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7篇
  免费   612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639篇
大气科学   36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959篇
海洋学   9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19篇
自然地理   425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通过彭州市白鹿镇旅游实际情况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估算了2016年白鹿镇的旅游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最后根据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判断了白鹿镇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状况。结果显示,2016年白鹿镇旅游生态足迹为4.032×10~4hm^2,其中旅游交通、餐饮、购物、住宿、观光、娱乐生态足迹所占比重分别为86.18%,12.42%,1.03%,0.27%,0.08%,0.02%。2016年白鹿镇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1.753×10-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4.128×10^(-3)hm^2,旅游生态足迹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4.247倍,存在着人均1.34×10^(-2)hm^2的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982.
伴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持续增长,出境旅游风险频度也不断升级,危害程度不断加剧。依据旅游风险感知维度相关研究成果与实地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选划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风险感知维度,并结合政府部门出境提示预警、游客对出境旅游的有效投诉、企业出境旅游产品风险等级测评等相关数据,分别从出境旅游服务需求方和提供方视角对出境旅游风险感知维度进行甄别及差异校验,旨在为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风险管控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3.
气候条件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1981~2010年广州市气候资料,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旅游气候舒适度模型对广州市旅游舒适度进行评价,发现广州市1月、2月、3月、11月、12月为旅游气候舒适月份,4月为较为舒适月份,5月、6月、9月、10月为较不舒适月份,7月、8月为不舒适月份。运用2011~2015年广州市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客流量资料进行客流量分析,并与气候舒适度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发现广州市的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偏离现象,在气候舒适的1月、2月、3月客流量与气候舒适度呈现反方向变化态势。运用OLS方法对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指数进行回归模拟发现气候舒适度对客流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气候舒适度每变化一个单位,国际客流量月指数增加或减少0.377%,国内客流量月指数增加或减少0.538%。  相似文献   
984.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物流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合理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网络,是实现农产品流通与增值并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构建云南省食用菌物流网络,分析了2004—2015年食用菌产业数据,揭示了食用菌产业的分散化、边缘化、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资源状况、社会经济、交通区位3个方面提出了物流节点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货运联系强度模型确定轴心城市辐射范围,构建了以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为中心城市圈,辐射带动滇东北、滇南的滇中食用菌物流圈和以大理州为物流核心、辐射带动滇西北地区的滇西食用菌物流圈。并以此形成云南省食用菌轴辐式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985.
以广东省的市域为经济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密度分析法,对1994—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圈,周边城市为第二产业外圈,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全省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高,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他地区,有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异质性。  相似文献   
986.
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   总被引:74,自引:5,他引:69  
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具有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规律;文章采取静态的模型研究方法,对泰山主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作出了系统测算,揭示了其时空分异规律,剖析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资源的利用强度,提出了旅游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987.
刘志高  张薇 《地理研究》2018,37(7):1349-1363
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研究成果,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本地要素与全球力量、历史条件与现实努力、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构建了基于多尺度、多要素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叉动力机制分析框架。同时,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通过梳理武汉市生物产业形成和演化历程,总结影响其生物产业发展的要素和作用形式。研究发现:生物产业与本地光电子产业之间的技术联系、高校和研究所、以及企业本身仅仅是决定生物产业在武汉市形成的一部分因素,地方政府、跨国公司和留学归国人员等主体也是促成生物产业“生根发芽”的重要主体,它们在武汉生物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作用程度是不同的。这一点是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分叉研究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停留在“量的扩张”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以“质的提升”为主的发展本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88.
深汕特别合作区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伴随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资本重组,资本的空间修复客观要求以新的跨界区域治理模式组织资本与劳动力关系,而中国传统跨界产业园区建设路径依赖于区域发展中“省-地方”分层设权治理模式。以珠三角地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通过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法,发现深汕特别合作区形成的多主体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模式是在传统路径依赖基础上的一次制度创新。通过分析模式产生的产业经济背景、政策制度背景与现实发展概况,并解构深汕特别合作区行政组织架构、空间发展政策及利益分配机制,发现省政府的放松管制与资源注入,地方政府的优势互补、分工协同是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模式的本质特征,而这一区域治理模式的产生将会对中国区域产业政策与空间政策及政府职能转型提供新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89.
中国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吴媛媛  宋玉祥 《地理科学》2018,38(9):1491-1498
基于中国地级单元2005~2015年旅游经济及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运用ESDA、空间变差函数、空间计量方法,揭示中国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国旅游经济空间相关性显著为正,高高和低低集聚现象明显。高高集聚区分布在三大经济区以及闽东沿海地区内,低低集聚区分布在西部地区及东北北部地区。② 中国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不断减小,旅游外汇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在东南-西北和东-西方向上空间差异最大。③ 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交通条件、信息化程度共同影响着中国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相似文献   
990.
依托中国15个重要旅游城市,基于雾霾主导因素PM2.5观测数据、遥感气溶胶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回归方法模拟绘制PM2.5时空分布图,分析中国重要旅游城市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5年中国重要旅游城市PM2.5年均质量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明显呈现夏季低、冬季高、春秋季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2)重要旅游城市PM2.5质量浓度在不同等级城市中存在明显差异,其PM2.5质量浓度整体规律为副省级市>直辖市>地级市;3)月均尺度上各重要旅游城市的宜游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且2015年春冬季月份宜游城市明显增多;宜游时间较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空气质量优良的东南部沿海和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区的地级市和部分副省级市,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宜游时间则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