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9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407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302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618篇
海洋学   397篇
综合类   298篇
自然地理   155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合理评估旅游生态系统是反映旅游产业是否彰显绿色动能及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表征,从“韧性”视角切入,能凸显旅游生态系统复合性及动态演化特征。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生态韧性综合指标体系并测度其发展水平,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测度空间关联强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整体旅游生态韧性水平呈现稳态攀升的态势,区域上呈现“东部领衔,中西部追赶”的布局特征;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向复杂化、稠密化演化的过程,“东密西疏”的空间特征突出。(2)整体网络结构渐趋紧密,但尚未达到最佳空间关联状态;东部地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中西部部分地区处于空间网络结构的边缘地带。(3)苏、沪、京、津为“净受益”板块,浙、粤、闽充当“经纪人”角色,晋、冀等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新、藏、贵、滇等地区属于“净溢出”板块。(4)环境规制力度、产业高级化、空间距离、经济水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差异均对中国旅游生态韧性空间关联效应发挥着正向作用,在多重效应叠加的背景下,旅游产业绿色动能持续彰...  相似文献   
992.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详细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分析了重庆市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根据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评估,并进行了敏感性指数(CS)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97~2007年间,耕地、牧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均减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均增加;重庆市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1997年增加了58.95×108元,达到1002.25×108元,这主要是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面积增加所至;在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变化中,只有食物生产有所减少,其余均有所增加;敏感性系数分析表明,ESV对生态价值系数(Value Coefficient,VC)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93.
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4.
提高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孝斌  高旺盛 《山地学报》2005,23(2):213-217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东部平原农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并由于其系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态和经济问题比较严重而倍受关注。如何协调农牧业生产及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是该区域的核心研究问题。围绕提高其系统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郭丽英  胡业翠 《山地学报》2005,23(1):121-125
以温州乐清为例,在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山地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在于山地、平原和海域的综合资源优势。建议重视山地一平原一海涂土地资源开发的系统设计和分区规划,促进市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持续高效利用,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开创良好的土地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996.
南涧干热退化山地植被恢复的植物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南涧县城后山干热退化山地上营造的五种不同人工植物群落与未经改造次生植被的物种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各个群落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和保护,各人工群落植物种数及耐荫种数均有增加,分别在54~29和7~4间,高于坡柳、黄茅草灌草坡(26种和2种)。恢复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增加,其中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15~1.45间;除桉树群落外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91~0.76间,均明显大于坡柳、黄茅草灌草丛(0.44);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39~1.49间,除桉树群落和新银合欢群落外也均有增加。恢复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然而,一些引进植物如山毛豆(Tephrosia caudida)在本地区早期阶段生长迅速并能够快速郁闭,为乡土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但因自我更新能力差,已出现衰退现象,因此,应该加强人工群落保护和后续抚育管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97.
三峡库区山地特色农业与城乡协调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康明 《山地学报》2005,23(6):744-748
三峡大坝蓄水淹没后,重构与资源环境特质和生态环境目标相适应,与区域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库区特色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三峡库区以山丘地为主,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库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有助于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地关系优化,也将有利于库区脱贫致富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基于库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析,进行山地土地功能分区研究,提出发挥库区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8.
一、系统建设目标、原则与研究内容 (一)系统建设的目标 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相关数据为对象,集分析、评价、预测预报为一体的系统。它的目标在于针对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采集湿地分散积累的大量有关资料数据,经筛选、预处理建库,成为共享的信息源。并可迅速、及时、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相关信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处理手段和应用数学模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9.
Implementing conservation actions on-the-ground is not a straightforward process,especially when faced with high scientific uncertainty due to limited available information. This is especially acute in regions of the world that harbor many unique species that have not been well studied,such as the alpine zone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of Northwest Yunnan (NWY),a global biodiversity hotspot and site of The Nature Conservancy’s Yunnan Great Rivers Project. We conducted a quantitative,but rapid regional-level assessment of the alpine flora across NWY to provide a broad-based understanding of local and regional patterns of the alpine flora,the first large-scale analysis of alpine biodiversity patterns in this region.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used to classify the major plant community types and link community patterns to habitat variables. Ou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species had small distributions and/or small population sizes. Strong patterns emerged with higher diversity in the more northern mountains,but beta diversity was high,averaging only 10% among sites. The ordinations indicated that elevation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were the dominant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underly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mong communities. The high beta diversity across the alpine of these mountains implies that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ultimately will require the protection of large numbers of species over a large geographical area. However,prioritiz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areas where potential payoffs are greatest. Sites with high species richness also have a greater number of endemic species,and,by focusing efforts on these sites,conservation investments would be maximized by protecting the greatest number of unique species.  相似文献   
1000.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owards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d Ecosystem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held in Chiang Mai from 7-9 March 2006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Mountain Symposium’), brought together a wealth of experience from mountain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