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394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80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红色风化壳地区是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妨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广东省花岗岩风化壳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从岩性土质、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森林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分别论述了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最后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分析了其水土流失严重性及治理,以期为以后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2.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优势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耀峰 《地理学报》2004,59(Z1):139-144
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现状、潜力;认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优势与挑战并存;讨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业的贡献以及中国的旅游教育;指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教育有弱化趋势;进而提出:中国旅游业应成为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贡献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舞台;旅游地理学要集中精力研究旅游产业地理;景观业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因而要集中力量研究景观业;重视旅游企业行为;探索旅游规划创新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73.
杨万勤  王开运  肖玲 《山地学报》2004,22(5):598-605
于3个假说和林冠上方2m处的气象变量,采用Penman-Monteith组合模型估算了一个生长季节内川西亚高山林区分别以云杉(SF)、冷杉(FF)和白桦(BF)为优势树种的3个林分的湿林冠蒸发速率(Er)。研究结果表明,SF、FF和BF的湿林冠蒸发量(E)分别为44.51mm、88.51mm和57.8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9.2%、16.6%和10.2%。与SF和BF相比,FF具有最高的月平均Er和蒸发比例。SF、FF和BF的平均Er分别为0.097mm/h(变化范围:0.028-0.487mm/h)、0.242mm/h(变化范围:0.068~0.711mm/h)和0.149mm/h(0.060~0.576mm/h)。最高和最低的月平均Er分别在6月(SF、FF和BF分别为0.120mm/h、0.317mm/h和0.169mm/h)和10月(SF、FF和BF分别为0.083mm/h、0.187mm/h和0.101mm/h)。8:00至16:00期间的平均点Er显著高于0:00至8:00以及16:00至0:00期间的平均Er。Er显著的日变化和月变化主要归因于林冠上方的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4.
文化与旅游互动机理探析--以腾冲县旅游发展为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化差异越大,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文化资源也就越多;旅游业的发展又能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在多个层面上存在着互动关系。从影响旅游业的文化层面出发,分析了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关系,认为文化与旅游能够实现互动发展,通过腾冲的实证研究,对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关系作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75.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根据湖沼沉积、黄土沉积和冰积等地质记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生态景观学等方法.从万年、千年和百年及百年以下四个时间尺度对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的气候变化经历了多次的相对暖干和相对冷湿交替变化,变化历程较为复杂。早全新世、中全新世、晚全新世气候特点因地因时而异,但总体特征以干旱化为主,280~350a来,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并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但在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天山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总的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的气候趋于好转,植被覆盖状况改善明显,山地森林、草甸、人工绿洲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一定尺度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地表的植被覆盖对调节绿洲区域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增加局部地区的降水。  相似文献   
76.
大梁金矿是通过森林沼泽景观区开展1:50000和1:25000地球化学测量及综合地质工作而发现的,证明采用的森林沼泽景观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7.
《地理教学》2005,(10):48-48,F0003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在北京一些地方却出现“前人栽树,后人遭殃”的说法。原来,由于北京多年来采用单一树种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使森林内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病虫害大量发生。比如,平原地区由于病虫危害严重,在短短四十多年里,不得不频繁更换栽植树种,上世纪50年代钻天杨,60年代加拿大杨,70年代北京杨,80年代欧美杨,90年代又换成毛白杨。再如,城市草坪大量引进国外草种,而欧美国家气候湿润,草的根系极短,引种北京后出现草皮根系不向下扎,全靠人工浇水,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北京市而言很不合适。还有一些引进树种耗水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有“绿色沙漠”的提法。  相似文献   
78.
加快闽东旅游文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光玲 《福建地理》2005,20(2):42-45
文化是旅游的根基,是旅游业的灵魂。本文通过对闽东旅游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讨论,提出加快宁德旅游文化发展,推进宁德旅游业上新台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9.
试论生态环保厕所技术在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地处高原,鉴于缺水严重、自然环境脆弱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突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旅游厕所”这一瓶颈,云南省现已在走“科技兴旅”的道路,坚持使用高科技、节能环保的生态厕所技术,以确保云南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由于并非每一种生态环保厕所技术都适用于旅游业,因此,对现今市场上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生态环保厕所技术进行归类、分析、总结,提出了适应于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生态环保厕所技术类型以及具体的适用场所,进一步指出在选择技术的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全面认识旅游业对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经济的影响,成为旅游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石林县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以及实地调研,证实了旅游业对促进石林县国民经济总量扩大、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针对当前石林旅游内部结构和发展质量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景区发展失衡和社区受益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推动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和带动农村居民脱贫作为旅游发展的两大基本任务和实现旅游产业增长模式从数量型向内涵型增长转变的基本思路,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