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1.
北宋初期以来,我国杭州湾以北的沿海水文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个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湖流域古三江排水的格局发生改变,由古娄江、古东江和吴淞江组成的三路排水改变成仅剩吴淞江一路,东北和东南方向的出海通道基本不通,太湖地区的水面面积扩大,湖群发展,许多濒湖低田受淹,沦为浅湖;二是杭州湾至苏北沿海地区开始历史上海堤修筑的高潮,最终完成全面的海堤工程。这两个现象是同时开始出现的。形成北宋初期以来杭州湾以北沿海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可以用海平面的上升来解释。海平面上升使太湖流域东流水势受阻,为维持流域上游来水与下游输送的平衡关系,太湖自动向比降增加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雯 《湖泊科学》2012,24(1):1-8
流域空间开发和土地利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剧烈影响,迫切需要在流域综合管理中充实完善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等研究内容,因而成为推动湖泊-流域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在回顾相关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研究基础上,从流域自然地理单元特殊性和管理目标复杂性出发,探讨了流域水陆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的研究重点与基本思路,提出了流域土地利用分区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方法,并以太湖流域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提出严格保护区、适度发展区、开发利用区和保留发展区四种类型区及其空间管制要求,符合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流域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提供指导.最后,讨论了未来流域土地利用分区空间管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与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因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是重要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国96个城市或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苏南太湖流域由于城镇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迅速增加,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内出现了5000km^2的地区地面沉降,有些地区累计沉降量超过2.0m。地面沉降已经影响到区域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加快区域供水步伐,调整工业结构,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温微风条件下太湖流域风场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成林  黄娟  钱新 《湖泊科学》2011,23(1):122-128
适宜太湖蓝藻水华大面积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气象因素主要是高温、微风.据此对太湖周边17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7年报文资料进行筛选,选择的17个站点同时满足时间为14点、气温大于2590、风速小于等于4m/s的风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湖流域风场空间特征以东南风居多,而且不同风向的背景风场吹过水面后.在下风向湖面及湖岸附近都存在...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毛竹、石栎和山胡椒叶片的理化属性,采用粗网叶袋法研究了三种落叶在太湖流域上游西苕溪中的分解过程,探讨了毛竹叶成为溪流优势外来能源后对溪流生态过程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三种落叶的氮、磷含量及叶片厚度都存在显著差异,毛竹叶的氮含量(30.23 g/kg)远高于石栎(20.98 g/kg)和山胡椒(9.69 g/kg),其中毛竹叶的分解速率最快(k=0.00592 d-1),山胡椒(0.00297 d-1)和石栎叶(0.00212 d-1)较慢.三种落叶叶袋间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包括各取食功能团的多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而4次采样间的差异很显著.大型底栖动物的取食功能团中,撕食者的数量比例最高(40.3%),生物量比例为41.6%,是落叶分解的重要功能类群.撕食者中,利用阔叶筑巢的鳞石蛾Lepi-dostoma数量最多,占全部底栖动物的14%,是该溪流中主要的撕食者类群.因此,由于毛竹叶具有氮、磷含量较高、叶形较窄,以及两年进行一次换叶的特点,当毛竹叶替代其他阔叶秋季落叶的树种成为源头溪流优势外来能源后,可能会改变源头溪流中的氮磷含量、溪流外来能源的量和滞留时间以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6.
书海拾零     
地学的探索 第六卷 地球信息科学陈述彭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卷收入有关地球信息科学的文章共 5 7篇。内容主要包括 :①地球信息科学 :论述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有关理论问题 ,阐述新经济时代的地球信息科学及其应用 ,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产业化浪潮 ;②数字地球战略 :讨论数字地球战略产生的背景及其制高点 ,数字地球带来的挑战 ,以及探讨数字地球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③卫星遥感应用 :论述航天遥感应用的若干新理念、遥感地学分析的时空维 ,以及地理时空等级理论研究 ;④地学信息图谱方法与知识创新 :阐述地学信息图谱的概…  相似文献   
17.
明确湿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利用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模型、景观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湿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至2020年期间8个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流域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面积共减少了6 328.17 km2,其中,水田、滩涂和滩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河渠和水库坑塘面积呈增加趋势,湖泊面积相对稳定;太湖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大面积水田转变为建设用地,有6 383.90 km2湿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其中,有6 230.35 km2水田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连通性逐渐降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化,景观异质性增加;湿地变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是太湖流域湿地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壤类型、地貌类型也是湿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郑恺原 《地下水》2020,(1):166-167
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沪宁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日趋尖锐,探索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河长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阐述该地区地理、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并结合"河长制"发展历程,从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河湖整治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体现苏南地区"河长制"建设成果,也对部分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颜恩祝 《湖泊科学》2001,13(1):29-34
水文遥测系统工作制式不同,系统的验收标准也不同,水文遥测系统的组网结构不同,系统可靠性的分析也不同。本文用概率方法对太湖流域水文遥测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探讨,对带存储功能的应答系统采用系统可靠度衡量,而不采用月平均数据畅通率衡量;同时讨论不同的系统结构对可靠性的影响,这种以概率统计的方法分析水文遥测系统的可靠性,对水文遥测系统建设的验收标准制定和水文遥测系统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岱海水位下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群  姜加虎 《湖泊科学》1999,11(4):304-310
应用GIS软件ARC/INFO,建立太湖流域海面-地面变化信息系统,并与数据采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研究对本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工程建设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气候,海面,地面变化和区域环境变迁。采用长江三角洲地区邻近海域21世纪前半期地区性RSL上升幅度预测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面的不断上升和太湖流域地面沉降的加剧,2000年和2050年,太湖流域处于高潮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