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16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EIA)作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手段,已日益成为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众参与的概念及作用出发,分析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机制,认为存在着参与对象选取不合理、参与形式双向性差、调查内容设置不科学、意见整理分析方法不完善及公众参与时段滞后等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提高的问题,最后提出注重参与对象的代表性,形式的有效性,内容的科学性,分析的定量化以及权利的保障等,以提高中国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初中地理第一册中,降水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条件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想象降水的形成过程,对降水的形成条件也就难以理解掌握。在教学中,我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和选择,最终采用热水瓶作降水形成过程的模拟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54.
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的,根据新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巧妙设计新课的引言一营造地理情景,激起学生的想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人到教师所设计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55.
一、理解记忆。理解了的知识,易于记忆长久,且便于应用。如自然资源的概念要理解三点:1、从自然界直接获得,2、用于生产和生活,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物质与能量中“物质”这一概念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能量”学生理解相对困难,这时必须讲清它既有物质的,也有物质运动的(如风、波浪)。抓住上述三点便能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56.
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时,可以安排地理兴趣小组的两名学生排演一个相声节目,一位扮演“南美洲”,一位扮演“非洲”。有机会时可在班级或学校演出,对于学生学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57.
创造地理学习的良好心理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而自制力差;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敏感、反应快,但缺乏持久性,随意性强。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可归纳为“三心”,“三感”、“三多”和“三性”。  相似文献   
58.
人教版世界地理“世界人口问题”一段教材,强调了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和数量过多造成的世界人口问题,而把人口增长缓慢和数量少造成的问题隐含在教材中。教学中要避免给学生两个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59.
地理教学中“乐学”情感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60.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