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7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710篇
测绘学   1023篇
大气科学   1236篇
地球物理   638篇
地质学   580篇
海洋学   44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316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潜热释放的作用在温带气旋的研究中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江苏省气象台沈阳等以一个产生极端降水的温带气旋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型涡度方程,计算了凝结潜热释放对气旋相对涡度倾向的贡献。结果表明,对流凝结潜热加热率最大可达稳定凝结潜热加热率的40倍。两类潜热加热中心均位于700 hPa以上,加热率垂直梯度在对流层低层为正,因而在加热中心下方形成正涡源中心。对流凝结潜热垂直梯度引发的涡度倾向比稳定凝结潜热高出1个数量级。虽然总的凝结潜热水平梯度引发的涡度倾向可以贡献气旋涡度实际增长值的65%,但对流凝结潜热垂直梯度的贡献高达其2倍。凝结潜热释放不仅能够直接引发涡度倾向,亦可通过改变位温梯度,进一步造成涡度倾向。  相似文献   
52.
周应华  周德培  邵江 《山地学报》2006,24(4):446-449
多数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已基本解决了常走向单坡面临空的边坡平面滑动问题。然而,在路堑边坡工程和自然边坡中有很多边坡坡面并不是平面,它包含多个坡面。多坡面边坡包含两个或多个不同走向的坡面。多坡面边坡几何特征不同于单坡面边坡,所以滑动条件也不一样。在赤平投影图上,多坡面的滑动包络线是组成边坡的每个坡面单独投影包络线的组合。为了探讨方便,只讨论了双坡面临空岩质边坡的滑动破坏模式,并将其分为双坡面临空下的平面破坏和楔形体破坏。在赤平投影图上,双坡面滑动区域定义为双坡面边坡滑动包络图中两侧坡面的真倾线之间的面积。如果有一两个节理面真倾向线落在滑动区内,滑动破坏才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53.
54.
在山西霍山七里峪林场,采用间接的光学测量方法对沿着海拔分布的植物群落主要层叶面积指数(LAI)进行了测量,从不同的角度对LAI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拔不同,LAI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海拔1750m左右的LAI值大于较高与较低海拔的;对LAI和海拔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得到LAI分布的拟合方程:y=b0+b1x+b2x^2+b3x^3(R=0.712,P〈0.01)。2.同一海拔样带,阴坡LAI均大于阳坡,但对同种种群来说,阴坡树种平均胸径并不一定均大于阳坡。3.植被类型LAI比较表现为:低山针叶林〈低山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而主要群系LAI比较表现为:油松林(0.38)〈落叶松林(0.78)〈山杨林及其混交林(1.09)〈白桦林(2.00)〈辽东栎林及其混交林(3.73)。4.典型群落LAI值变化分析和人工林与天然林以,比较表明,LAI值在一定海拔达到最大值,这对于山西霍山人工林栽培和丰产林培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GPS高差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GPS水准研究的现状及应用成果的基础上,推导基于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的GPS坐标,其中Z分量即为GPS高差.主要分析影响GPS高差及其变化的误差,即GPS定位误差、垂线偏差以及坐标框架不一致等的影响,最后应用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介绍了石家庄市GPS控制网的现状、概况及观测概要,重点叙述了石家庄GPS控制网在基线处理、平差处理、坐标转换、高程拟合以及投影变形等五个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对其他城市做GPS控制网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地面长度投影到参考椭球面及椭球面长度投影到高斯平面所引起的长度变形,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几种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的实现方法,对解决平面控制测量中的投影变形问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2005,16(1):127-133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9.
本文主要讨论了利用空间投影一空间斜墨卡托(SOM)投影进行卫星遥感图像精纠正与定位,解决缺少控制点地区卫星遥感图像精纠正与定位问题,并根据正反算公式讨论了卫星遥感图像纠正的空间投影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60.
利用阿克苏CINRAD/CC的基本产品、敏视达软件的导出产品及新疆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络应用软件生成的垂直剖面资料,综合分析了2005年7月15日夜间发生在阿克苏市西南部的一次雹暴过程,发现该多单体雹暴产生于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加之有利的环流背景、环境因子和回波强度场(弱回波区)、径向速度场的三维空间配置,使风暴东移南压过程中发展为多单体风暴产生冰雹.同时得出了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和FY-2C定量产品的简明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