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0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01.
大亚湾红树林与海岸植物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缪绅裕  王厚麟 《台湾海峡》2001,20(2):251-258
光镜下观察了大亚湾地区红树林及海岸20种植物叶片气孔的结构特征及部分植物气孔器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大部分植物仅下表皮具气孔;气孔类型有无规则、平列、环绕、横列和四轮列型;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不同植物间变化较大;保卫细胞以卤蕨最大,阔苞菊最小;气孔开张度以桐花树最大,阔苞菊最小。高盐度对秋茄、木榄幼苗叶片气孔器的发生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海芒果、海漆的气孔器发育为周源型,而木榄、秋茄为中源型。多数真红树植物气孔在表皮下陷,发生于保卫细胞形成之后,气孔特征及其发育表现出生活于相同海岸带的不同植物既有相似性又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2.
103.
张炳楷 《台湾海峡》1992,11(1):35-41
本文利用大亚湾1987年与1989年海洋生态零点调查的资料,对该湾海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湾内存在着一个反气旋式环流的流动路径;夏季于不同年份该湾底层水向上涌升现的强弱有差异,南海沿岸底层水对大亚湾的入侵是明确的;春夏两季,局部气象条件对湾内的海水特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大亚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银英 《热带海洋》1991,10(3):76-80
  相似文献   
105.
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机制探讨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2000年4月大亚湾海域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分布、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仍属贫氮海区,氮,磷比约为12:1,生产力水平依然受氮控制;大亚湾海域氮以溶解态的形式居多,占总氮的74.8%,颗粒态占25.2%,而溶解态中又以有机氮居多,占总氮的62.1%,孵化实验表明:(1)充氧条件下氨氮向硝氮转化,缺氧条件下硝氮向氨氮转化;(2)水体中溶解有机氮在有氧条件下可以降解转化为无机氮,这意味着占绝对优势的溶解有机氮降解转化为无机氮可能是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6.
水质数学模拟扩散系数大亚湾现场求取实验,采用示踪剂扩散实验法。示踪剂扩散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水流运动的稀释扩散能力,根据示踪剂运动轨迹和浓度分布,求出水平纵向扩散系数和横向扩散系数,供水质数学模拟应用。  相似文献   
107.
于1997年7月-1998年6月采集大亚湾澳头海域水样,根据《海洋监测规范》分析调查方法,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的数量变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98种,其中硅藻98种,甲藻83种。结果表明,大亚湾浮游植物细胞密度较高,年平均细胞密度为424.7cells/ml,最高细胞密度为6689.8cells/ml,硅藻为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调查期间共发生藻类水华7次,硅藻可在全年各季节发生水华,而甲藻水华仅在春季发生。硅藻水华的消退与N的大量消耗有关,而甲藻水华对P消耗较大。结果表明,大亚湾合适的温度、盐度、气象条件、丰富的硅酸盐含量及N、P等营养盐的及时补充是大亚湾浮游植物数量高和水华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风、流等物理因素对藻类的聚积作用对水华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大亚湾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及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和9月对大亚湾海域通过拖网和流刺网捕获的鱼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出现18目76科135属200种鱼类,其中软骨鱼纲4目5科5属6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3.0%;硬骨鱼纲14目71科130属194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97.0%.根据其适温类型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其中暖水性鱼类有183种,占总种数的91.5%;暖温性鱼类有16种,占总种数的8.0%;冷温性鱼类仅有1种,占总种数的0.5%.渔获物中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占多数,其中,底层鱼类共有74种,占总种数的37.0%;近底层鱼类共有68种,占总种数的34.0%;中上层鱼类共有45种,占总种数的22.5%;岩礁鱼类有13种,占总种数的6.5%.大亚湾鱼类的年龄普遍偏低,以1 a龄鱼为主.与相邻海区鱼类区系特征比较,大亚湾海域具有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性海湾的鱼类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10.
《河南国土资源》2007,(10):40-40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近推出用地预申请暂行规则,并对这一用地环节进行了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