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0篇
  免费   937篇
  国内免费   1017篇
测绘学   1837篇
大气科学   1348篇
地球物理   761篇
地质学   1732篇
海洋学   806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465篇
自然地理   62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4篇
  1948年   10篇
  1946年   9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东亚岛弧地形横剖面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东亚岛弧横剖面形态的系统分析,并结合弧前的构造应力的分析,作者认为,东亚岛弧形成于板块东移的构造环境中,横剖面形态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内缓外陡型和内陡外缓型,这两种不同的横剖面具有不同的弧前应力,前者表现弧前挤压,后者表现弧前引张,这反映地貌形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2.
随机波折绕射的缓坡模型实验和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士兵  高珊  刘铭 《台湾海峡》2005,24(1):15-21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出现的比较早,而且范围比较大.本文通过对天气尺度的环境场、具有代表性的单站资料的对比分析,寻求大风出现的原因.还深入利用MM5模式对台风的气压场、风场、流场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对此次大风天气出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从流场分型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4.
关致和 《海洋测绘》2003,23(2):59-60
最近十几年来 ,详细的海底地形测量发展迅速。海底地形图可以为海洋地理研究、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提供丰富的信息 ,为大陆架边界确定和专属经济区的划界提供充分的依据。新型海洋测量仪器不断投入使用 ,干涉声纳系统 (又称相干声纳系统 ) ,就是进行高密度、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的专用设备。1 干涉声纳系统的特点干涉声纳具有测量效率高、成图质量高、适合各类船只使用的突出特点。(1)测量效率高 干涉声纳可以测量左右两侧各30 0m宽条带内的水深。左、右舷两个换能器波束覆盖的角度可达 30 0°,可以测量到换能器侧方甚至上方的区域。测量覆…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介绍了液相平衡式小起动转矩转环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设计方案的选择,并简单介绍了研制过程中试验和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56.
激光烧蚀微探针等离子体质谱的地质应用。自1989年以来,我们实验室就积极开展了激光烧蚀微探针(LAM)试样引入系统的研究工作,这种技术适合于ICP—MS分析地质样品中小体积矿物(激光烧蚀孔穴直径低于10—100μm).对某些样品.采用Nd:YAG激光的基本IR波长(1064nm),作为多数用途,4倍频率(uv)的波长(266nm)能产生较小的直径,并较好地形成孔穴.  相似文献   
57.
以小新月菱形藻为实验对象,从化学角度研究了加入高浓度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次性加入不同浓度NO时,1.4μmol/L NO对微藻生长有促进作用;7,14,28和42μmol/L的NO对微藻生长起抑制作用,并且NO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2)每天一次加入不同浓度NO时,1.4~42μmol/L的NO对微藻生长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微藻生长周期缩短。藻的生长曲线由S型变成峰型;加入42μmol/L NO,在100 h内完全抑制了微藻的生长。(3)通过进一步检测外加NO在藻液中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采用2种不同加入方式时,1.4μmol/L NO对藻生长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这是由于NO的不断衰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58.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东海一直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地位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但作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东海海底地形的研究,以往简单趋势性描述居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不久前完成的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覆盖了东海部分外陆架、大陆坡全部、冲绳海槽和东部岛坡的一部分,取得了海量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的勘测多波束水深图和结合测区外的传统资料编绘的海底地形图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和系统研究东海的海底地形特征。在定量确定了陆架坡折线、陆坡坡脚线和东部槽坡坡脚线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平原和东部岛坡4大地形区,继之对各区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另外,从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东海海底地形发育的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整个东海地形分带明显,地形类型多样:大陆架十分宽阔,总体北宽南窄,从大陆向海平缓倾斜,发育了广泛的NW-SE向沙脊群,自大陆向东南呈扇形发散;大陆坡呈NE-SW向条带展布,海底地形陡峻,呈阶梯状下掉,总体北缓南陡,其上峡谷密布,上穿切外陆架,下直达海槽,同时坡麓上海台沟谷伴生发育;冲绳海槽北浅南深,其内在平坦的背景上发育了众多的海山和海丘,其中心又有槽中槽地形;东槽坡地形复杂,发育了  相似文献   
59.
地形变化对青岛地区风暴潮灾影响的一次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文胜  孙文心 《海洋预报》2002,19(1):97-104
本文以8509台风为例,模拟了因地形变化而对青岛地区风暴潮灾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胶州湾口外局部地形变深,在8509台风的情况下,风暴增水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且对底层风暴潮流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本文提出一种在GIS小数据层中嵌入数字水印的算法,将要素进行增补整合,采用虚拟要素的方法形成水印载体,在不影响数据精度和要素情况下,使用最低有效位方法将二值水印图像嵌入到小数据层中,并对水印的强度进行调制.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