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当前,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也使教学生态呈现多样化。笔者依据首要教学原理指导"传统工业区"的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首要教学原理简介首要教学原理是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M?戴维?梅里  相似文献   
102.
沈艳 《地理教学》2009,(5):9-11
在上海市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开展地理有效教学。而地理有效教学指的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平的地理教学。地理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地理教学有没有效益,它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03.
高中阶段政治学习的考察重点是运用所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学习知识需要记忆,发展智力也需要记忆,这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保证高中政治的有效教学,本文认为应当从高中政治学科特点本身出发,结合新课改教材、终身教育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尤其重视高考对政治课程的要求,充分发挥政治活动课的作用,最终实现学生的科学高效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04.
方琦  王哲呈  朱志刚 《地理教学》2020,(7):53-56,16
新课程、新课改背景下,将单元设计思想融入教学实践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梳理单元设计内涵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单元设计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模式,并从大单元角度对“人口”一章的知识内容进行统整设计,探讨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路径:一是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二是明晰单元学习目标,三是设计学习评价方式,四是创设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情境,五是分解课时学习内容与任务。  相似文献   
105.
106.
地理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地理课程的全方位变革,新教师培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地理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从不同的方面划分有不同的类型,每种模式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要更好地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必须对地理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7.
"系统思考"是解决动态的、复杂的问题的有效工具,针对地理问题的特点和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必要引入"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和运用"系统思考"的相关软件建立模型解决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8.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段从2007年秋季全部进入新课程学习,开始执行新课程标准和使用湘教版地理新教材。在使用近五年的过程中,我们对湘教版地理教材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广大教师在教材的使用和修改弥补上提供帮助,也希望对教材的进一步修订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顾松明  孙旭 《地理教学》2012,(16):38-41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地理素养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学习体验和动手能力的要求更多。  相似文献   
110.
杨小华 《地理教学》2012,(8):27-28,37,38
运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了解连云港市地理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现状、问题。此研究在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师评价素养方面具有意义。为此,从评价目的、内容、技能、结果等方面对教师课堂评价素养进行定量调查,分析结果较好地得出了学力评价、自我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是影响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