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1026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921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686篇
海洋学   142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8 毫秒
991.
自升式平台桩脚在含硬壳层地基中的插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硬壳层的层状地基承载能力分析是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脚插深分析的关键,但是目前对硬壳层承载能力的确定还没有成熟可行的理论计算方法。一般的针对非均质层状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因参数较多,计算步骤繁琐,很难广泛应用于实际的平台桩脚入泥深度分析中。文中主要介绍了存在硬壳层的层状地基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与过程,根据应力扩散原理推导并做适当的简化得到硬壳层承载力修正方法。简化后的修正方法能满足一般硬壳层承载力分析的需要,并使平台插桩深度分析计算过程变得简便。通过在实际工程的应用,得到的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也较为一致,说明了用此方法分析硬壳层地基的平台插桩是合理、实用的。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1974-2006年逐月的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的北半球500hPa和1000hPa高度场资料,利用一元回归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各月北太平洋海温的变化特征、探讨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温关键区,然后分析关键区海温与气象场的联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温变率较大的地方出现在我国东部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年代际变化为上升趋势;海温与前一年12月和同期1月500hPa位势高度场的相关最好.表现为冬季东亚大槽对关键区海温的显著影响.1月关键区海温与后期5-6月西太平洋副高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即1月关键区海温升高,同年5-6月副高亦加强,即反映冬季北太平洋SST对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A model study i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role of Pacific water in the dramatic retreat of arctic sea ice during summer 2007. The model generally agrees with the observations in showing considerable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Pacific water inflow at Bering Strait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uring summer 2007 anomalously strong southerly winds over the PaCific sector of the Arctic Ocean strengthen the ocean circulation and bring more Pacific water into the Arctic than the recent (2000-2006) average. The simulated summer (3 months ) 2007 mean Pacific water inflow at Bering Strait is 1.2 Sv, which is the highest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of the simulation and is 20% higher than the recent average. Particularly, the Pacific water inflow in September 2007 is about 0.5 Sv or 50% above the 2000-2006 average. The strengthened warm Pacific water inflow carries an additional 1.0 x 1020 Joules of heat into the Arctic, enough to melt an additional 0.5 m of ice over the whole Chukchi Sea. In the model the extra summer oceanic heat brought in by the Pacific water mainly stays in the Chukchi and Beaufort region, contributing to the warming of surface waters in that region. The heat is in constant contact with the ice cover in the region in July through September. Thus the Pacific water plays a role in ice melting in the Chukchi and Beaufort region all summer long in 2007, likely contributing to up to O. 5 m per month additional ice melting in some area of that region.  相似文献   
994.
文锋 《海洋世界》2008,(4):43-47
1924年9月29日,在巴拿马湾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纪念碑落成典礼。纪念碑上铭记的,就是有“太平洋的发现者”之美誉、被西方史学界称之为“新大陆的第一个伟大的征服者”的巴尔沃亚。  相似文献   
995.
陶然 《海洋世界》2008,(9):62-67
日本海军在其力量巅峰期间准备对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给以决定性打击,但美海军却在中途岛海战中转败为胜,击沉日本海军4艘航母并逆转了太平洋战局。 66年前的1942年6月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决定性海战由日本海军与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在中途岛上演。胜败主要决定于攻击敌军之俯冲轰炸机、鱼雷飞机和战斗机的孰多孰少。但是,就像其他决定性海战一样,指挥官的决心和运气在决定谁胜谁负和胜负大小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飞鱼是飞鱼科鱼类的统称,在分类学上属硬骨鱼纲、颌针鱼目、飞鱼科。全世界约有50多种飞鱼,它们生活在热带及暖温带的上层水域,太平洋中种类最多。我国近海有38种,南海种类最多:如燕鳐鱼,体略呈圆柱状,地方名为燕儿鱼、飞鱼;少鳞燕鳐鱼,体略呈梭形,头短钝,被薄圆鳞,体背青黑、腹白,福建俗称之为飞鸟、飞鱼;翱翔飞鱼,吻短钝,眼大,圆鳞易脱,体背蓝黑、腹自。飞鱼的胸鳍特别大,向后达尾基,状如鸟翅,薄似蝉翼,可作滑翔之用。有些种类的飞鱼具双翼,  相似文献   
997.
人类丢弃的垃圾受洋流作用,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塑料漩涡”。科学家估计,“塑料漩涡”距美国西海岸超过500海里(926公里),面积约有两个得克萨斯州大小。  相似文献   
998.
朱炳海 《气象学报》1935,11(4):179-183
4.太平洋及其邻近之气团贝尔格龙1930年发表之“动力气候学的真铨”(7)以气团原地之区域,分气团为四大类:冰洋气团A,极地气团P,热带气团T,及赤道气团E。又因海洋与大陆之不同,每大类再分为二小类,即有冰洋大陆气团cA,冰洋海洋气团mA,极地大陆气团cP等等八类。如  相似文献   
999.
中西太平洋海山形态类型与钴结壳资源分布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西太平洋海山形态剖面的山体高度、山顶直径、基底直径、山顶直径与基底直径之比、山体坡度、山体高度与基底直径比值六个参数多元统计分析,发现可以根据山体高度与基底直径的比值对海山形态类型进行分类:比值小于0.10的为平顶海山(Ⅰ类),大于0.10的为尖顶海山(Ⅱ类),对于等于0.10的海山需参考平坦度和山体坡度,平坦度大和山体坡度缓的为Ⅰ类,反之为Ⅱ类。西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山区、马绍尔群岛基本以平顶海山为主,介于中西太平洋之间的威克—马尔库斯海山区和中太平洋海山区、莱恩群岛平顶海山与尖顶海山共同发育。对各种类型海山上钴结壳分布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尖顶海山还是在平顶海山,板状结壳均比较发育,但砾状结壳在平顶海山比在尖顶海山的发育。中太平洋尖顶海山的结壳比平顶海山的发育,但由于山顶面积小,钴结壳资源量不大。仅从平顶海山看,在麦哲伦海山区、威克—马尔库斯海山区板状结壳比中太平洋海山区、马绍尔群岛、莱恩群岛的板状结壳发育,前者的板状结壳平均厚度大于3 cm,后者的板状结壳平均厚度小于3 cm,总体上是西太平洋平顶海山钴结壳比中太平洋平顶海山的发育。两种类型海山各方向上的资源分布明显不同,在平顶海山的西部山坡的资源比东部山坡的丰富,尖顶海山的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00.
《海洋世界》2008,(9):6-6
章鱼又被人们称为“八爪鱼”,但是蕈鱼的八只触腕中,哪些是“手”、哪些是“脚”,要么都是“手”或者“脚”?最近,一只名叫“梅维斯”的巨型太平洋蕈鱼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章鱼的“手”“脚”数量是相同的,4条触腕负责行动,另外4条负责进食和操纵物体。但科学家们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章鱼有6只手和2只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