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王强  崔军茹  崔璨  古恒宇 《地理科学》2022,42(8):1381-1390
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流动人口流入地购房意愿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 中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购房意愿整体偏低,尤其在流动人口聚集的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最低。②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模型能识别出不同因素对购房意愿的影响具有空间尺度差异,其中户口类型、流动范围、流动次数等显著变量对不同区域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③ 各影响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婚姻状况、户口类型、职业类型、房价、公共服务等因素对东南地区购房意愿的影响较大,收入、流动次数、已购住房、随迁子女等因素对东北地区购房意愿的影响更大,西北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拥有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而跨省流动的负向影响由西北向中部地区梯度递减。  相似文献   
122.
仝德  曹志强  曹广忠 《地理科学》2022,42(7):1135-1145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定量比较分析了乡?城和城?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发现:① 总体而言,城?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显著高于乡?城,户籍价值、社会融入对两类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在两类人群间存在差异。② 流出地的户籍价值显著阻碍了乡?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流入地的户籍价值、经济方面的整合融入对城?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更显著。③ 户籍价值、社会融入对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及流动距离分异。④ 产生上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户籍身份所塑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3.
推动农村流动人口有序落户城镇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文章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中国四大经济分区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持有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土地持有方面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在农村承包地方面,其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在农村宅基地方面,其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和东北低。此外,农业转移人口流出地的土地资源分布呈现部分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农村承包地低-低集聚区分布在西部和粤—琼地区,高-高集聚区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农村宅基地低-低集聚区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这反映地区土地政策、文化环境和社会条件等因素对农村土地持有的空间集聚特征的影响。2)拥有农村土地对不同流出地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抑制程度有所差异,承包地规模变化对落户意愿的影响方式也有不同。拥有较大规模农村承包地对东北地区流出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的抑制作用最强,东部次之,再次为中部,西部最弱。...  相似文献   
124.
随着劳动分工的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从事非农经营,这无疑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工商业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由此也推动了中小城镇的飞速发展。以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处理好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持续发展、分散农户经营与规模经营、小农经营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对构建政府农地流转政策体系、提高西部地区土地生产率和农业综合效率乃至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收入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2013年1月对西部地区新疆玛纳斯县369户农户实地入户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这一方法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特征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劳动力转移特征赋值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就会相应增加0.621个单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转移;完善区域性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库等灌溉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培育形式多样的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等举措可以有效推进农地合理有序流转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5.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样线法、样点法等进行鸟类资源调查。调查发现鸟类15目42科88种,其中雀形目43种,占总种数的48.86%。从居留型来看,旅鸟40种,占45.45%。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鸟类多样性分析,发现多样性指数春秋季高,夏冬季低。利用G-F指数对鸟类分布生境的分析,发现鸟类多样性林地最高,居民地最低。鸟类居留型的变化验证了鸟类栖息地北移的现象。此外,根据研究结果对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6.
○引言:分配问题,不仅是个"政治"问题 我曾在《南方国土资源》2006年第6期就经济发展隐含的风险撰文,以表示我对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隐患"所具有的担忧.文章虽已刊出,然而似乎言犹未尽.因此,就此问题,我仍想再次议论.  相似文献   
127.
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支付意愿梯度模型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影响支付意愿相对水平的各项因素。首先,本文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家庭个体特征,一组是城市形态特征,同时分析了支付意愿梯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模型估计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另外,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  相似文献   
128.
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的总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73,自引:6,他引:73  
条件估值方法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环境物品非利用经济价值的唯一方法。通过调查 居民针对不同环境状况变化的支付意愿,从而定量确定环境状况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损失。 针对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恶化的现状,以投标支付卡的方法设计了700份调查问卷,调查了黑河 流域居民恢复额济纳旗生态系统的支付意愿。分析结果表明,用20年时问将额济纳旗生态系 统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黑河流域共有92.3%的居民家庭存在支付意愿,有支付意 愿家庭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年每户37.96元,但随居仲区域不同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黑河干流 区域居比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年每户40.15元,要高于周边地区居民平均每年每户32.10元的支 付意愿。在综合考虑不同区域居民支付意愿的差异,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折旧率的基础上将支付 意愿弃时空尺度上加总,得到恢复额济纳生态系统总经济价值为 16.37×108元。  相似文献   
129.
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成为当前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而永久定居意愿是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内在驱动力。论文从地级市间流动人口的永久定居意愿出发,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 地级市间流动人口的永久定居意愿有着整体水平偏低、空间不均衡的特点;永久定居意愿流形成以上海市、深圳市和北京市为主,内陆部分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辅的多极格局;随着永久定居意愿的增强,对城市的选择愈发聚焦在少数几个一线城市。② 模型结果显示,流入地级市与流出地级市间的工资与失业率的差距显著影响地级市间流动人口的永久定居意愿;女性、年长、受教育程度高、短距离迁移、停驻时间长以及举家迁移等的流动人口具有更高的永久定居意愿;流入城市的住房开始取代就业成为定居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因素变量。  相似文献   
130.
林李月  朱宇  柯文前 《地理研究》2021,40(5):1515-1528
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改变既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结果,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流动人口的回流空间意愿作为切入点,采用全国性大规模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回流的空间意愿、群体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薄弱;对具有回流意愿的流动人口来说,回流空间的路径选择以返回原居地为主、乡镇中心和县城为辅。模型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回流空间选择不仅是其人力资本和流动经历正向选择的结果,也显著地受到流出地住房和流入地的就业收入和养老保险等因素的影响,而流出地的家庭需求和空间成本则无显著影响。在此背景下,政策制定者不能高估人口回流对人口流动空间格局和人口均衡发展的调整作用,也不能高估回流劳动力对流出地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应加强流出地城镇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吸引人口主动回流,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