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0篇
  免费   809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3409篇
大气科学   404篇
地球物理   974篇
地质学   590篇
海洋学   474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501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传统的基于行业用户需求而建立的集中式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模式在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服务多样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大众用户的精密定位需求。结合云平台技术,提出了云定位的概念,通过综合管理和整合各类定位资源,实现多种定位手段的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和优化配置。给出了云定位的架构图,并讨论了GNSS网络RTK,GNSS广域精密定位,Wi-Fi定位,通信基站定位等多种手段在定位云上的综合和服务实现。云定位在可扩展性、可靠性、系统维护成本以及用户使用灵活性等方面都具有传统的精密定位服务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云定位,用户不仅可以获取各类精密定位服务,还能实现多种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定制个性化的应用;为精密导航定位的大众化普及提供有效的商业模式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62.
利用三维高斯射线束成像进行地震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的地震定位方法通常需要拾取地震记录的初至,当初至不明显或被较高水平的噪声淹没时精度较低.本文采用基于三维高斯射线束的偏移成像方法对震源进行定位,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通过三维高斯射线束对台站记录进行偏移归位,并将各台站成像结果的交点作为地震能量释放的中心位置;当各台站成像结果不能交于一点时,采用三维空间高斯滤波方法可实现震源位置的自动获取.提出的变网格计算方案极大地减少了计算量,显著地提高了成像精度和计算效率.利用首都圈地震台网数据,对涿鹿、滦县以及房山三个地震事件进行试算,结果表明:基于变网格三维高斯束偏移成像的地震定位方法自动化程度很高,而且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特别适合处理低信噪比资料的地震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963.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破裂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主地震相对定位法,对2014年鲁甸MS6.5地震序列中的8月3日—9月30日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借助于时空图像分析方法,对本次地震破裂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2014年鲁甸MS6.5地震主要沿NW向破裂,存在沿NE向破裂的成分,但是NE向破裂并不明显;(2)地震破裂时,主要从主震震中处往ES方向传播,破裂带长度大约为10km,破裂面近乎直立;(3)余震活动主要集中于主震上方区域,震源深度大于主震的余震稀少.根据上述结果,结合当地的地震构造情况和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本次地震的破裂面为NW向,其发震断层为包谷垴—小河断裂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964.
高频对流层延迟(ZTD)的提取对于反映水汽含量的高时间分辨率瞬时变化及其在暴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分析了不同采样间隔的卫星钟差对PPP-ZTD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卫星钟差的时间间隔小于30 s时,所获得的PPP-ZTD(RMS<4 mm)比5 min间隔的(RMS<6 mm)精度要高;而5 s与30 s采样间隔的卫星钟差所获得的ZTD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965.
介绍Locata伪距和载波相位单点定位的方法。通过仿真数据和试验,分析基准站个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比较伪距定位和观测值组合定位的精度,验证了载波相位定位结果的稳定性。分析表明,Locata静态单点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cm~mm级。  相似文献   
966.
华北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了华北地区1978—2011年289个台站记录到的24753个地震事件, 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这些地震进行了重定位, 获得了20512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 平均定位误差在EW、 NS、 UD方向分别为0.54 km, 0.57 km和0.57 km。 相比于初始结果和绝对定位结果, 双差定位结果在平面上分布更集中, 沿断裂分布特征更加明显, 震源深度也更加合理。 通过剖面分析, 张北地震带、 唐山地震带、 邢台地震带均为高倾角断裂, 南部剖面6震源深度分布有随时间变浅的趋势。 通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 本次研究使用的时间较长, 地震数量较大, 得到了更加可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7.
宁夏地区地壳新速度模型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法正演和遗传算法反演得到宁夏地区地壳新速度模型, 再将该模型配置到MSDP软件的HYP2000定位方法中。 选用宁夏地区2008年以来地震和爆破资料, 从震中位置、 深度及残差3个方面对新模型和原模型进行定位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定位网内地震时, 新模型得到的震中比原模型更接近断层, 震群的深度也与断层分布更为吻合; 运用新模型定位的爆破深度平均为2.8 km, 绝大多数不超过5 km, 落实爆破位置与定位结果差平均为水平2.4 km、 垂直2.6 km, 更符合大多为地表爆破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分析新模型定位的地震深度与宁夏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发现地震发生在高速-低速转换地区。  相似文献   
968.
金星宇 《地球》2015,(1):52-55
<正>2014年11月17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会上,国际海事组织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北斗"这个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正以全新的姿态获得世界的关注与认可。  相似文献   
969.
针对港口航道陆域形变监测与管理,讨论了动态形变监测特点.分析了综合运用创新的并行动态二级GNSS布网空间框架结构体系,构建了连云港一级并行动态GPS控制网系统和专业服务海域使用动态监测二级工作基点网的模型,可确保港口航道安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0.
不同星历下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自主研制的软件,分别利用超快速外推星历和钟差,以及基于广播星历的实时SSR改正的精密星历和钟差进行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结果表明,利用SSR改正信息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更高;利用SSR改正信息得到的实时星历和钟差与IGS最终产品对比,卫星位置互差RMS值优于7 cm,钟差互差RMS值优于0.3 ns;收敛后实时SSR改正和超快速这两种产品实时静态定位精度水平方向RMS值分别优于3 cm、4 cm,高程RMS值优于3 cm、6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