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5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陕西榆林和河南洛阳地区44 Ka BP前后聚落密度统计表明,44 Ka BP之前的龙山时期,两地区人类文化均得到充分发展,区域聚落密度位于中国同时期前列。44 Ka BP之后的夏商时期,洛阳地区聚落密度进一步增加,而榆林地区人口和聚落密度锐减,人类文化呈现明显的衰落趋势。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两地现代年平均降水量相差约200mm。榆林地区人类活动区域主要为黄土丘陵地貌,有限的河流水资源难以利用,旱作农业主要依赖降水。洛阳地区降水丰沛,且盆地平原区可以便利地利用河流水资源,降水波动对区域文化发展影响较小。古气候研究表明,44 Ka BP前后存在1次重要的全新世气候干凉化事件。该事件之后,洛阳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从650mm降至500mm,仍高于旱作农业所需最低降水量,因而人类文化仍得到进一步发展。榆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从450mm降至350mm,由半湿润气候转变为半干旱气候,导致主要依赖降水的旱作农业难以为继。两地区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的差异是影响各自文化演化的基础因素,44 Ka BP前后的气候干凉化事件是导致两地文化演化产生两种不同结果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92.
一、土地用途管制与经济建设用地的矛盾转换 保护耕地与保证建设用地供应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成为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大战略和艰巨任务。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个新的战略目标,事关子孙后代和长远利益。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必须要求我们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吃饭”与“建设”的需要,在切实保护耕地的前提下,进行各项建设,发展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993.
制约建立统筹城乡利用制度的因素是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其他一系列制度性缺陷。因此,不考虑其他配套制度的改革和政策变迁,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制度也难以建立。在新形势下,土地国有是底限,维持耕地面积是根本。  相似文献   
994.
测绘是国民经济和城乡规划建设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先行性的行业。测绘行业的基本任务在于及时、准确、可靠地为经济建设和城乡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如何提高测绘信息的获取精度、完善测绘信息的获取手段,减轻野外作业劳动强度,提高外业工作效率、丰富测绘产品的种类,拓宽应用服务范围,是测绘同行不断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中国北方中温带,特别是东北寒区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不透水增长格局及地表温度的响应特征,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国家资源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平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集解译的2001年与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和Landsat 7/8数字遥感影像,结合植被-不透水面-土壤(V-I-S)端元选取和完全约束最小二乘混合像元线性分解模型进行了不透水面提取(分辨率15 m×15 m),并运用单窗算法进行了夏季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结果表明:2001-2015年建设用地扩张259.05 km2,不透水面上升163.96 km2,城市与乡村不透水面占各自建设用地的比例由2001年的43.92%、21.35%变化为2015年的49.14%、34.27%,城乡比例差由22.57%缩减至14.87%,单位建设用地内乡村不透水面增量较高;2001-2015年城区以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为主,对不透水面扩张的响应剧烈,而乡村以低温区和中温区为主,低温区和高温区响应剧烈;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具有显著正相关,在低、中、高不透水密度区分别升温1.16o、1.45和1.79 ℃,相同不透水面盖度下城市升温高于乡村。总体而言,研究区不透水面大幅扩张,温度分区变化剧烈,地表温度随不透水面增加升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6.
在新型城镇化工作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建立城乡一体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扼要叙述了不动产登记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阐明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落脚点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产权制度,统一城乡不动产登记对实现城乡一体的土地产权意义重大。其次基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提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城乡服务共享、数据互联、市场公平、同权同利。  相似文献   
997.
20世纪上半叶西辽河流域巴林左旗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1918年放垦,巴林左旗经历了近百年的聚落兴建与农业开垦历程,以20世纪30年代初为转折点,此前聚落分布以空间扩展为主,以后转为密度增加,在聚落空间分布形式变化的同时,聚落高程也表现出从400~600m高程区这一自然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向其它高程扩展.在人口的推动下,巴林左旗聚落空间演变与环境选择经历了由疏至密、由优至劣的过程,并随着农业发展,农田扩展与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人地关系的矛盾焦点.  相似文献   
998.
北京牛街     
《中国地名》2009,(2):40-40
牛街是北京南城中部的一个民族特色经济区,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街”。牛街是北京最大的回民聚落,大约在宋元时代,许多来自中亚的穆斯林信徒逐渐在此聚居,经历近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牛街位于地铁“长椿街”站南约2千米处,以区域中心的“牛街”为中轴,包含两旁约60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弄胡同在内的聚落。  相似文献   
999.
快速城市化中的中国农村空心化(英文)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Rural hollowing is a recent geographic phenomenon that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China, which is experiencing rapid urbanization. It has led to the wasteful use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and imposed obstacl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and coordin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Rural hollowing has various forms of manifestation, which refers to the neglect and vacancy of rural dwellings, both of which can lead to damage and ultimate abandonment of rural dwellings. Damaged dwelling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destruction, ranging from slight, moderate to severe. The evolutive process of rural hollowing in general has five stages, i.e., emergence, growth, flourishing, stability, and declin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its physiographic features, the types of rural hollowing can be categorised as urban fringe, plain agricultural region, hilly agricultural region, and agro-pastoral region. Especially, the plain agricultural region is the most typical one in rural hollowing, which shows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rural hollowing as a “poached egg” pattern with a layered hollow core and solid shape. Furthermore,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rural hollowing are identified as the pull of cities and push of rural areas.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identifies contributors to rural hollowing that include rural depopulation in relation to rapid urbanisation and economic change, land ownership and land use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barriers.  相似文献   
1000.
绿道建设对于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并采用案例归纳研究方法,在借鉴绿道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域绿道功能,分析了珠三角绿道网和从化流溪绿道案例。研究表明:绿道以生态为基底,集交通、人居、旅游、生态、设施等功能为一体,连接乡村、城区、河流、风景区及社区等空间,通过交通衔接、设施共享、生态融合、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和市场引导,可提升区域生态质量,优化共享环境,强化绿色导向发展,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实质性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