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ArcEngine的林火监测云图坐标转换及配准功能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开发语言VB,通过基于ArcEngine的组件开发模式,对林火监测云图进行配准及坐标转换,使其能够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叠加显示,准确判断火点的属地信息等相关地理信息以及相关防火、扑火信息,并且可以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对火点信息进行管理。使林火监测云图与地理信息系统高度融合,增加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来源,提高了云图的使用效率。最终促进了森林防火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22.
针对利用SAR影像提取林火燃烧区主要侧重于单极化后向散射系数,而从火灾导致散射机制变化的角度开展双极化燃烧区提取的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特征变化的面向对象燃烧区提取方法。以两景Sentinel-1A影像为数据源,构建极化特征变化参数集,使用多尺度分割方法结合随机森林算法提取燃烧区,并采用混淆矩阵精度评价方法对燃烧区提取结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分类总体精度为89.13%,Kappa系数为0.76,说明极化特征变化参数在燃烧区提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3.
NOAA-AVHRR数据在吉林省东部林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利用NOAA-AVHRR数据进行林火监测的原理和4种方法。针对吉林省东部的森林火灾,运用4种方法进行了火点信息提取与分析,最后对阈值法进行了改进,提取精度达到了89.2%。分析了NOAA-AVHRR应用于林火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和不足。  相似文献   
24.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森林火灾的防护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森林资源是全国乃至全人类的重要任务。本文利用Skyline软件,根据林火扩散模型的特征、崂山市地形等因素,选取王正非模型模拟林火扩散,系统实现了基础信息的管理、图层管理、火场管理、火险等级划分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指导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科学准确地模拟分析森林火灾蔓延动态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林火蔓延模拟方法在林火蔓延计算和可视化表达上,耦合程度低且难以将动态物理模型计算结果实时可视化表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火灾蔓延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选取应用广泛的Rothermel模型作为物理模型。通过惠更斯理论优化了火灾演进范围边界点割裂的不足,采取着火点密度阈值控制种子点数量与模拟可视化效率的平衡;利用布尔运算提高多着火点蔓延范围计算效率,将火灾模型与Open Scene Graph的粒子系统进行紧密耦合,完成火灾演进可视化表达。本文方法实现了对森林火灾蔓延的精确计算和实时、逼真模拟,为灾害应急部门提供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26.
以吉林省为例,利用该省1952—2010年森林火灾(简称林火,下同)次数资料和全省气象站资料,分析该省林火次数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水分平衡法和统计回归方法建立林火次数气候影响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分平衡模型建立林火指数时间变化序列。结果表明,林火次数与降水、相对湿度、气温、风速等气象因子关系密切,水分平衡模型的气候影响评价效果优于统计回归模型;近62 a来吉林省林火指数和次数均呈增加趋势,表明气候变化有利于林火发生;2000年之后进入春、秋季林火多发期。  相似文献   
27.
无人机携带摄像系统在森林防火中应用,林火点的精准定位是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PS和微波测距的森林着火点定位方法,通过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院内两块实验场地(林地、无林土丘)进行火烧除工作点火试验,以无人机和飞控系统为主要手段获取旋翼无人机现实飞行参数、无人机航空摄影林火数据,以地面精准监测林火实证数据为基础,结合三维地形数据信息,对基于GPS和微波测距的森林着火点定位方法精度进行检验。数据表明,该方法为一项有效的无人机林火点定位技术,且林火定位技术的真误差在10m以内,完全满足林火监测精度要求。该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判断森林着火点位置,为森林防火提供决策性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林火蔓延的动态模拟问题,结合元胞自动机原理,对现有的林火蔓延数学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模拟林火蔓延模型。该模型充分表达了可燃物类型、温度、湿度、坡度、风速和风向等林火蔓延影响因子在元胞空间中的作用形式,通过求解出燃烧元胞向摩尔(Moore)型邻域中八个方向元胞的林火蔓延速度,来确定元胞状态演变规则函数。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技术将该模型表达成计算机算法,实现了不同条件下的林火行为的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29.
林火发生后,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烈度信息的初始评估,能够为灾后生态修复管理措施的快速实施提供定量依据。为了改善传统林火烈度评估模型的时效性,本研究利用历史过火区域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基于迁移学习的烈度评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2020年3月30日发生的西昌泸山森林大火烈度初始评估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迁移学习算法能够将源区域和目标区域的遥感影像光谱转换为多个新的特征变量,在这些新特征变量构成的投影空间中,源区域和目标区域样本具有相似的特征分布。在此基础上,基于源区域历史实地调查数据构建的烈度评估模型,能够迁移应用于目标区域的烈度评估。在本研究林火烈度的初始评估中,基于迁移学习的烈度评估模型精度较高,总体精度为71.20%,Kappa系数为0.64。与该模型对比,未进行迁移学习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精度较低,其总体精度为58.00%,Kappa系数为0.48。同时,基于dNDVI、dLST和dNBR指数的经验回归模型精度最低,其总体精度分别为:20.80%、34.8%和24.80%,Kappa系数分别为:0.01、0.19和0.06。本研究可为林火灾后管理措施的快速响应,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0.
连云港市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及火险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云港市1987-1993年大小和程度不同的111次森林火灾查找原因并进行天气分析,指出原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方法的不合理部分,并加以改进,增加了实效雨量、积雪深度等因素,推导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法。通过1994-1996年的45次森林火灾验证,准确率提高达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