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通过对1978-2007年四川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说明了误差修正系数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332.
杜群阳  俞航东 《地理科学》2020,40(5):720-729
基于DSMP/OLS全球夜间灯光数据,衡量了1992-2013年市域、省域、省际3个维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其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域维度上城市空间结构越集聚,地区收入差距越小,而省域及省际维度上二者关系相反,城市空间结构越集聚、地区收入差距越大。同时考察了对应维度上的产业结构特征、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比重、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非中心城市的二产比重、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比重越高,对应维度上的地区收入差距越小,而政府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维度上的作用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333.
334.
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有效改善了陇中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环境、抑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然而,对该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和交通便利程度对小流域农户收入结构的耦合影响及互馈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选取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龙滩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获取3个区120个农户家庭土地利用情况、经营方式及收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和退耕还林比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比例影响了农田面积,进而影响了玉米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由此增加了种植业收入,从而导致3个区低比例退耕还林农户收入均高于高比例退耕还林农户收入。同时退耕面积的增加也促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交通便利程度影响农户家庭打工人口比例,从而导致Ⅰ(交通便利)区农户的收入显著高于Ⅱ(交通欠发达)和Ⅲ(交通闭塞)区。交通便利程度和退耕还林比例通过农田面积、退耕还林地面积、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及打工人数等影响种植业、劳务输出和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进而影响流域内农户的收入水平。总之,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影响了陇中黄土丘陵区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产业的发展且存在区域差异,而对该区养殖业、林业及副业带动有限。因而,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之际,该区在加强交通等乡村基础条件建设的同时还需推动林下经济、特色养殖及副业发展,降低农户对种植业和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的依赖,以此实现陇中黄土丘陵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绿色生产力。  相似文献   
335.
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实现地区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构建传导机制考察数字经济对地区差距的直接、间接和调节效应,采用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和地区差距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不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对地区差距具有负向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集聚经济对地区差距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财政科教支出在直接路径中发挥负向的调节效应,在数字经济影响集聚经济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如须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缩小地区差距,既需要推广数字技术、消弭数字鸿沟,也需要完善要素流动、财政科教支出等制度性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336.
根据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所作的报告,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扩大到了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增幅相差2.7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一年。虽然我国连续五年粮食丰收,但是,农民种粮不赚钱正在威胁着粮食安全。试想,一个不赚钱的产业怎么能够持久呢?城乡收入差距这么大,怎么能够留住劳动力从事农业和粮食生产呢?  相似文献   
337.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村居民点整理将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缩短城乡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338.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洋  王德利  王少剑 《地理科学》2013,33(10):1157-1165
分别研究2009年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住宅均价和房价收入比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根据供需理论和城市特征价格理论建立了影响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初选因素,并根据半对数模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空间集聚性分异(东南沿海三大城市群与内陆城市之间)和行政等级性分异(省会与地级市之间)的双重格局;② 房价收入比较高的城市数量更多,分布范围更广,购房难度较大的城市已超过一半;③ 住宅均价的总体分异趋势和空间异质性都强于房价收入比;④ 城市居民收入与财富水平和城市区位与行政等级特征是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两大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39.
尝试分析数字经济对发展成果共享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借助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两者关系。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对发展成果共享差距起到缩小作用,而产业数字化则呈现拉大作用;相比数字产业化,“两化”协同的缩小作用不高;“两化”与发展成果共享差距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产业化对东部未起到缩小作用,而产业数字化对中西部共享差距的拉大作用则明显高于东部;共享差距较低时,数字产业化的缩小作用较小,而共享差距较大时,产业数字化的拉大作用较高;数字产业化的缩小作用随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先增大后减小,而产业数字化的拉大作用随数字产业化水平提升转变为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340.
地区差距变动的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二战后有关地区差距变动的理论加以硫理并划分出若干流派,对各派观点进行了简要评价。在此基础上,还对中国三大地带间的经济差距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三大地带间的绝对差距、相对差距及总合差距均呈扩大趋势,切合经济发展起飞阶段地区差距变动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