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2篇
  免费   1017篇
  国内免费   717篇
测绘学   281篇
大气科学   973篇
地球物理   1813篇
地质学   1000篇
海洋学   570篇
天文学   292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61.
本文通过分析实验室风浪周期分布,发现风浪周期累积概率分布曲线低于Longuet-Higgins理论结果,在小概率周期区域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差异明显。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谱不是很窄时,在小概率处风浪周期累积概率随谱宽度的增大而降低,这与窄谱假定下的理论结果相反,Longuet-Higgins理论结果在小概率处不便于描述周期分布随谱宽度的变化。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风浪周期的Weibull分布经验公式,Weibull分布中的参数依赖于谱宽度。  相似文献   
62.
从基本矩阵的性质和作用出发,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如果在一条2维直线上有多于给定的3个以上的匹配点,多余的点将被视为冗余点不能用作匹配点;然后针对该问题引入了Hough变换算法,在建立匹配点对应关系的同时剔除冗余的共线点。实验表明,用改进后的算法估计出的基本矩阵在平均余差和对极距离上都小于改进前的算法,提高了基本矩阵的估计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3.
首先对地球首子午线在不同时期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对地球首子午线的严格定义,澄清了地球首子午线即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这一模糊认识。同时,结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需要,分析了目前IAU推荐的月球首子午线定义和Bryce Walden等人提出的月球首子午线定义的优缺点。最后,对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中坐标系的选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4.
Error sources which decrease the accuracy of GPS in absolute velocity determination have been changed since SA was turned off. Firstly, quantities of all kinds of error sources that influence velocity determination are analyzed. The potential accuracy of GPS absolute velocity determination is derived from both theory and field GPS data simulation. After that, two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GPS absolute velocity determination in the case of a static and an airborne GPS receiver and IN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trument in kinematic mode. In static mode, the receiver velocity has been estimated to be several mm/s with the carrier-phase derived Doppler measurements, and several cm/s with the receiver generated Doppler measurements. In kinematic mode, GPS absolute velocity estimat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ynchronized measurements from the high accuracy INS. The root mean square statistics of the velocity discrepancies between GPS and INS come up to dm/s. Moreover, it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acceleration or jerk of the aircraft.  相似文献   
65.
酸溶——催化极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钨、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秋丽 《陕西地质》2008,26(1):82-86
本文采用混合酸溶解样品,对影响催化体系稳定的酸度、温度和不同反应时间的因素分别进行了对比试验,确定催化体系相对稳定的最佳条件,经过大量样品的分析验证,分析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66.
复杂山地速度建场新方法在秋参1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建场的精度是制约复杂构造区成图精度的关键因素.针对山地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叠加速度谱可信度低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层速度曲线绘制技术、曲线轨迹计算层速度技术、盐层速度建场技术等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复杂山地的变速成图中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7.
Chebyshev逼近滤波器在位场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经典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位场分离的基于Chebyshev最佳一致逼近原理的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在理论模型实验中,采用基于Hanning窗的低通滤波器计算出的区域异常最大误差为6.266×10-6 m/s2 ,均方差为2.115×10-6 m/s2 ,最大百分比误差为22.2%,而且计算点在±9 km以外的误差均大于10.1%。而利用最佳一致逼近原理分离出的区域场和局部场与理论异常值拟合得较好,曲线基本重合。分离出的区域异常最大误差为3.101×10-6 m/s2 ,均方差为0.989×10-6 m/s2 ,最大百分比误差仅在边部的几个数据上,为7.76%,其余各点的误差均小于4.1%。实例检验中将该方法用于孙吴—嘉荫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场的分离,分离出的区域场中局部场残留少,分离彻底,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8.
"5·12" 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地震堰塞湖应急遥感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空军、总参等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快速获取了北川、汶川等极重灾区的航空遥感资料.本文介绍了以航空遥感资料为主,结合北京1号小卫星、CBERS-02B等卫星数据快速调查地震堰塞湖的成果.  相似文献   
69.
水文时间序列周期识别的新思路与两种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桑燕芳  王栋 《水科学进展》2008,19(3):412-417
针对水文序列周期识别的困难,提出首先对原序列处理,再识别周期的新思路,同时提出两种新方法:一种是模拟延长序列法,即通过建模延长原序列,再应用最大熵谱分析法(MESA)对延长序列识别周期;另一种方法是构建主频序列法,应用小波重构法重构原序列主频部分,然后应用MESA对重构序列进行周期识别。结合实例,运用多种方法对同一序列进行周期识别。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序列长度偏短、偏态性、复杂随机成分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单一处理方法(周期图法、FFT、MESA、小波分析)周期识别效果并不理想,而使用两种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或消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周期识别效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0.
汶川5月12日8.0级地震在构造上起因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 cm的速度聚敛,并因此而引起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及中国东南大陆运移.主震震源及余震活动集中于以龙门山为中轴的一条长约350 km、宽约100 km的地震活动带.震源深度一般分布丁地壳脆性-韧性转换边界以上约10~20 km区间的地壳震源层之中,属浅源构造地震.主要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构造运动方式密切相关,以其地壳厚度向西急剧加厚、重力梯度带、高波速比(Vp/Vs~2.2)等深部异常及逆冲断层兼具走滑性质的地质构造为特征.在震源辐射、路径传播和场地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并比较了岩石和土壤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谱,特别强调了土壤条件下的场地放大效应;同时对与地震安全性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地质灾害、地震频谱设计、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及中、长期至短期地震预报等进行了探讨;特别提供了一个由加权平均计算、以岩石条件下震波衰减模式为基础的地震频谱设计参考实例.地震构造与动力学研究可融人工程地质与环境工程等学科发展.经历汶川地震考验的一些新近设计和建设的工程项目可为今后改进工程建筑规范与标准提供重要而有益的参考.地震预报是当今一大难题,但需探索研究,不可懈怠.地震减灾与预防足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安全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