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6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1440篇
海洋学   155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34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2年   4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发现了3条蛇绿混杂岩带,并以此对本区的构造地层单元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在碎石山、拜惹布错一带发现了较为典型的蛇绿混杂岩,从而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的西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认为库牙克断裂与阿尔金断裂为同一条断裂,并首次提出库牙克断裂的断距约80 km.在原侏罗系雁石坪群中发现了大量二叠纪化石,为地层的正确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
云南东北部拱王山末次冰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The Gongwang mountains constitute one of the few high m ountains of irrefutable late Pleistocene glaciation in eastern China. This area is one of the m ost extensively studied Quaternary geologicallocationsin eastern China and the interpret…  相似文献   
63.
《海洋世界》2015,(5):3
<正>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西部的西澳州近年有越来越多人把饲养的金鱼和锦鲤等观赏鱼拿到河流放生,导致这些鱼类的体型迅速增长。一些河道中近期发现重达2千克的巨型金鱼及8千克重的锦鲤,体型长达1米,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性影响。而原本在河中生长的侏儒鲈等本土鱼类一般身长只有10厘米,体重100克。这些巨型金鱼不单跟原本在河中的本地鱼类争夺食物,甚至吃掉它们,并会带来新的寄生虫和疾病,其中一种巨型金鱼更对当地  相似文献   
64.
<正>瑞典的"高海岸"和芬兰的瓦尔肯群岛坐落在波罗的海北部。这片广袤的海域约有35万公顷的面积,其中陆地约10万公顷。"高海岸"的岛屿海拔较高,岛上展现出多山的风貌,海岸陡峭,海崖光滑;瓦尔肯群岛和"高海岸"形成鲜明对比,瓦尔肯群岛由数千个低矮的岛屿、浅湾和巨石组成。"高海岸"和瓦尔肯群岛,在过去2~3万年前经历了几次冰期,一直是大陆冰盖的中心。目前的土地隆起开始于18000年前的冰川融化期,受融化作用的影响,冰  相似文献   
65.
本文结合多模式遥感数据及产品对西藏年楚河流域上游地区10年间(2005~2015年)的冰川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结果表明:冰川面积减少了21.7km2,退化率(PAC)为16.94%,年退化率(APAC)为1.69%。冰川厚度变化监测采用了两期遥感数字表面模型(DSM)差值法,结果表明冰川厚度减少了5.20m。冰川体积变化用厚度变化与面积变化的乘积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研究区内冰川体积减少了0.71km3。以上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冰川在此10年间出现了重度退化。   相似文献   
66.
NOV公司2013年向市场推出FuseTek融合钻头。它将PDC钻头的高钻速与孕镶金刚石钻头的耐磨性结合于一体,适宜于钻进中硬—坚硬、高研磨性地层。FuseTek钻头已广泛应用于刚果、厄瓜多尔、中国、哥伦比亚等国家。应用表明,该新型组合钻头比PDC钻头或牙轮钻头钻进效率提高许多,工作寿命增加1~3倍或更多。Shear Bits公司于2014年推出Pexus组合钻头。该钻头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冰川冰碛物钻进。地层上部硬卵砾石层利用可转动硬质合金齿钻进,下部软砂岩与页岩则运用PDC碎岩。整个冰碛物地层用一个Pexus钻头一钻到底。所述3类组合式钻头(含Kymera钻头)对于未来实现“一个钻头,一口井”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新疆萨尔朔克金铜多金属矿床产于中泥盆统阿舍勒组上亚组的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中,地表以金(铜)矿化为主,矿体形态及空间分布严格受NN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金(铜)矿石以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石英脉型,赋矿围岩为黄铁绢英岩化流纹斑岩。金主要赋存在微细粒黄铁矿等硫化物和脉石英中,黄铜矿常呈不规则细脉状出现。在地表100m以下,出现铅锌矿化,且向深部铅锌品位较高,一般3%~5%,最高达12%以上。流纹斑岩与金铜多金属矿关系密切。通过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Hf同位素测试分析,获得流纹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86.2±1.5Ma,εHf(t)在7~13之间,主要集中在8.5~12.5之间。上述结果表明,流纹斑岩可能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俯冲增生的产物。铅锌矿化是386Ma流纹斑岩期后岩浆作用的产物,而金铜矿化则是在含矿流纹斑岩的基础上,经其后火山热液叠加作用发生的。  相似文献   
68.
以2014—2015年的GF 1为主、少量OLI影像为基础,参考第二次中国冰川目录等文献资料,修编完成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两省区的现代冰川编目,查明青藏两省区目前共有冰川24 796条,总面积约2624×104 km2,约占青藏两省区区域面积的137%,冰川储量为2027×103~2121×103 km3。调查区冰川数量以面积<10 km2、冰川面积介于10~100 km2之间的冰川为主,其中面积<10 km2的冰川有19 983条,占总数量的8059%,面积介于10~100 km2之间的冰川面积为11 96240 km2,占总面积的4559%;面积最大的中锋冰川的面积达23737 km2。调查区内的山系(高原)均有冰川分布,念青唐古拉山冰川数量最多,其次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这3座山系冰川数量占调查区内冰川总数量的6333%;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的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位列前3位,其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总数的6809%和7344%;然而昆仑山和羌塘高原的单条冰川的平均面积大于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平均面积。从冰川海拔分布来看,海拔5 000~6 500 m之间是冰川集中发育区域,约占调查区冰川数量和冰川总面积的85%以上。调查区的冰川在各流域的分布差异显著,恒河流域是冰川分布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级外流区,其数量占冰川总量的47%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的52%以上;青藏高原内陆流域的冰川数量、面积次之,其冰川数量占总数量的21%,面积占总面积的24%以上,并且内流区单条冰川的平均面积略大于外流区的平均面积。总体上,西藏的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西藏和青海两省区的8492%、8492%、8668%,单条冰川的平均面积两省区相近。  相似文献   
69.
对大兴安岭北段图里河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给予制约。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157±1Ma)。该组火山岩具有高硅(Si O2=69.09%~75.92%)、富碱(K2O+Na2O=8.04%~9.23%),贫镁、铁、钙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形式,(La/Yb)N=5.85~13.53,无铕异常或具有较弱的铕负异常;火山岩样品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Mg#值为12.14~31.01,平均值22,Nb/Ta值(6.67~27.17,平均值12.23),Rb/Sr值(0.35~3.63,平均值1.58),显示火山岩岩浆源区为下地壳。依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判别图解,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的造山后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70.
基于冰川物质平衡和平衡线高度数据,对北极斯瓦尔巴、高亚洲和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和平衡线高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阿尔卑斯山冰川年均负物质平衡值最大,为-907 mm;斯瓦尔巴为-431 mm;高亚洲最小,为-264 mm。(2)高亚洲和斯瓦尔巴冰川物质平衡年振幅较小,年际变化较小;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年振幅较大,年际变化较大。斯瓦尔巴冰川物质平衡趋向正平衡,阿尔卑斯山和高亚洲冰川物质平衡趋向负平衡。(3)斯瓦尔巴内陆的冰川平衡线高度高于沿海地区,高亚洲冰川平衡线高度呈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区域地带性的分布规律,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平衡线高度主要受冰川所处海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