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气象测报灌溉管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节水灌溉是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经济有效的灌溉管理技术可超到既节水又增产的作用。本项技术是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水分-土壤-作物-大气作为一个整体,利用物质能量守衡原理建立水量平衡方程。依据测定土壤的物理参数(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初如土壤含水量),再结合气象预报的温度、降雨资料,用先进的计算方法,获得灌溉时间和灌溉定额,从而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应用实践表明此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增产和节水作用。  相似文献   
22.
通过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总孔隙度、容重等物理性质,对延安梁峁山丘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总孔隙度的影响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总孔隙度的改善作用的大小顺序为草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耕地。通过进一步分析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直径≤1mm有效根根量的分布特征,发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中,有效根根量的差异是造成这种不同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极端干旱区黄土土壤容重的测量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和古土壤的容重,不仅可以反映东亚冬、夏季风强度的变化,而且还是计算粉尘沉积通量的基础,因此,在古气候研究以及亚洲内陆干旱化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黄土土壤容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而作为黄土高原主要源区的中国西北内陆极端干旱区,关于土壤容重的测量方法以及古气候意义涉及的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亚洲内陆极端干旱区黄土容重测量的理想方法,并发现该区的黄土容重值同粒度以及磁化率的变化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与黄土高原有很大的不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极端干旱区,黄土容重的变化主要反映了源区干旱程度的变化,季风强度对容重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24.
25.
根据27个土壤剖面的405个土壤样品,研究云南中部地区华山松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的土壤含水率、容重和细根重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森林100em深土壤的平均含水率分别是(28.79±11.98)%、(24.66±9.89)%、(14.11±5.84)%,差异极显著;平均容重分别是(1.14±0.20)g/cm3、(1.26±0.18)g/cm3、(1.42±0.12)g/cm3,差异极显著;平均细根重分别为(0.1956±0.2144)g/100cm3、(0.0706±0.1066)g/100cm3、(0.1381±0.2989)g/100cm3,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华山松林林下土壤的物理性质最好,旱冬瓜林次之,云南松林最差。3种森林里,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细根重减少。华山松林与云南松林平均容重与平均细根重均显著负相关,旱冬瓜林平均含水率与平均容重显著负相关。华山松林下土壤细根量最大,0~20cm层根系占根系总重量的83%。  相似文献   
26.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婧  张仁陟  左小安 《中国沙漠》2016,36(1):137-143
研究了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小麦→豌豆→小麦轮作系统下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措施可显著提高0~5 cm层土壤有机碳、氮(全氮、速效氮)、磷(全磷、速效磷)、钾(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其中,NTS效果最优,可显著降低0~30 cm各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与氮(全氮、速效氮)、磷(全磷、速效磷)各因子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传统耕作相比,NTS、NT,TS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含量。豌豆田土壤容重分别降低4.80%、2.67%、4.00%,有机碳分别提高10.52%、4.63%、4.83%,全氮分别提高13.83%、7.45%、8.51%;春小麦田土壤容重分别降低4.62%、3.08%、4.62%,有机碳分别提高11.99%、7.78%、12.10%,全氮分别提高11.11%、6.67%、3.33%。  相似文献   
27.
实践表明,在农用地整理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放样、表土剥离、挖方填平、土地翻耕、机械碾压等措施均有可能对土层厚度、土壤的质地、pH值、容重、有机质、氮、磷、钾等造成影响。若能严格按照土地整理规程和规划设计施工,整理后土壤质量会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土地整理中,往往因为缺少群众监督、资金有限等种种原因使表层土壤的肥力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较低,使得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从而造成土地整理后土壤质量得不到提高,甚至有所下降,使土地整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国内外泥石流活动关键指标估算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流体容重、流速、冲击力是表征泥石流活动特征众多指标中的三个关键指标.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这些指标评估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应用较普遍的估算公式,对比了不同公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比较结果认为:由于泥石流组成和运动状态的复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对于这三个指标,目前的估算公式都不具有普适性.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建立基于各个地区泥石流特点的指标估算经验公式是最为实用的途径.在各个指标经验公式的建立方法上,考虑各个粒组的多变量容重统计分析方法相对较为合理;泥石流流速估算公式的建立途径在我国、前苏联和欧美国家之间有显著差异,前二者基于曼宁公式,后者基于强迫涡流公式、以弯道超高为主要参数;泥石流冲击力的估算方法国内外都以动量理论为基础,区别主要体现在经验系数取值上,巨石冲击力的计算则都考虑了拦挡建筑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
稀性泥石流容重计算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性泥石流的沉积样的粒度不能反映稀性泥石流的实际粒度,过渡(亚粘性)泥石流的沉积样的粒度也不能完全反映亚粘性泥石流的实际粒度.通过分析稀性泥石流和亚粘性泥石流沉积样中的粗颗粒和细颗粒组成的百分比与稀性泥石流和亚粘性泥石流的实际粒度分布关系,得出稀性泥石流以细颗粒为主,>5 mm的粗颗粒的百分比较小,大多数稀性泥石流的沉积样中这部分粗颗粒百分含量被夸大.去掉稀性泥石流沉积样中>5 mm的粗颗粒可以修正被夸大的粗颗粒比例,由此粒度分布和修正公式计算的稀性泥石流容重与实际容重吻合较好.去掉亚粘性泥石流沉积样中>20 mm的粗颗粒,可以修正亚粘性泥石流的粒度分布,由此粒度分布计算的亚粘性泥石流容重与实际容重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30.
黄海  马东涛 《地质论评》2022,68(1):205-216
容重是描述泥石流性质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文基于泥石流运动过程的时空特征,厘定了最大容重、峰值容重和平均容重3个容重特征值.以蒋家沟1987年以来的泥石流观测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3个容重特征值在数值上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最大容重与峰值容重的关系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大容重与平均容重的关系式具有实际计算适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