产果实4500~6000kg/hm^2,收入可达2.2~3.0万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