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陈宗颜 《地理教学》2011,(17):11-13
新课改要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关注学生的发展,还要关注教学效益。课堂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展现教师智慧的场所。新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2.
63.
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的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同年9月,初中新课程首先在27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实验,有47万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程。至2003年秋,实验区已扩大到1642个,参加实验的学生约3500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47%左  相似文献   
64.
张杰 《天文爱好者》2013,(12):94-95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创建于1949年,地处北京市中关村自主创新高科技园区。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课程量较大,设置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涉猎面不广,实践操作类的课程明显不足的现状,中关村一小2010年开始创设“菜单式”自主选修课程,课程总量达到63门。把选择课程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自己适合的、感兴趣的学习项目。  相似文献   
65.
66.
袁书琪  彭俊芳 《福建地理》2002,17(2):1-2,37
本文根据高校推行素质教育、高师改革与发展,地理科学专业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应构建统一的课程体系方案,提炼、充实基础课程,调整、重组专业基础课程,整合、开拓专业课程群,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67.
《地理教学》2021,(2):F0002-F0002,F0003,64
2020年12月25日至27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综合学术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并在其余六个分会场和线上同步举行。全国70多所师范大学,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研室,多家出版社、杂志社、中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教师、高校学生参会,其中895人参加了线下会议,另有23万4千余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共同参与了这次特殊时期的学术大会。本届综合学术年会围绕“推进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深化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全面地交流,共同探讨地理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8.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涉及到每个人观念的转变,教育在当中即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借用联合国发布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布的基础教育各学段各科目共31份文本课程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内容维度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澳门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纳入程度和特点.结果显示,课程总体覆盖各可持续发展目标议题,内容比例偏重个人及社会发展;各议题内容学段分布大致呈同心圆组织形态;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议题的学习集中于若干科目,小学学段以品德与公民为主、常识为辅,中学学段则以地理为主、品德与公民为辅,自然科学及历史科目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9.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广大教师在“自我更新”专业发展意识的驱动下,课程意识也随之催生、增强。毋庸置疑,广大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与增强,对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而不能将意识转化为行动——即教师的课程行为;那么,意识所具有的真正意义就难以得以最终的实现。因此,我们广大的地理教师要在课程意识的指导下,学会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70.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高师教法课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因此,高师教法课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认为高师教法课应在教学理念、教学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变革,以适应日益深入的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