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5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1140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1822篇
地球物理   572篇
地质学   1560篇
海洋学   417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442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提出一种基于直达P波信号和其它背景噪声在能量、非高斯性、非线性和偏振特性的不同而进行区域地震事件实时检测的新方法信噪综合差异特征量方法(简写为EFGLP方法),同时对比分析了应用信号的不同统计特性来精细识别震相初至的3种有效方法,其中的TOC AIC方法是新提出的.应用山东数字地震波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①与常规的STA/LTA地震事件触发算法相比,EFGLP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地震事件的错误报警率和漏报率;②与人机交互震相识别结果相比,当信噪比比较低、震相初至比较模糊时,3种震相精细识别方法中的TOC-AIC方法识别精度最高;当信噪比比较高、震相初至比较清晰时,基于VAR-AIC 和TOC-AIC方法所测量得到的震相初至识别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2.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993.
研究表明很多地震前后存在明显的热红外辐射异常.影响地物热红外辐射信息的因素很多,而地震相关的热红外辐射异常是强干扰背景下的弱信息,难以简单地将其提取出来.本文将地震相关的热红外辐射异常作为一种事件性的信号分析,通过小波包分析将热红外辐射信息的时间序列分解成不同频带的信号,通过分析各频带信号能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事件性信号检测.2005年11月26日九江地震、2006年4月21日堪察加地震和1998年8月27日伽师地震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包分析能有效检测这种事件性信号,同时显示这种事件性信号与地震活动之间关系的机理和时空演化特征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4.
浑善达克沙地的光释光年代序列与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浑善达克沙地具有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是研究环境变化的理想地区.相对于黄土而言,沙质沉积是近源、在沉积期堆积速率快,有可能记录了某些时间段千年时间尺度的干旱事件.应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浑善达克沙地东北.西南断面上具代表性的10个沙丘和沙/黄土剖面进行了年代测试,获得了35个样品的光释光年龄;结合野外地层观察分析和粒度、磁化率等测试,得到了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干旱事件和相对湿润期的气候变化记录:在距今9.9~8.2ka期问,沙地发育厚层粗砂层,沙丘处于活动状态,气候干燥,植被覆盖度低;在距今8.0~2.7ka期间,沙地发育有多层浅灰一灰黑色砂质土壤,沙丘总体上处于固定.半固定状态(也含有短时段的沙丘活化的干旱事件),指示气候较之前明显湿润,植被相对茂密;2.3ka以来,沙地沉积物以粗砂堆积为主,沙丘又重新活化,气候总体上为干旱.通过对沙丘沉积记录和沉积产状的分析,发现浑善达克沙地在全新世早期、8.2ka前后以及小冰期时期,气候较为干旱,植被盖度小,沙丘活化;在“隋唐暖期”和“中世纪温暖期”,气候较湿润,植被发育良好,沙丘固定.具有绝对释光年龄控制的沙丘沉积记录表明,全新世浑善达克沙地多次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事件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东部地区气候湿润,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加上地震周期长,人类活动频繁,地质事件遗迹难寻;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建(构)筑物和公众地震安全要求攀升.本文为解决这一日益尖锐矛盾作了相应综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经验预报统计样本局限性分析入手,综述史前地震识别标志和事件时序的分析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东部地区史前地震事件强化研究思路,即充分利用大规模考古发掘和工程所揭露的机遇,抢救性编录、分析.同时与考古、地质等相关部门联手,反演并重构全新世以来天然变形事件时序,用于弥补经验性预报的样本局限,从而科学预测地震趋势.作者的初步实践表明,这一思路是可行的,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有望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东北地区古近纪玄武岩浆喷发火山事件从48 Ma~32 Ma,每1 Ma内至少有一处或数处,以K-Ar测年数据记录了其活动的存在.唯44 Ma/42 Ma间,火山事件间隔时间超过1 Ma,即全区该时段近60个测年数据,未发现有43 Ma±的测年记录.此时,正是太平洋板块由NNW向运动转向NW-NWW向运动,也是太平洋天皇海岭-夏威夷海山火山链活动从NNW向转向NW-NWW向活动的转折时间.东北大陆边缘从拉分-张裂的区域应力场转换为NW向的拉伸(或伸展)应力场.陆缘裂谷或叠加于早期的拉分-张裂盆地之上,或出现新的裂谷盆地,形成了晚始新世石油、油页岩、煤等含矿岩系,并成为古近纪沉积盆地该类资源的主含矿层.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极端气候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在我国尤为突出(Yin et al., 2023b),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我国科学家也越来越关注我国及东亚区域的极端气候问题。对比而言,亚洲中高纬区虽然也是气候变化的高敏感区,受到的关注却相当少,可能是源于气候资料的相对欠缺,也可能和亚洲高纬度区域(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有关。实际上,随着对于北极放大效应的研究的深入,极其有必要开展对整个亚洲中高纬区开展气候变化影响和极端气候研究,把我国科学家高度关注的研究区域从东亚区向北延伸。其中有很多关键科学问题需要研究,特别是该区域极端气候的形成与变异过程、机制以及可预测性,极端气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极端气候的未来演变趋势,等等。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在择优的基础上以重大项目的方式支持了这个方面的研究(项目执行期为2020~2024年)。本文概要介绍了该项目的框架和若干初步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8.
喀左盆地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油页岩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喀左盆地3个油页岩层群分别发育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一、二、三段,以位于三段的第三油页岩层群的工业意义最大;油页岩常与上覆沉凝灰岩或其它凝灰质岩石呈伴生关系。油页岩(矿石)类型有泥岩、具粉砂质条带的含钙-钙质泥岩、泥灰岩和页岩4种类型,以前两者为主;低品级油页岩体积分数为50%,中品级油页岩体积分数为42%,高品级油页岩体积分数为8%,均属高灰分油页岩。油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为腐植-腐泥型,源于低等植物;浅湖-半深湖形成的油页岩(矿石)类型为含粉砂质条带的含钙-钙质泥岩,深湖形成的油页岩(矿石)类型主要为泥岩;物源区母岩类型对油页岩的化学成分特征及灰分成分类型具有明显的控制关系;火山喷发的灾变事件终止了油页岩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地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令很多地理教师感到头痛、棘手,其中有些事件的起因在于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甚至无理取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头脑要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要处变不惊,以静制动。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如果能认真对待“错误”的价值,巧妙合理地加以引导,必将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华南虎漫话     
2008年9月,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事件尘埃落定,造假者得到应有的处罚,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濒临灭绝的华南虎的高度关注。那末,华南虎这一中国特有物种是如何走向濒临灭绝道路的呢?人类对于濒临灭绝的华南虎又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