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642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99篇
地质学   1818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南秦岭十里坪锑矿床成矿时代及成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十里坪锑矿床受赵川陆缘隆_滑构造的主滑脱拆离带的控制。矿体呈脉状赋存于韧_脆性主滑脱带上部的脆性次级断层_节理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萤石石英辉锑矿型。围岩为太古宙_元古宙变质岩系,围岩蚀变弱。成矿流体属H2O_CO2_NaCl体系,流体包裹体盐度w(NaCleq)为3.6%~11.3%,均一温度为109~232℃,形成压力大致为800×105Pa。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质主要来源于变火山岩围岩;氢、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初步将该矿床定为变质岩源就地式大气降水热液矿床。矿石中萤石Sm_Nd等时线年龄为(392±24)Ma,与南秦岭北部晚古生代拗陷区热水喷流_沉积成矿时代相一致,它们都形成于秦岭微板块泥盆纪非造山裂解阶段。  相似文献   
72.
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在退变质作用中的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生  朱光 《矿物岩石》2004,24(4):20-27
探讨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在低温退变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对大别山东缘和苏鲁造山带西缘郯庐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的多硅白云母残斑由中心向两侧边缘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后发现:由中心向两侧边缘Si减少,Al增加,Fe,Mg略有降低,部分样品中K,Na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Ti则显示不活动富集。这是由于退变质过程中流体的活动常会改变残斑白云母的成分.并且在流体活动过程相对短暂的情况下,使残斑白云母的成分不能发生充分变化.最终会导致白云母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成分。因而,经历了富流体活动的退变质作用后,岩石中的多硅白云母残斑已不能完全保存其形成时的压力信息。  相似文献   
73.
人工土层冻结法加固在盾构出洞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秦爱芳  李永和 《岩土力学》2004,25(Z2):449-452
软土地区盾构出洞施工中洞口土体易失稳、渗水,上海明珠线二期工程浦东大道站至张扬路站区间,隧道在盾构出洞施工中,为确保地面建筑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正常使用,首次采用了人工土层冻结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该工程出洞口土体加固的方案选择、关键技术处理及实际取得的效果,并探讨了人工土层冻结加固在含水松软土层的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华南地区崩岗侵蚀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区域调查和定位研究资料,介绍了华南地区崩岗侵蚀及其灾害特点,概述了崩岗的形成、发育规律及其演变过程,分析了崩岗侵蚀及其灾害的影响因素。提出进行崩岗灾害防治时,应在水土保持传统方法基础上,整合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理论,应用GIS技术对崩岗侵蚀进行科学监测和管理,为坡地利用和环境整治以及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76.
在将构造发育特征与走滑双重构造理论模型进行类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走滑双重构造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成果,就其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受控于走滑与拉伸并存的多动力源区域地质背景下,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体现了断陷与拗陷、拉张与走滑的叠加效应,NNE走向的辽中1号断裂、辽中2号断裂及辽东断裂的发育不仅控制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凸凹格局,其走滑侧接关系也导致了研究区走滑双重构造的发育;辽东凸起是由于辽中2号断裂、辽东断裂走滑弯曲、右行左阶侧接而形成的挤压走滑双重构造,而辽中凹陷在早期拉张断陷基础上,经历了后期走滑作用的改造,其断裂体系的发育体现了辽中1号断裂与辽中2号断裂的右旋右行侧列所产生的拉张走滑双重构造效应;在走滑双重构造的增压带,断裂侧向封堵性强,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断层圈闭,是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7.
韩雨  牛漫兰 《岩石学报》2016,32(4):1049-1066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位于大别造山带与苏鲁造山带之间。在肥东段西韦采石场内发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向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和一条低角度的韧性滑脱正断层。走滑韧性剪切带为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产物,低角度滑脱正断层则代表了伸展背景下的构造活动。低角度滑脱正断层上、下盘发育未变形和变形的岩脉,走滑韧性剪切带内外也发育有受剪切带活动而变形的岩脉。对采石场内岩脉的构造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低角度韧性滑脱正断层在129~126Ma之间发生过剪切活动,走滑韧性剪切带的活动时间在125Ma之后。综合研究认为,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可能开始于早白垩世早期(130Ma),但在早白垩世并非一直处于伸展活动之中,125Ma之后的左行走滑活动很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的晚期。  相似文献   
78.
2013年1月11日云南省镇雄县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造成赵家沟村民小组46人遇难和严重经济损失。基于数次滑坡现场调查和勘查所获得的基础数据,本文对滑坡特征及变形失稳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1)滑坡发育在崩坡积体中,坡体自后缘向前缘具有黏粒含量、密实度增加而孔隙度、透水性减小的特点;(2)滑坡后缘为飞仙关组强风化粉砂岩与崩坡积体的接触界面,滑动带为崩坡积体内含砾粉质黏土坡积层;(3)滑坡发生前,坡体后缘已发育张拉裂缝,前缘已发生小型鼓胀破坏,属典型蠕滑-拉裂变形破坏模式;(4)滑坡具有分块先后滑动特点,左、右及后缘边界坡体在主滑体后发生滑动,滑移过程中也存在分区现象;(5)滑带土为低液限含砾黏性土,呈液化流塑状态,抗剪强度低;(6)启程高速是斜坡应变能长期积累、瞬间释放的结果,滑程高速与滑坡体冲击液化有关,部分滑体存在临空飞行现象。建议加强滑源区两侧裂缝的变形监测和乌蒙山区类似坡体的灾害预警。  相似文献   
79.
徐长贵 《地球科学》2016,41(9):1548-1560
渤海海域郯庐走滑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但是长期以来,该带对大中型油气田控制作用不明确.利用覆盖渤海郯庐断裂带的三维地震资料和400多口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与大中型油田形成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新生代以来,渤海海域发育了多类型、多成因、多级次、多期次的走滑转换带;根据转换带在走滑断裂带中发育的位置,可以将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划分为断边转换带、断间转换、断梢转换带三大类,进一步根据断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转换带的形态,可以将渤海海域转换带分为S型转换带、叠覆型转换带、双重型转换带、帚状转换带、叠瓦扇型转换带、共轭转换带以及复合转换带7种类型;根据局部应力状态可以分为增压型转换带和释压型转换带;根据转换带的规模,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可以分为一级转换带、二级转换带和三级转换带;增压型转换带控制了大型有效圈闭的发育、运移条件通畅等大中型油田基本成藏要素,进而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相似文献   
80.
敦密断裂带白垩纪两期重要的变形事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敦密断裂带糜棱岩中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和大规模走滑-逆冲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形成时代,以便揭示断裂带两期变形事件的构造属性。黑龙江省密山市花岗质糜棱岩中黑云母~(40)Ar/~(39)Ar加权平均年龄为132.2±1.2Ma,它是敦密断裂带经历伸展事件的冷却年龄,也是东北亚大陆边缘在早白垩世Hauterivian期-Albian期发生强烈区域伸展作用的产物。密山市至辽宁省清原县系列大型走滑-逆冲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揭示出在晚白垩世晚期-末期发生右旋走滑-逆冲事件,该事件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导致整个断裂带遭受到强烈改造,形成对冲式断裂系统。将研究区走滑-逆冲断裂与山东省郯庐断裂带中段挤压构造对比,认为郯庐断裂带北段和中段在晚白垩世末期都发生了强烈的走滑-逆冲事件,它们具有相同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