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7篇
  免费   1234篇
  国内免费   1569篇
测绘学   877篇
大气科学   2203篇
地球物理   982篇
地质学   2857篇
海洋学   777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521篇
自然地理   997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4篇
  193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该文针对CAPPS在太原市运行的误差问题,在分析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变换地形背景场,依据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形势,在模式中增加对综合误差系数和扬尘系数的调节功能,进行多种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误差分析基础上确定的模拟试验方案,使主要污染物SO2、NOX和PM10的预报值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到0.96、0.91和0.89,最终使CAPPS成为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的业务化数值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202.
选取T106资料建立辽宁省 54个县站的天气要素分季预报方程 ,使用T213资料进行预报 ,并对降水及温度预报结果进行了评分和分析。预报结果表明 ,完全预报方法可用于日常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203.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强度变化原位测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研究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由刁口入海时形成的水下三角洲叶瓣上。1995年为石油开采在潮坪上构筑的交通设施对波浪形成良好的屏障。在屏障两侧各选一典型研究区,于1999年和2002年进行了大量对比性现场原位土工测试,探讨了波浪对黄河口沉积物的次生改造作用,结果表明:(1)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不会提高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强度,只是导致不均匀程度随水动力作用的时间增长有所加大:(2)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使得海底表层沉积物之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形成强度硬层:(3)海底沉积物强度沿着剖面线在平面上呈现周期性或间隔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4.
王卫东  宋庆春 《华北地质》2004,27(3):144-148
新近系地下淡水是下辽河三角洲地区的盘锦市和辽河油田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处于封闭到半封闭环境,包括明化镇组(Nm)和馆陶组(Ng)两个含水岩组。天然状态下,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地表;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地下水流场均发生显著变化,形成汇向开采区的向心流场。开采明化镇组地下水为主的盘东水源地,开采初期水位下降速率为1.61~5.19m/a,至1996年降至0.63~1.03m/a;馆陶组地下水为主的各水源地,开采初期水位下降速率为2.10~4.21m/a,至1996年减至1.49~2.05m/a。这是由于地下水流场变化,导致明化镇成水体内侵和下移所致,该地地下水中Cl^-的不断增高也证明了这一点。至1998年。平面上,成水体每年增加3.18km^2,盘东水源南部,成水体内侵速率已达每年220m。垂向上成水体年下移速率一般每年0.5~1.67m。进行新近系地下水动态特征和演化趋势研究,将为合理开发利用宝贵的淡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5.
非饱和土中镉离子传输模型参数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自行设计的的真空实验装置,采用一维实验室土柱实验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了15组实验,并基于实验所得的穿透曲线,使用梯度正则化方法反演得到了镉离子在8种葡萄牙土样和1种比利时土样中相应的传输模型参数。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了梯度正则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而证明所得结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6.
随着太行山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地下水的开采量大大增加 ,多年的连续超采 ,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本文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在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对区内的地下水进行全面监测的基础上 ,对区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位总体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 ,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农业的季节性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 ,地下水位表现为典型的开采型动态 ,在现有地下水开采条件下 ,地下水位将以 1m a的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7.
广东茂名高岭土煅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茂名高岭土进行煅烧,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得到了茂名高岭土在不同温度点煅烧的性能参数,并确定出其非晶化转变的温度是550℃。同时对煅烧过程中的煅烧温度、恒温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茂名高岭土的煅烧过程中,适当延长恒温时间可降低非晶化转变的温度,缩短恒温时间,则非晶化转变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8.
王勇生  朱光  刘国生 《矿物学报》2004,24(3):271-277
摘要:根据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同构造矿物组合、黑云母的存在以及长石的变形行为,推测其变形.变质温度为400一450oC。bo值分析表明.这些糜棱岩是在低压环境下形成的。在流体作用下。糜棱岩中的绿泥石既可以交代其它矿物而形成,也可以直接从流体中结晶形成。交代其它矿物所形成的绿泥石为Ⅱ型绿泥石,其结晶度值介于0.21^。一0.23^。20.与温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直接从流体中结晶而产生的绿泥石初始时刻为工型.其结晶度值介于0.236^。-0.341^。20之间,多屑于近变带范畴。其指示温度要低于实际所经历的环境温度。由于糜棱岩化过程中工型绿泥石的不断产生以及工型绿泥石向Ⅱ型绿泥石转化的不充分。导致了在400以上仍然出现工型绿泥石与Ⅱ型绿泥石混合的现象.并且实测的结晶度是不同时刻形成的、具不同结晶度的绿泥石的混合结晶度。  相似文献   
209.
New structural and petrological data unveil a very complicated ductile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north-western Dabie Shun, central China. The finegrained symplectic amphibolite-facies assemblage and coronal structure enveloping eclogite-facies garnet,omphacite and phengite etc., representing strain-free decompression and retrogressive metamorphism,a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criteria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early-stage deformation under HP metamorphic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and the late-stage deformation under amphibolite to greenschist-facies conditions occurred in the post-eclogite exhumation processes.Two late-stages of widely developed, sequential ductile deformations D3 and D4, are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penetrative fabrics and mineral aggregates in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which shows clear, regionally, consistent overprinting relationships. D3 fabrics are best preserved in the Suhe tract of low post-D3 deformation intensity and characterized by steeply dipping layered mylonitic amphibolites associated with doubly vergent folds. They are attributed to a phase of tectonism linked to the initial exhumation of the HP rocks and involved crustal shorte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pright structures and the widespread emplacement of garnet-bearing granites and felsic dikes. D4 structur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main episode of ductile extension (D^24) with a gently dipping foliation to the north and common intrafolial, recumbent folds in the Xiongdian tract, followed by normal sense top-to-the northductile shearing (D^24) along an important tectonic boundary, the so-called Majiawa-Hexiwan fault (MHF), the westward continuation of the Balifan-Mozitan-Xiaotian fault (BMXF) of the northern Dabie Sha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two stages of ductile deformation observed in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reflecting the post-eclogite compressional or extrusion wedge formation, the subhorizontal ductile extension and crustal thinning as well as the top-to-the north shearing along the high-angle ductile shear zones responsible for exhumation of the HP unit as a coherent slab,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recognized in the Dabie-Sulu UHP and HP metamorphic belts,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in time and space.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thus forms part of the Triassic(250-230 Ma) collision orogenic belt, and can not connect with the South Altun-North Qaidam-North Qinline UHP metamorphic belt formed durin~ the Early Paleozoic (500-400Ma).  相似文献   
210.
分析了轻型井点降水设备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超轻型井点降水新技术,即对现有轻型井点降水设备进一步轻化。介绍了轻化改进的措施,并通过工程检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