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5篇
  免费   2202篇
  国内免费   2398篇
测绘学   1214篇
大气科学   4627篇
地球物理   3204篇
地质学   4341篇
海洋学   483篇
天文学   133篇
综合类   760篇
自然地理   643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406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722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742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660篇
  2007年   627篇
  2006年   629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328篇
  1996年   301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6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分析2004-09-14铜川市中东部地区出现的冰雹天气过程,发现500hPa的高空槽后西北气流中的冷温度槽是主要影响系统,300hPa高空急流和对流层上层200hPa的正涡度大值区以及对流层低层的垂直风切变是对流发生的有利条件,强对流发生在稳定度指数Ky≥2的区域。同时,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图上,云团回波的增强与合并,对于冰雹的落区和降雹时间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应用MICAPS资料, 通过天气诊断分析, 结合FY-2卫星云图及德宏CINRAD-CC雷达体扫资料, 分析了发生在2004年5月18日滇西地区的大暴雨过程。发现本次大暴雨过程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为初夏孟加拉湾风暴及南下冷锋切变; 大暴雨发生在高能高湿的水汽辐合中心、700 hPa螺旋度正值区及湿 Q 矢量散度大值辐合区内; 卫星云图上, 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大暴雨区发展; 多普勒雷达回波为絮状混合型降水回波, 强度在30~44 dBz之间, 频繁出现的逆风区、低空急流、中尺度辐合线等中小尺度系统是造成本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993.
该文介绍了一种自动识别和移除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中亮带的算法, 并对该算法进行了初步测试。该算法利用的是插值到直角坐标系中的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 其配置和运行也相对简单, 但却对移除亮带比较有效。首先, 设定一套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理想模板, 这些理想的模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不同亮带存在区域的雷达实际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廓线特征。然后, 在水平方向每个点上, 进行理想模板和实际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拟合和差异计算, 来自动识别雷达反射率因子中存在的连续亮带区域。最后, 利用亮带之上和亮带之下的反射率因子值对亮带中的反射率因子值进行插值纠正, 就可以移除亮带。利用位于天津塘沽的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 (CINRAD/SA) 的反射率因子资料, 通过个例分析和准业务运行试验, 均表明这个简单算法可以识别和移除绝大多数影响雷达定量降水估计的反射率因子亮带区域, 但是实际雷暴区域的反射率因子特征受到该算法的影响比较小。计算分析还表明, 在京津地区的初夏, 上述亮带区域一般容易出现在2.5 km左右的高度处。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和一个雷暴单体识别、追踪和分析算法, 对2004年7月10日下午造成北京局地短时强降水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偏南暖湿气流中生成的对流云团, 在北京上空迅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个覆盖城区的β-中尺度对流超级复合体, 导致了这次强降水过程。详细分析表明, 强对流主要是来自城区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生成和发展起来的雷暴。在北京西南部的雷暴逐渐向东北的城近郊区移动和发展, 并与新生成的雷暴合并加强, 造成了石景山、门头沟和海淀部分地区的大雨。在北京东南部逐渐形成的两个小雷暴单体迅速增长并向西北方的城区移动, 在到达城区时合并且迅速加强, 但移速缓慢, 在北京城区维持了两个多小时, 造成了城区的大暴雨过程, 降水量大但空间分布不均匀。雷暴顶高度和最大反射率因子的关系呈反位相变化, 雷暴最大反射率因子出现的高度均位于0 ℃等温线之下 (≥0 ℃) 或其附近, 雷暴的中心和反射率因子权重质心也基本位于0 ℃等温线之下, 均证实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液态强降水对流系统。分析还表明, 20:00 (北京时) 左右的超强雷达回波是由大气异常传播造成的虚假超折射回波。  相似文献   
995.
一次台风前部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2004年8月25日发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次台风前部龙卷发生发展的环境特征, 发现该龙卷发生在台风前部风切变区里, 尽管当时涡度、散度等物理量对于深对流发展不是非常有利, 但下湿中干、强的垂直风切变及地形条件等还是有利于局地弱龙卷的产生; 在宁波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上表现为强的钩状回波, 速度场上有相邻的正负速度中心及强的组合切变值等。通过多个反射率产品、剖面产品等综合分析了该风暴的三维结构, 初步了解此类弱龙卷的发生机理, 为以后的预报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96.
该文首先介绍了大面积降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PPI图像识别技术, 包括:①冷暖平流与大尺度辐合辐散运动叠加的图像特征; ②由零线的朝向和正负速度面积、径向速度值的大小判断风向风速辐合辐散的图像特征, 然后介绍了利用EVAD技术由雷达基数据定量计算大气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的方法, 最后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和EVAD方法对石家庄2004年冬季的一次大面积降雪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发现:此次大面积降雪过程有明显的辐合辐散图像特征, 径向速度值小, 辐合辐散弱, 始终存在暖平流。另外, 降雪强度和散度、垂直速度关系密切:辐合层厚度加大, 辐散抬高, 则降雪加强; 辐合、辐散层高度降低, 则降雪减弱。同时, 由EVAD技术定量计算的散度和相同时刻由径向速度图像产品定性分析的辐合、辐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达气象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模拟信号的天气雷达、数字化天气雷达、多普勒雷达和雷达新技术如双线偏振雷达、双基地多普勒雷达等雷达技术研究及其在冰雹、暴雨、台风等中尺度天气过程的监测和临近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特别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的针对暴雨、台风的中尺度外场试验、双多普勒雷达和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技术在风场中尺度结构中的应用、双线偏振雷达在云和降水微物理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数字组网及临近预报方法研究等工作; 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雷达气象领域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8.
莫嘉琪  王辉  林万涛 《气象学报》2006,64(3):400-404
研究了一类地-气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目的是创建一个地-气振子模型的非线性方程的渐近求解方法,利用变分迭代方法,构造了对应问题解的近似展开式。即首先引入一组泛函和计算出它们的变分,并算出Lagrange乘子,其次,决定变分迭代,最后得到原地-气振子模型非线性问题解的一致收敛的近似展开式。  相似文献   
999.
浅谈L波段测风雷达-GTS1型数字探空仪频率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701雷达—59型探空仪探测系统相比,L波段雷达—GTS1型数字探空仪探测系统对雷达频率的要求更为严格,频率调整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雷达天线自动跟踪、距离自动跟踪和探测数据的接收。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积累了一些雷达频率调整的经验。1放球前的频率调整GTS1型数字探空仪的载波中心频率f。为1675MHz±3MHz,即载波中心频率范围为1672 ̄1678MHz,通常以接近1675MHz为最好。在放球前需要调整雷达接收机的频率,使之与探空仪的载波中心频率最接近。调整雷达接收机频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增益控制按钮置于自动状态,然后手动调整频率,使监…  相似文献   
1000.
1雷电对雷达的危害途径雷电是自然界中很频繁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由雷电引起的机械应力和电应力的破坏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更是电源和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电磁干扰源。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是集高频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波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的高科电子设备。该系统是由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及微波电子器件构成,由于其电磁脆弱性,极容易受到雷电及电磁脉冲的干扰与破坏,因此做好防雷保护对保障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雷电对雷达天线和机房内的电子系统干扰及破坏途径一般有以下4种。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