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以内蒙古58个牧业旗县为分析区域,以北方牧区频繁发生的旱灾为分析对象,从旱灾的致灾因子危险性着手,利用专家打分法和熵权系数法,确定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的指标及其权重系数,建立牧区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模型,运用GIS技术,完成内蒙古牧区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级以上区域约占分析区总面积的65%,致灾因子危险性高低与下垫面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总体上来看,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区域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较低,牧区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高危险及较高危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和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62.
四川旱涝震灾害的人工神经网络外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旱,涝,震灾害之间的一步转移概率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的输入信息,建立了四川旱,涝,震的人工神经网络灾型预测模型。B-P网络模型应用于实侧预测结果与用主分量分析法的趋势预测结果精度接近。  相似文献   
63.
64.
65.
近500年华北地区最严重的干旱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玉琼 《气象》1991,17(3):17-21
本文用早涝等级资料,根据文献的公式计算了华北1470—1979年的逐年旱灾指数。结果表明,公元1637—1643年是该区近500年来旱灾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重的时段。此间年降水和5—9月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至少偏少1—5成。通过这次旱灾对当时杜会经济和政治影响的研究和分析说明,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是影响杜会经济稳定,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厄尔尼诺事件与中国降水及历史旱涝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178个测站1951—1989年的月总降水量,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和次年中国降水的特点及其差异。在厄尔尼诺当年,我国北方除春季降水偏多外,其余各季以少为主;南方夏季偏少,其余以多为主。与厄尔尼诺当年相比,次年多数地区降水具有相反变化趋势。这种差异在西北东部河套地区、四川盆地及青藏高原较为显著。另外,近500年来,中国历史旱涝分布与厄尔尼诺事件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67.
影响长江流域异常旱涝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相关矩分析方法,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等因子与长江流域夏季旱涝之间的关系及各因子在旱涝形成中的贡献。结果表明,所选因子的前期异常变化,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异常旱涝年反映出来,且海温、南方涛动指数和西太平洋副高与旱涝的相关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南方涛动指数、西太平洋副高及长江区温度在长江流域旱涝形成中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68.
明清时期凉山地区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圣钟 《地理研究》2012,31(1):23-33
在对四川凉山地区明清时期地方志及四川省志、档案材料、水旱灾害调查材料、今人水旱灾害史料汇编、旱涝分布图集、相关论著等所载水旱灾害史料搜集整理基础上,对四川凉山地区明清时期水灾和旱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量化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明清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水旱灾害频发,而水灾较旱灾更为频繁;水旱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其他季节分布较少;水灾与旱灾多隔年发生,较少同年爆发;水旱灾害等级以一般性水旱灾害和大水旱灾害为主,特大水旱灾害相对较少;水旱灾害多发地带集中在金沙江下游一带、安宁河流域一带,其他地域相对较少。明清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水旱灾害发生规律对当前凉山地区水旱灾害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9.
卷首语     
《地下水》2010,32(3):I0001-I0001
2010年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历史罕见的大旱炙烤着人们的眼睛,千万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田间地头,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早已枯死;枝头树梢,青翠欲滴的嫩叶也已拢起自己娇美的身躯。往日里无比迷人的千秀之地顿时成为了“灰色地带”,到处是干涸的池塘、见底的枯井、旱死的庄稼、龟裂的田地……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