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351.
环境约束下塔里木河下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参考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研究了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的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历史时期下游地区人类活动受气候影响下的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制约;19世纪末以来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的水土资源开发,使得下游水量减少,造成下游生态环境急剧退化,下游人类活动虽不稳定,但总体是进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下游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制度与技术进步的支持下,人类生产空间扩张迅速、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下游河道进一步退缩,天然绿洲沙漠化持续发展,下游尾闾垦区毗连沙漠,成为抵御绿洲生态环境退化的生态经济区,人工绿洲维持发展的代价高昂.因此,下游人地关系走向良性发展的前提是全流域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持在下游生态环境不退化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352.
塔里木河流域2009年4—8月0℃层高度平均为4290 gpm,较12 a平均值偏低52 gpm,偏低幅度位居近19 a(1991—2009年)同期第5位.而夏季(6—8月)4站平均高度偏低129 gpm,偏低幅度位居近19 a(1991—2009年)同期第1位.2009年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量69.28×108m3为偏枯水年;经两支流灌区后,阿克苏河西大桥站年径流量为52.34×108m3,为枯水年.由于塔里木河阿拉尔站以上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源流2009年入塔里木河水量仅为12.01×108m3,使阿拉尔站年径流量仅为14.08×108m3,为历史最小值,属特枯水年.新渠满站年径流量仅为8.374×108m3,为历史最小值,属特枯水年,并于6月1日—7月22日河道断流52 d,该站至台特玛湖河道断流长达1 100km,占塔里木河干流总长1 321 km的83%,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353.
漫漫黄沙所湮没滔滔水涸所造成屡屡战事所损毁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  相似文献   
354.
塔里木河2007年"四源一干"供输水运行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上游段耗水量21.88×108m3,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69.4%,是十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耗水量6.12×108m3,占19.4%;下游段耗水量3.51×108m3,占11.1%.源流在山前平原及十流上游段耗水量在增加,中游耗水量相对减少,下游耗水量接近平均状况.至2007年共9次向最下游输水量22.59×108m3.  相似文献   
355.
基于GIS的塔里木河流域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当前流行的数据仓库管理技术,按照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一体化、多源数据无缝集成及基于C/S结构和关系数据库3层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将塔里木河流域遥感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多专题信息、社会经济信息,以及多媒体和元数据等各类信息进行集成建库.实现多类型、多尺度的海量遥感影像、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的无缝集成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356.
邓铭江  尤平达 《水文》2007,27(2):16-20
运用水权偏差率的概念和反演评价的思想,以塔里木河流域初始水权为“标尺”,对1957~2005年各源流汇入干流的水量进行反演分析,准确地判断各源流实际汇入干流的水量与初始水权偏差变化的转折期,并运用水权偏差率正负变化的幅度,科学定量地评价各源流完成初始水权的达标情况,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水权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提供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57.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当地居民对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响应。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态输水与自己、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希望继续输水的人数比例达到82%以上; 90%以上的被调查者赞同生态输水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至少76%的家庭收入在输水后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当地居民对输水后生态环境变化感知的明显程度与输水的持续时间相吻合;90%以上的当地居民对生态输水的效益给予高度的肯定和期望, 97%左右的被调查者有强烈愿望实现长期输水。问卷调查的民意结果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居民的环境意识增强了,体现出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明显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58.
2006年11月12日,由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和日本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宣布,经过38天的联合寻找,在我国的长江干流中未发现白鳍豚。被誉为“长江女神”、“水中活化石”的,比大熊猫数量更为稀少的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这是自人工养育的名为“淇淇”的白鳍豚因年迈去世之后的更让人揪心的新闻,不仅是白鳍豚,其它物种也正在以令人吃惊的诔彦不断灭维.  相似文献   
359.
基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表植被响应的长期监测资料,以输水后地下水动态变化引起的地表植被生物量差异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生态经济价值量化的计算方法,从地表植被响应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地下水抬升的潜在恢复价值来计算生态输水后植被恢复的地表生态经济价值。目的是为量化生态输水工程的恢复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在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的考干断面,垂直河道方向为长的2 000 m、平行河道方向为宽的100 m的样带内,地下水位出现了明显的抬升,水位抬升幅度以河道为中心由近到远逐渐降低,这点突出地反映在以柽柳灌丛为主的地表生物量的明显变化上。根据5年的河道区间耗水量资料,计算出该区间100 m宽的样带因输水而投入的水资源价值为0.65×104元,而输水后从地表植被生物量变化引起的地表生态响应价值为1.119×104元,投入产出比为1?1.72;地下水抬升的潜在经济价值是3.741×104元,总的投入产出比为:1?7.477,表明输水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60.
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胡杨典型叶片光谱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谱的研究是遥感模型构建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塔里木河两岸横向与纵向生态供水的差别,导致胡杨的生存环境有所差别。为了研究胡杨叶片是否对环境具有标识作用,选择中下游的5个实验点胡杨典型叶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实验点不同树龄叶片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差异明显,而不同实验点不同树龄叶片光谱在波段1 270~1 290 nm和1 600 nm附近可以进行有效区分;而且随着距河道垂直向距离的增加"红边"呈"蓝移"趋势;②不同断面、不同实验点叶片在825 nm,1 270 nm和1 605 nm光谱差异较大,红边由中游到下游呈"蓝移"趋势;初变黄的叶片随着水分的流失光谱曲线在各波段有增大的趋势,当水分流失减速时,光谱曲线在400~1 000 nm之间时变化仍较明显。综上,胡杨叶片光谱具有可分性,对生存环境能够起到标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