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8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711篇
地质学   1499篇
海洋学   1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40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莫莫格湖泊群近50年来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莫莫格源泊群水痊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和河流水位的变化,近50年来,湖区气温逐渐上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源泊水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源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952.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的防治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现状为V类和劣V类水质占七大水系(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主要断面的50%以上,高中营养化湖泊占被调查湖泊的85%以上,河流湖泊污染状况十分严峻.目前河流湖泊采取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主要有:削减截流污染源、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建设污水处理厂、河流低泥疏浚、河道曝气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生植被恢复工程、引清冲淡等等.生物生态技术将在河流湖泊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3.
近百年来西居延海湖泊水位变化的湖岸林树轮记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西居延海柽柳树轮年表与气象、水文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年表和西河下游5~8月平均地下水位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且这一相关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利用标准化年表和地下水位的相关关系,重建了西居延海近100a以来5~8月的水位变化,检验表明重建结果是可靠的.结合西居延海在1960—1962年干涸的史实和重建水位变化曲线,将湖岸林柽柳树轮年表涵盖的近百年分为湖水水位和地下水水位变化两个时期.其中湖水水位上升阶段为1932—1952、1956—1958年,下降阶段为1920—1932、1952—1956、1958—1960年,持续时间分别为20a、2a、12a、5a和2a;地下水水位上升阶段为1974—1981、1996—1997年,下降阶段为1961—1973、1981—1995、1997—2002年,持续时间分别为8a、1a、13a、15a和5a.  相似文献   
954.
太白山佛爷池剖面的全新世环境变化信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白山佛爷池海拔3410m,是一个发育在古冰斗中的冰蚀湖。自湖中210cm沉积剖面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测年采样分析,表明自8200aBP以来的环境经历了明显的冷暖干湿变化。8200~6800aBP温暖湿润,在7200aBP出现明显增温;6800~5900aBP气候开始波动,大约在6300aBP有一次短暂的变冷,在6000aBP前后出现明显暖期;5900~4800aBP气温下降,大约在5200aBP达到最低,然后气温缓慢回升;4800~2600aBP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大约在3000aBP达到最高;2600~900aBP气候变冷湿,大约1500aBP达到最低;900aBP~现代变好。   相似文献   
955.
青藏高原典型冰川和湖泊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70,自引:18,他引:52  
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利用地形图、航空照片、TM卫星遥感资料和其它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的冰川和湖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0-2000年期间,在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最大可能蒸散降低的背景下,研究区内不同地区湖泊的面积变化存在比较大的空间差异.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的纳木错和色林错地区的主要湖泊以扩大为主,而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黄河源地区的主要湖泊则基本上全面萎缩.研究区的冰川在1960-2000年期间以退缩为主,但各地退缩的幅度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56.
小冰期气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李明启  靳鹤龄  张洪 《中国沙漠》2005,25(5):731-737
小冰期是近2ka来的一个重要气候事件,又是目前全球变暖的背景事件,已成为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热点。对此,科学工作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广泛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介绍了小冰期的概况,认为1450-1890年是小冰期的时限,在此期间有三次冷期和两次暖期。冷期发生在1450-1510年、1560-1690年和1790-1890年,其中第二次冷期表现最甚;暖期发生在1510-1560年和1690-1790年。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并重点从冰芯、树轮、湖泊沉积、历史文献和沙漠地层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小冰期气候变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57.
钱涛  李王鹏  高万里  江万 《地质学报》2023,97(3):672-687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泥盆系牦牛山组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的粗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特征,记录了柴北缘构造带从碰撞造山进入造山后阶段的核部岩石剥露过程。尕海南山牦牛山组地层顶部和底部的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96.6±2.4 Ma(MSWD=0.39,n=14)和396.9±2.5 Ma(MSWD=0.052,n=14),指示了牦牛山组沉积时代大致为早泥盆世末期。不同出露点牦牛山组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谱具有不同的峰值特征:尕海南山调查点A,样品20QH-19具有532~505 Ma、935~891 Ma、1136~1064 Ma和3110~1309 Ma多峰特征;尕海南山调查点B,样品20QH-21具有537~443 Ma、1073~798 Ma和2463~1785 Ma多峰及20QH-22以明显的单一峰值~420 Ma为特征;牦牛山调查点C,20QH-26以明显的~418 Ma单峰为特征。多样的年龄组分指示了牦牛山组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柴北缘志留纪—泥盆纪同造山岩浆岩、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沙柳河群及欧龙布鲁克地块。...  相似文献   
958.
扬子地块北缘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块北缘与秦岭接壤,早古生代经历了上扬子克拉通盆地(∈-O2)和隆后盆地(O3-S)两个阶段。区内发育上奥陶统观音桥组或南郑组地层,为研究赫南特期的岩相古地理,探讨赫南特期冰川事件的沉积响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沉积特征,结合古生物组合,扬子地块北缘观音桥组可划分为滨岸相和陆棚相。按照岩性等,陆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陆缘碎屑陆棚相、混积陆棚相。滨岸相主要由石英砂岩、钙质砂岩和含砾砂岩组成,发育少量生物,以腕足为主;而在陆棚相中,则是以含粉砂泥岩、生屑灰岩、泥灰岩夹钙质泥岩和含钙泥岩为主,富含生物,以三叶虫(Dalmanitina)、腕足以及标志性冷水、浅水Hirnantia动物群为主。在沉积相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时期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及其空间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继续早期的格局,持续存在汉南隆起,围绕隆起分布的是滨岸相;往南至大两会-桥亭一线,为陆缘碎屑浅海陆棚,大两会-桥亭一线往南区域分布为混积陆棚。由于在研究区,无论在滨岸地带还是浅海地区,均发育赫南特贝化石,说明在赫南特期,由于受南冈瓦纳冰川事件的影响,冰水侵进扬子北缘全区。这次冰川事件导致海平面下降,致使扬子北缘水体变浅,早期的深水陆棚变为浅水陆棚,生物也由浮游相笔石迅速变为壳相赫南特贝,早期隆起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出现地层的缺失。  相似文献   
959.
潘彤 《中国地质》2015,42(3):713-723
夏日哈木铜镍矿是在东昆仑造山带首次被发现的岩浆熔离型矿床,该类型矿床是青海省铜镍矿勘查研究方向之一.笔者通过夏日哈木镍矿成矿特征研究认为:碰撞伸展环境是夏日哈木超大型镍-钴硫化物矿形成的基本条件,成岩成矿年龄集中于早泥盆世,岩体侵位于古元古代金水口白沙河组,参与后期混染成矿作用.对柴达木南北缘岩浆熔离型镍矿的成矿条件分析发现:泥盆纪热事件显示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在该期均发生了碰撞伸展作用和成矿作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均侵入古老地层,地层硫参与成矿作用;成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与物探磁异常,Ni、Co、Cu组合异常相对应.综合分析,柴达木南北缘岩浆熔离型镍矿的找矿潜力大,提出了今后柴达木南北缘岩浆熔离型镍矿勘查重点是柴达木南缘的昆中岩浆弧带、柴达木北缘高压变质岩带、欧龙布鲁克陆块.  相似文献   
960.
我国湖泊沉积物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沉积物不但可以反映流域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更能忠实的记录PAHs排放历史.本文收集了我国湖泊沉积物有关PAHs已有的文献报道,并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日本等)的湖泊做对比,系统地综述了我国湖泊沉积物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沉积记录及来源.通过对收集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湖泊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3.2~ 5260ng/g(dw),平均值为753.1 ng/g (dw)(n=495).主成分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湖泊表层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及其贡献量分别为机动车尾气排放占42.7%、煤炭燃烧占30.1%以及石油泄漏占27.2%.我国湖泊钻孔沉积记录PAHs从下向上总体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特征,基本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我国PAHs排放历史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PAHs排放峰值一般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明显晚于发达国家的50 ~ 80年代.同时,湖泊沉积物记录的PAHs来源有所改变,煤炭资源是我国部分湖泊沉积历史中PAHs的主要来源,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成为目前我国湖泊沉积物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