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1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4,24(3):275-280
提出河道输沙功能指标Fs为进入某一河道的泥沙总量(干流与支流输入沙量之和)与输出这一河道的泥沙量之比。河道输沙功能与来水量和来沙量有密切关系,若来水减少,来沙增多,则河道输沙功能减弱。来沙中大于0.05 mm粗泥沙含量百分比与河道输沙功能指标成负相关。来沙系数、特别是粗泥沙的来沙系数,是决定黄河下游输沙功能的重要因子;来沙系数越大,则河道输沙功能指标越低。场次洪水的输沙功能指标随场次洪水最大含沙量的增大而降低,历年河道输沙功能指标随各年中高含沙水流频率的增高而降低。小浪底水库修建后,为我们通过调水调沙提高河道输沙功能提供可能。研究表明,场次洪水平均含沙量35 kg/m3,或场次洪水平均来沙系数为(0.015 kg·s)/m6,是在调水调沙中实现河道输沙功能优化的最优含沙量和最优来沙系数,平滩流量则是实现河道输沙功能最大化的最优流量级。  相似文献   
122.
123.
黄河下游河道改道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黄河下游华北沉降盆地的基底构造,河沙淤积、地貌形态特征诸方面论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改道的必然性,指出黄河下游决堤改道的危险河段在河南、重点花园口至高村河道段。为了防止黄河河道失控,避免决堤改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提出了黄河下游局部改道(花园口一张庄闸人工造黄河河道)的设想,对黄河下游防洪治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4.
论澜沧江下游地区外向型热区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盛和 《热带地理》2000,20(2):88-92
分析论证了澜沧江下游地区发展外向型热区工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认为在建设中的老缅泰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宏观背景下,澜沧江下游地区应充分利用其独特而又丰富的热区生物资源和显著的边疆优势,发现和建立一个以糖、茶、橡胶、南药与香料、林等热区资源加工基地为主体,进出口加工为指向,地域功能分工明确的外币型热区工业体系,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5.
我省西部地区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以下简称“三化”)总面积达314.9万公顷,占西部地区土地总面积的47.9%。其中,土地沙化面积152万公顷,占西部地区土地总面积的23.1%,集中分布在嫩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沿嫩江干流两侧,形成北东至南西走向的带状沙区;土地盐碱化面积76.37万公顷,占西部地区土地总面积的11.6%,集中分布在大庆市大同、红岗、林甸至齐齐哈尔市富裕一线,  相似文献   
126.
青岛市洋河下游水源地地下水调蓄开采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河下游水源地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纪冲积-冲洪积的砂及砂砾石组成。厚度一般4~8m,单井出水量可达800m^3/d以上,水位埋深2~4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和上游径流补给,季节性变化明显。人工开采是其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动态基本处于自然状态。现状条件下区内总储存量Q储=1535.71万m^3,总补给量Q补=237.31万m^3/a,总排泄量Q排=245.69万m^3/a,处于均衡状态。通过建立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进行洋河下游水源地地下水调蓄开采量评价和水位预测,认为在该区以枯水期开采量6000m^3/d、连续开采5个月、年开采量90万m^3的开采方案,水位降深在允许范围内。因此,枯水期6000m^3/d的开采量可作为洋河下游水源地的调蓄开采资源量。  相似文献   
127.
土壤呼吸的微小变化会对大气CO_2浓度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在极端干旱区。通过对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四道桥的混合林、胡杨、柽柳、农田及裸地的土壤呼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夏季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大小排序:胡杨柽柳混合林>柽柳>农田>胡杨>裸地,各类型的5 cm处土壤温度和湿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温度在22~35℃,土壤湿度集中在13%~61%的变化范围。探究了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地表温度、空气温度及空气湿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发现它们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表明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8.
利用1951-2000年夏季(6-8)月嫩江、松花江流域39个基本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降水和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利用NCAR/NCEP的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并分析了降水量出现异常时的环流状况。结论指出: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上是呈南北的带状分布,历年的分布中以嫩江和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差别较大,逐年变化的起伏比较大,但有较明显的阶段性;暴雨日的空间分布与季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下旬最多,其次是7月中旬和8月上旬;第二松花江流域暴雨日出现的机会要比嫩江和干流流域都多,7月中间以前基本上是嫩江流域大于干流流域,7月下旬开始干流流域明显大于嫩江流域;850hPa高度候平均图表明,影响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的环流系统为西风带阻塞形势下的低值系统和东亚夏季风,包括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两支;当这两个系统发展强盛时,该流域暴雨日出现较多,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   
129.
90年代以来,祖国的母亲河——黄河下脖频繁发生断流,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括带幕严重影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0.
金翼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11(2):30-33,47
本文以嫩江流域经济区域为例,探索了区域城镇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对区域经济形态、运动规律及其产业布局调整提出了一些看法。(1)协同进行城镇布局和产业布局;(2)培育以城市群为主体的产业带;(3)依靠中心城市促进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