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1.
福建漳州低温断裂带地热系统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和地热到量资料,建立了漳州地热系统的数值模型.该模型解释了自然状态下漳州地热系统可能的热量和质量传递.模型覆盖面积约60×40km~2,囊括了与盆地中央地热异常有关的各水文地质单元;模型深度≥8km,模拟了大气降水的受迫对流及其在地壳深部花岗岩中引起的热量和质量迁移.用浅部井温、深部热储温度以及地表自然热损失作为拟合参数,进行的数值模拟给出了漳州地热系统的渗透率结构,并且表明,漳州地热系统由一个受迫对流腔组成,热量由深循环的大气降水从热源基底层中汲取,并汇集于一个由断裂交汇产生的高渗透率菱形管道中上升,在浅部沿断裂再分配而形成带状的漳州地热异常区.驱动漳州地热系统的背景热流≤80mW/m~2,但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严重地干扰了区域地表热流分布,使得大面积补给区出现低热流( ≤40mW/m~2),而在排泄区内,由于浅层冷水的直接补给而出现高、低热流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72.
地表水污染源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晓东  王珏 《水科学进展》1990,31(2):302-311
地表水污染源的准确识别对于突发水污染事件中制定补救策略、确定责任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污染源识别的基本问题出发,综述了地表水污染源识别的两类方法,一类是数学模拟法,包括直接求解法和间接求解法,直接求解法又包括解析法和正则化方法,间接求解法又包括模拟优化法、概率统计法及耦合算法;另一类是足迹分析法。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讨论了污染源识别的不确定性,包括污染源信息、观测数据、地表水模型、水动力条件、污染物性质5个方面。并指出地表水污染源识别的不确定性和时效性是制约其应用价值的关键因素,需要在方法耦合、识别效率提高、不确定性分析及污染物性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3.
西安台地电阻率变化的数学模拟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新海 《内陆地震》1992,6(3):305-308
1 原理和方法 地电剖面是一个变化的电性剖面,在一定的电性剖面上,用一定的装置系统观测到的地电阻率变化是由介质内部一定部位上的真电阻率变化引起的;非震变化的性质表明,它们的真电阻率变化是由于某些与孕震无关的因素引起的。在地电资料分析中,如何识别和剔除这些非震变化所引起的视电阻率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兰州地震研究所钱家栋等人利用核函数J_0(λ)滤波系数法,给出了进行高精度模拟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4.
热储温度是地热研究和地热资源开发中一个重要参数,但直接测量深部热储温度有时有困难。笔者在建立围岩体热动态方程和将热水井作为热管降温的热动态方程的基础上,以有限元法对围岩体的热过程和热水井的温度场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北京、冀中和湛江地区的热水井为例,揭示井口温度与热储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求得热储温度或预测井口温度。  相似文献   
75.
对北京西山中生代岩浆热变质进行了一维数学模拟,其结果表明,在2.5-3.0km深度范围,煤变成无烟;煤;自下而上由于有效受热时间减少,镜质体反射率梯度减小;整个温度场是非稳态,可能导致岩石变形机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6.
民和盆地窑街地区上侏罗统沉积相的马尔可夫链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树勋 《沉积学报》1997,15(A12):127-132
甘肃窑街地区在晚侏罗世时期发育了大量的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本文通过对侏罗统沉积支序的马尔可夫链数学模拟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相演化特征为早期山前冲积扇相逐渐演变为晚期盆地腹内曲流河相,沉积区为山间内陆盆地河流环境,河流砂体极其发育,有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77.
断层崖形成年代的数学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物质扩散方程进一步推导基础上,分别用数学方程模型Ⅰ、Ⅱ、Ⅲ对发育在昌马断裂带中,东段的单一型地震断层崖和复合型地震断层崖剖面进行了拟合计算,并用最大坡值-断距(tgθs-2a)图分析了阿尔金断裂带和昌马断裂带上分布的离散型断层崖。结果求得:昌马断裂带断层崖的物质扩散系统数K值为2.1~3.4M^2/10^3a阿尔金断裂带上发育有4组距今年龄分别为0.6Ka,2-2.7Ka,4Ka和6-66  相似文献   
78.
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万天丰 《地学前缘》1995,2(2):226-235
本文阐明构造应力(主应力与剪应力)方向的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全球各地区在某一时期的应力方向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同一地区在不同地质时期内的构造应力方向也是截然不同的,并且应力方向的转变周期也不相等。在概述了应力大小的研究方法之后,作者介绍了构造应力大小研究中的两个新成果:(1)构造应力主要集中在岩石圈内,(2)构造应力从板块边缘向内部具有明显的衰减趋势。至于构造应力积累时间,一般认为是n×10 ̄7年的缓慢过程,而应力释放时间则为n×10 ̄6年的过程,是一种灾变性、较快的流变过程。构造应力场数学模拟方法已经比较成熟,构造应力的起源问题则为当今构造地质学的前沿性课题之一,对此本文较客观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储层构造裂缝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构造裂缝的力学成因,对储层构造裂缝系发育强度及方向进行了估计,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用有效张应力描述张裂缝和张剪裂缝发育程度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2)在储层的同一层位上,影响张裂缝和张剪裂缝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面的曲率和扭率及断层运动性质(逆冲、正断或平推),自古隆起顶部向坡底,裂缝由张性向张剪性和剪切性裂缝发展;(3)自储层顶界面(古隆起构造面)往下,随深度增加,张裂缝和张剪裂缝发育程度降低;(4)裂缝预测的不同模型和方法,反映不同方面的特征和优势,根据储层占有资料和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裂缝预测模型和方法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80.
水饱和孔隙介质中平面震电波电磁特性的定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电效应在地球物理测井和勘探领域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为了研究孔隙介质中的震电效应,本文基于毛管模型中渗流场和电流场耦合理论,利用Pride震电理论对震电耦合波传播特性进行了定量模拟;对震电横波、震电快纵波、震电慢纵波的传播速度、衰减常数、电场强度、电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进行了比较,定量分析了其随孔隙度、离子浓度、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增大,三种震电耦合波波速、衰减常数以及电流密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增大,震电横波电场强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减小,震电快纵波、慢纵波电场模值增大.当频率相同时,震电快纵波波速最大、衰减常数最小,震电慢纵波波速最慢、衰减常数最大,震电横波的波速和衰减常数大小居于快、慢纵波之间;频率不变时,震电慢纵波电场强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最大,快纵波次之,横波最小;中低频时,震电横波电流密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略大于慢纵波;高频时,震电慢纵波略大于横波,快纵波一直最小.溶液浓度和阳离子交换量对三种震电波的波速和衰减常数影响很小;溶液浓度越大或阳离子交换量越小,三种震电波电场强度、电流密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越小,震电快纵波和慢纵波电荷密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也越小,但是相位几乎都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