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1 毫秒
21.
对于低渗透油页岩矿藏的开发,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压裂技术有效规避了水力压裂会引起的地层伤害、诱发地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且由于其在起裂压力、沟通微裂缝、形成复杂缝网上的优势,是目前一项热门的无水压裂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SC—CO2压裂技术的技术特点和近年来SC—CO2压裂的实验与数学模型研究。从裂缝扩展规律性实验、在SC—CO2作用下的岩性变化实验、SC—CO2压裂液体系的研制以及SC—CO2流体携砂流动、井内温度场、裂缝起裂扩展数学模型的相关研究中,探讨目前SC—CO2压裂技术的研究进展与不足,并在增粘剂的设计、裂缝有效性的评价、填砂裂缝网络提高油页岩储集层传热和渗流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对SC—CO2压裂技术的未来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明无水保活流通过程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响应急冷(acute cold,AC)与空气暴露(waterless duration,WD)联合胁迫的生理代谢调节规律。【方法】研究模拟产业运输实际,分析联合胁迫(AC+WD)进程中凡纳滨对虾血液和肝胰腺典型生化指标,以及肝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C胁迫后,凡纳滨对虾生理应激指标血清皮质醇含量由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的(326.90±4.61)pg/mL显著增加到AC组的(427.16±7.92)pg/mL(P<0.05),AC+WD组则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在联合胁迫6 h后达到最大值(26.31±1.05)mg/dL,乳酸在9 h达到峰值(7.90±0.11)mmol/L。AC及AC+WD组中血蓝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较NC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总蛋白含量先升后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胁迫时间依赖性下降。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呈上升趋势,并在9 h达到峰值。以上生化指标在胁迫复苏组有所恢复,表明AC+WD双重胁迫引起凡纳滨对虾物质代谢紊乱,复苏后机体生理应激和代谢系统发生一系列代偿性调节,且胁迫进程中肝胰腺组织病理损伤特征进一步解释了凡纳滨对虾响应环境联合胁迫的结构基础。【结论】无水保活流通过程中双重胁迫时间依赖性改变凡纳滨对虾生理应激水平和物质代谢,在9 h时可明显造成肝胰腺组织结构损伤,进而影响机体存活。  相似文献   
23.
名义上无水矿物的水含量研究对于认识俯冲带流体活动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别山金河桥榴辉岩中石榴石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石榴石含有分子水和结构羟基,分别为 < 1×10-6~1 946×10-6和< 1×10-6~1 347×10-6.石榴石羟基含量与Ca、Na、Ti、Zr和Pr正相关,而与Si负相关,表明羟基结合机制以水榴石替代为主并伴有其他机制.分子水主要为初始水或折返过程中羟基转化形成.石榴石总水含量为 < 1×10-6~3 293×10-6,最大值对应于峰期超高压石榴石水储存能力.水在峰期石榴石中可达到饱和.石榴石变化的水含量受原岩性质、流体可获得性、压力和温度等多种因素控制,但主要由折返过程中降压脱水导致.石榴石平均总水含量为749×10-6~1 164×10-6,是俯冲板片向地幔水传输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24.
烃源岩的成熟演化特征对评价一个区域的油气产出背景意义重大。笔者选择准噶尔南部低熟油页岩作为试验样品,分别进行无水变温、等温变水及等水变温条件下的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并依据油、气、固体残渣的定性定量检测,分析烃类相态与组成变化。得到以下结果:无水变温及等水变温实验中油产率均在300 ℃时出现最高值,而且在等水变温情况下,200 ℃时的产油率比不加水情况下明显增大;在等温变水情况下,生油量在加10 mL水时最大;干气生成阶段,气态烃主要来自重烃裂解而不是高度演化的干酪根本身,400 ℃热解之后,剩余生烃率大约为5%左右;饱和烃在低温和极端高温时相对比例高,以正构烷烃为绝对优势组分;芳烃比例变化波动较大,以三环、四环芳烃为主,在400 ℃时达到最大值,在500 ℃时跌至最低值;非烃、沥青质相对比例变化与芳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5.
页岩气开采中的水力压裂与无水压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发布,页岩气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在我国被提上议事日程。对于我国目前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而言,技术配套和攻关是首要任务,还需处理好相关的环境问题。然而,页岩气开采中常用的水力压裂技术始终面临着两大难题: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压裂导致的相关污染等。因此,出于环保和节约水资源的考虑,国外许多公司都加大了对氮气泡沫压裂、CO2压裂和液化油气压裂等无水压裂技术的研发投入。无水压裂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缺水难题,还能减少页岩气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谓一举两得。目前我国尚未完全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水资源又相对缺乏,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无水压裂技术或许能够解决我国页岩气开发中的水资源难题。  相似文献   
26.
27.
塔河油田九区进入中、高含水期,底水锥进明显,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油田稳产的难度大,因此准确地把握油藏产水主控因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是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用动态资料研究生产井的产水影响因素,总结出塔河油田九区的产水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即中高构造位置和夹层发育区的油井无水采油期长,含水上升慢,而高渗段和裂缝发育区无水采油期短,含水上升速度快。  相似文献   
28.
杂多酸催化合成醋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以磷钼杂多酸为催化剂,以无水氯化钙为吸水剂催化合成醋酸丁酯,并探讨了酸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磷钼杂多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最佳条件下,酯产率可达96%,产品质量符合国标要求,该方法操作简便,条件容易控制,无污染。  相似文献   
29.
大断面矩形管廊在无水砂层中顶进施工时,由于砂土流塑性差,掌子面易出现“闭塞”、“喷涌”和“结饼”等不良现象,进而影响施工进度。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畅和西路(兆善大街-潞阳大街)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为工程依托,开展了掌子面渣土改良试验研究。以不同配比的钠基膨润土、聚丙烯酰胺(PAM)和水作为砂土改良的添加剂,并通过黏度试验和滤失试验对不同配比的改良剂(膨润土添加聚丙烯酰胺)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合改良后渣土的坍落度试验、直剪试验与压缩试验,评价了掌子面渣土的改良效果。研究表明:膨润土添加聚丙烯酰胺对无水砂层的改良效果显著。通过改良剂性能试验,初步筛选出膨润土: PAM: 水为60:2:1000,70:1.5:1000,70:2:1000和80:1.5:1000等4种性能优良的改良剂配比;通过渣土改良效果试验得出,改良剂最优配比膨润土: PAM: 水为70:2:1000,改良剂最优注入比为15%;通过添加改良剂使得改良后渣土的坍落度降低30 mm,黏聚力增加9.3 kPa,内摩擦角降低6.5°,压缩系数增加0.090 MPa-1,达到了无水砂层土体处于流塑性状态的预期效果,有效降低了大断面矩形管廊侧壁阻力,提高了顶进效率。  相似文献   
30.
人工吹填珊瑚岛礁地层结构比较特殊,以珊瑚砂和珊瑚碎屑为主,取心和成孔难度较大。以南海某岛礁地质钻探取心工程实践为例,针对地层岩性特点,采用一系列对应技术措施:上部松散或弱胶结砂砾层采取跟管钻进和无水干钻取心技术;礁灰岩全漏失地层设计了一套掏砂钻具进行掏砂,确保井眼干净;软硬互层采用超前侧喷钻头;粉砂质地层采取小口径钻具无水干钻取心技术等。该技术在18个钻孔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后续珊瑚礁地层钻探取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