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草床是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截至2015年我国近海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尚不明晰,严重制约了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2015~2021年,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借助船只走航、声呐探测、遥感等技术手段,重点对我国近海海草资源的分布面积、种类及主要威胁进行了全面普查,并据此提出我国海草床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海草床面积共为26 495.69hm2,可划分为:温带海域海草分布区和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分布区;我国现有海草4科9属16种。其中,温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17 095.01 hm2,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沿海,分布有2科3属5种,以鳗草(Zosteramarina)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为优势种,其中唐山乐亭-曹妃甸海草床面积达9 025.56 h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9 400.68 hm2,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分布有4科8属12种,以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  相似文献   
92.
以道路、河流、水体、乡镇边界的矢量数据,Aster GDEM和乡镇人口数据为基础;以水库型水源地的汇流区为基本评价单元,计算了水源地汇流区弯道危险指数、水源地汇流区道路特征指数、水源地汇流区道路等级指数、水源地汇流区人口密度4个指标;评价了云南省15 731 km的国道、省道对全省837个水域面积大于0.2 km2的水源地和84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潜在威胁。结果表明,837个水源地中高度危险的35个,极其危险的10个;84个饮用水水源地中高度危险的4个,极其危险的2个。G320国道、S214省道对沿线水源地潜在威胁较大。国道、省道对昆明、大理、曲靖、红河、玉溪、楚雄等水源地的潜在威胁较高。  相似文献   
93.
广东沿海新发现的海草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东沿海水域的现场调查, 新发现8个海草床, 主要分布在柘林湾、汕尾白沙湖、惠东考洲洋、大亚湾、珠海唐家湾、上川岛、下川岛和雷州企水湾。海草种类主要包括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和矮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等3种。海草覆盖率为6.67%—53.33%, 茎枝密度为3 428.57— 10 542.00shoots.m-2, 生物量为12.86—118.24g.m-2。海草床底上生物密度为16.67—734.67ind.m-2, 生物量为15.39—426.88g.m-2, 多样性指数为0.46—1.98, 均匀度指数为0.28—0.89。海草床生境受到的严重威胁主要来自围海养殖(养蚝、养螺)、污水排放、渔民作业方式(电鱼、电虾、扒螺、挖贝类)、自然灾害(台风和洪水)等。  相似文献   
94.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位于青藏高缘东北隅,地处西秦岭造山带与北祁连造山带的连接部位。自中新世以来,研究区经历数次间断性抬升和夷平作用,河谷强烈侵蚀下切。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隆务河两岸发育多处大型-特大型古滑坡。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本区内5处古滑坡存在明显变形迹象,已有裂缝明显扩展,出现多处新增裂缝,已建防治工程局部破坏。本文以同仁市隆务河左岸的隆务西山古滑坡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钻探、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西山古滑坡群的发育分布、变形特征、复活机理及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隆务河河谷的强烈下切是西山古滑坡群形成的主控因素;(2)野外调查发现,西山古滑坡群近期变形主要集中分布于滑坡群中部的Ⅴ#、Ⅶ#滑坡和北侧Ⅸ#~Ⅻ#滑坡,坡表陡坎及拉张裂缝发育,局部变形强烈;(3)降雨为西山滑坡群的发生复活的控制性因素,其变形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4)潜在滑坡失稳运动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滑坡运移距离多在50~75 m,堆积区平均厚度在12~18 m,...  相似文献   
95.
地理空间信息网格安全问题解析及安全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算机网络是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载体,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关联性主要表现在互连互通、基于协议、交互接口和虚拟组织几个方面。因此,计算机网络遇到的安全威胁,地理空间信息网格也同样会遇到。此外,地理空间信息网格还要面对自身特征带来的诸如攻击核心设施,导致整体瘫痪或破坏局部计算等各种安全威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用户、通信网络、应用程序、网格资源四个环节,研究设计了地理空间信息网格安全体系结构,并论述了各模块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协同运行程序。  相似文献   
96.
如何科学治避地灾,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难题。贵港市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已成功避让多起地灾,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其科学成果获得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奖;其经验值得在地灾防治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97.
为更明确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威胁的监测预警需求, 提出了"短期威胁小行星"的概念, 即未来100yr内可能对地球造成撞击威胁且等效直径大于10m的近地小行星. 以目前已发现的756颗短期威胁小行星为基础, 分析短期威胁小行星的轨道分布特点, 研究显示其与一般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分布存在差异, 短期威胁小行星的轨道半长轴更集中于1au, 轨道面更集中于黄道面. 基于近地小行星的数量模型, 初步建立了短期威胁小行星的数量估计模型, 并预估了未来100yr内存在撞击可能的短期威胁小行星的总体数量. 短期威胁小行星的特定研究对制定近地小行星搜巡监测策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   总被引:75,自引:14,他引:61  
雷昆  张明祥 《湿地科学》2005,3(2):81-86
据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为3848.55×104hm2,湿地陆生野生动物共25目、75科、724种,野生高等植物有225科815属2276种,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6个植被型,180个群系。我国湿地正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如人类对湿地的盲目围垦和改造、湿地环境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导致自然湿地数量持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保证所在地域生态平衡的需求。根据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和问题,近期应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管理机构建设,并尽快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相似文献   
99.
识别某一物种受威胁的原因有助于制定最好的物种恢复计划,基于一般概念的恢复计划可能并不适用于某个特定区域或者某个特定物种的恢复。城市扩张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就被认为是威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人为因素,因此厘清这个威胁过程与受威胁物种的相互作用可以指导物种的恢复工作。在南澳大利亚州,异木麻黄(Allocasuarina robusta)的变化过程为了解该地区过去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本文聚焦于土地利用变化与植物标本数据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常见物种和受威胁物种之间的关系。随着物种的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所采取的生物多样性恢复保护措施(包括用于识别未来行动的方法)需要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同时,不断变化的环境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进而给土地管理者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传统的物种恢复技术可以减缓威胁过程,例如补充种植就是有充分依据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的意义可能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自然再生对于种群长期生存至关重要,但是在生命力旺盛的异木麻黄中却并没有发生(自然再生情况)。调查异木麻黄的变化情况旨在探索植物标本数据与土地历史利用之间的关系,以指导未来的物种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00.
全球金融危机,对地质工作发展趋势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工业化进程放慢,必然造成对矿产品和地质服务的需求疲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