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52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81.
针对辽宁2009年2月中旬旬初雨转暴雪过程和旬末大雪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0×10 逐6 h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水汽和动力条件及热力结构等方面入手,对这两次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过程在许多方面显著不同。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乌山阻高稳定的形势下,均受中纬度东移的中尺度低值系统影响,但雨转暴雪过程中高纬度为两脊一槽型,中纬度短槽与南支低槽结合携强冷空气东移,与低空急流在辽宁上空交汇。大雪过程为东低西高型,中纬度气旋性波动东移,切变线北抬过程中与西南暖湿气流作用影响辽宁。两次过程均发生在600 hPa以下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大气中,均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和深厚的上升运动,但雨转暴雪过程水汽含量更高,辐合层更深厚、强度更强,垂直速度较大雪过程大一个量级;两次过程都有明显的风垂直切变特征,但雨转暴雪过程发生在风垂直切变迅速增大的条件下,大雪过程风垂直切变相对稳定;雨转暴雪过程降水随湿位涡的发展而增强,两者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大雪过程湿位涡表现微弱;雨转暴雪过程槽前0 ℃层达到850 hPa,槽后各层温度迅速下降至0 ℃以下,而大雪过程整层温度始终在0 ℃以下。  相似文献   
882.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这是对粮食安全新形势新挑战的深刻洞察,也是对更加严格保护耕地的动员号令.  相似文献   
883.
884.
马艳鲜  何晓红 《气象》2005,31(12):28-31
利用西藏地区1961~2000年汛期(5~9月)降水资料,采用EOF分析方法并结合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全区汛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了西藏地区汛期的主要雨型,与全国夏季雨带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5.
几种亚洲季风指数与中国夏季主要雨型的关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采用EOF方法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的主要特征 ,其第一 (EOF1 )和第二 (EOF2 )特征向量及其时间序列 (EOF1 - T、EOF2 T)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夏季 1 (或 3)类和 2类主要雨型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进一步建立了EOF1、EOF2及其对应的时间序列EOF1 - T、EOF2- T与季风指数的关联 ,以及中国夏季主要雨型与季风指数直接的关联。结果表明 :各季风指数都对中国夏季的 1类雨型有较好的反映能力 ,都对 2类雨型无反映能力 ,仅学者施能定义的指数对 3类雨型有一定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886.
吴劲松 《贵州气象》2005,29(5):27-28
利用1960~1997年赫章站资料对10月份绵雨发生的频率、次数和强度等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相关气象知识列出预报绵雨的思路,提出预报方法.分析指出,用6月份14时气压曲线作10月份绵雨趋势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87.
淮河流域暴雨成灾 台风海棠风大雨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玲 《气象》2005,31(10):94-95
7月份,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112.5mm,比常年同期偏少4.4mm。淮河流域及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遭受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湖南等地旱情持续。全国月平均气温为22.2℃,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月内,台风“海棠”和强热带风暴“天鹰”在我国登陆,其中台风“海棠”造成浙、闽损失严重;江南、华南等地多高温酷热天气;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内蒙古、山东等地受灾较重;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强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888.
延河流域雨洪特性及洪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流经安塞、延安、延长等陕北南部地区的重要城镇,是引发该地区城镇洪水的主要河流,因此,延河洪水预报对这些城镇的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延河流域雨洪特性的基础上,以提高大洪水的预报精度为主、适当兼顾中小洪水的原则,采用具有成因概念的系统模型和相关图法,建立了以延安市为重点、包括安塞及延长县城的延河区段洪水预报方案,可供作业预报试用。  相似文献   
889.
王敏  张驹 《四川气象》2007,27(1):23-26
本文利用2006年7月5日到6日的高空资料对7月6日到7日发生在四川省西部、南部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利用24小时降水实况对中尺度雨团的移动做了分析,对数值预报产品的可预报性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高空低值系统的相互作用、地面冷空气的入侵、中低层能量以及水汽的聚集是这次过程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0.
鲍锟山  杨婷  肖湘  贾琳  王国平  沈吉 《地理学报》2021,76(9):2283-2296
为了探究过去150 a来大气粉尘沉降历史及其对季风边缘区和季风影响区的影响差异,利用长白山典型雨养泥炭灰分粒度、成岩化学元素、210Pb和137Cs年代等指标重建过去大气粉尘变化,并与大兴安岭摩天岭雨养泥炭粉尘记录进行比较。东北山地泥炭灰分主要以粘土颗粒和粉砂颗粒物为主。中值粒径和成岩元素特征也初步揭示东北山地泥炭中矿物灰分主要源于蒙古国和中国北方沙漠和沙地的土壤尘。大气土壤尘降通量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区域近代化、工业化和战争等人类活动强度增加一致。在过去60 a间具有减小的趋势,与区域自然尘暴的监测数据吻合较好。东北地区长距离传输的大气土壤尘降通量背景基线为(5.2±2.6) g m-2 a-1。长白山大气土壤尘降通量(5~38 g m-2 a-1)小于大兴安岭(14~68 g m-2 a-1),揭示了大气尘降随着与尘源区的距离增加而递减,对东北地区西部的影响要强于对东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