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584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508篇
海洋学   30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52.
冀西北东坪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西北东坪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研究*莫测辉王秀璋程景平梁华英(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岩浆热液大气降水热液侵入岩体中的金矿床乃至岩体接触带或附近地层中的金矿...  相似文献   
53.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应用*刘显凡刘家军朱赖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卢秋霞(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矿质来源上地幔分异混染滇黔桂1矿床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南加...  相似文献   
54.
本文在讨论了 2 11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 ,提出该区铀成矿热液可能主要来自晚期花岗岩浆 ,部分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55.
56.
武夷山地区中生代有关火山岩及花岗岩的∈^ONd值为-2.20~-11.50,计算的相对于亏损地幔的Nd模式年令集中于1615-2770Ma,Sr同位素初始比值Isr(0)为0.7082~0.7308,计算的∈sr(0)为107~429,fA为0.48~1.03,这些事实际合反映其物质来源主要由早元古代或晚太古代地壳物质改造而成,并含有少量的地幔物质加入紫金山,铜厂,银山有关岩体主要来自厂上地幔物质  相似文献   
57.
山东招远北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北截金矿的矿床与矿体地质构造及成矿模式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研究表明,北截金矿主要是受NE向的灵山沟-北截断裂控制,其储矿构造部位与与断裂带小角度斜交的NNE向张剪性断裂,矿体主要分布于其中的2号矿带之中,矿体之间呈右行斜列为SW深部发展;百区内的NWW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对矿体有较小的破坏作用;对矿区内Au、Ag、As、Mo、Sb、Bi进行的微量元素原生晕及Ag/Au、As/Mo与Sb/Bi比值分  相似文献   
58.
甘肃桦树沟(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古陆边缘弧-槽-盆体系的发生与发展,元古代基底火山(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海水)-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桦树沟矿床含铜建造,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和富集。桦树沟矿床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59.
山西铝土矿矿石中鲕、豆、碎屑等组构均具红土性质,结合化学成分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氧同住素特征、锆石等副矿物特征及含矿岩系底部岩层与下伏中奥陶纪灰岩关系和矿床分布与古陆、古岛的依赖关系等方面分析,铝土矿的成矿物质多是异源的,多为古陆上的铝硅酸盐岩红土风化产物,经流水以机械碎屑形式被搬运至海盆,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60.
地下深部流体的来源与演化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地球化学领域的探索前沿和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为开展深部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样品,构建了探索地下流体的研究平台。中给出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He、Ar、N2、O2、H2、CH4、CO2流体地球化学剖面。CCSD主孔CH4浓度的变化与H2浓度的升降没有显相关性;CO2浓度的变化与钻井条件下的氧含量无显相关性;CO2浓度与CH4浓度的关系有三种情况:CO2浓度与CH4浓度不相关、CO2浓度与CH4浓度负相关、或CO2浓度与CH4浓度正相关;氦浓度的增加与CO2和CH4浓度的上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大气中N2、O2、Ar浓度太高,掩盖了井中N2、O2、Ar气体组分浓度变化,通常情况下N2、O2、Ar浓度变化难以作为深源气体的判据。CCSD流体与KTB流体中氧.氮关系基本一致,氧、氮线性相关(r=0.97),表明这两种气体主要来源于大气。KTB中的CH4与乙烷、N2表现出非常强的线性关系,而在CCSD流体中CH4与乙烷、N2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性。两个地区间的流体成因、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在CCSD主孔中,目前已发现存在大量的CO2,及少量CO、CH4、C2H6、C3H8、C4H10和He、N2等气体。已确定300~2000米主孔出现多处来自于地下的气体异常,包括甲烷和C2~C4等烃类气体,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根据流体各组分间相关性研究,可以判定异常中氧主要来源于大气,N2、Ar和CO2有一部分源于大气,一部分来源于地下。在流体显异常时,甲烷等烃类气体、氦、一氧化碳和绝大部分CO2来源于地下。出现显地下流体异常处,在岩石中存在裂隙、晶洞、破裂面、断层;它们作为流体迁移通道或存储空间,可能是流体存在的必要条件。某些CO2和He气异常与碳酸盐和铀矿石等围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