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谭锡疇 《地质学报》1926,5(2):149-156
Among the Mesozoic formations the most developed and widespread in China, especially in northern China, is a great series which contains various rocks of volcanic origin, with or without sedimentary beds and igneous intru-  相似文献   
22.
马里恩象龟     
<正>马里恩象龟是草食动物,白天它们都各自寻找草木,只有晚上才聚隼在一起,在后来发现的1708年的一本航海日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在这个岛屿上有许多象龟,它们晚上聚集在一起,一个紧挨一个,就像是地上的铺路石。这是反映塞舌尔群岛象龟数量之多的一个真实记载。  相似文献   
23.
张佑一 《地球》2011,(11):103-103
凌晨一点多,木须喊醒了我说:“嘘……你听。”帐篷外面传来几只狼的哀鸣声。帐篷的最外侧扎满篱笆,篱笆都是用带刺的荆类植物编织,我叫不出名字。  相似文献   
24.
私人日记是重建高分辨率历史天气气候序列的珍贵史料来源。以《查山学人日记》中的雨日记录为指标复原了日记史料相对缺乏的19世纪早期(1800—1813年)上海地区的梅雨特征,并将雨日区分为5个降水等级,同时将1951—1998年上海龙华站器测日降水量划分为与日记降水记录相匹配的5个降水等级,然后根据龙华站梅雨期、汛期各级雨日数与降水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复原了1800—1813年的梅雨量和汛期降水量。结果显示:(1)1800—1813年的梅雨相对典型,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0日,出梅日期7月7日,梅期雨日数20.1天,梅期长度27.1天,梅雨量257.3 mm,汛期降水量669.5 mm,与利用《雨雪分寸》重建的梅雨期大体一致,梅雨量有较大差异。(2)整体上看,该时段平均入、出梅日期比龙华站各年代有所提前,梅期雨日数和长度略有增加,梅雨量偏丰,梅雨强度偏强,汛期降水量在适中水平。梅雨特征量、汛期降水量与龙华站各年代不存在显著差异,与20世纪80、90年代最相近。(3)复原的“梅期雨日数、梅期长度”、汛期降水量与区域旱涝状况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指示的降水空间变化特征也比较相符,反映出文中所用的日记资料以及复原方法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5.
利用古代日记资料发掘历史气候信息是重建古气候的重要方法。根据南宋吕祖谦的《庚子辛丑日记》记录的金华(婺州)公元1180年和1181年5—6月份逐日天气记录,利用金华1954—2012年实测月雨量和雨日资料的统计规律,重建了1180年和1181年金华地区5—6月份梅汛期雨量,并结合《日记》反映的天气过程,确定了这2年金华的出入梅时间,结果表明1180年和1181年入梅较现代偏早,1180年5—6月份雨量比现代偏小,梅雨期略偏短,1181年则雨量偏大,梅雨期明显偏长。上述结论对这2年历史文献记载的旱涝灾情提供了直观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26.
以《楚游日记》为依据,并结合有关史料,印证了明末湘南人文经济的基本概貌:明末湘南商品经济发展已达到了一定水平,但贫富悬殊,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宋明时期湘南的书院文化和宗教文化并盛,但明末也出现了明显衰败;明末湘南风景名胜丰饶度大,地域特色浓。据此可以肯定徐霞客《楚游日记》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7.
依据清代《翁同龢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中逐日的冷暖感知记录和同时期的器测月均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月为基本统计单元,对《日记》中冷暖感知记录反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日记》中的冷暖感知记录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但是最佳代用指标因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季节而异。总体而言,极热、偏热、偏凉、极冷日数对年内月到季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代表性较好,其中尤以偏凉和极冷日数最佳。对于年际尺度上的气候波动,从季节对比来看,冷暖感知日数反演夏季(6—8月份)月均温的能力最差;从冷暖感知类型对比来看,极冷日数是多个月份月均温的最佳代用指标,1、3、5、9和12月份的最佳代用指标均是极冷日数。并且,还可以依据极冷日数的多寡识别极端冷、极端热年。由此可见,古代私人日记中的冷暖感知记录可以用于反演历史时期气候的冷暖变化。  相似文献   
28.
《中国勘察设计》2007,(6):55-57
5月20日,周济大学百岁生日。 百年前的1907年,在中德两国各界支持下,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今上海凤阳路23至25号的三幢西式楼房内,创办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为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9.
2006年11月7日这次海南之行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四月,我曾应国土资源部有关部门邀请,来海口讲学,顺路到了三亚,又转程登上了五指山。当时我认为,因为国内还有很多地方我尚未涉  相似文献   
30.
11月11日我们7时30分自蓝洋温泉度假村出发,前往那大镇吃的早餐。接着按照日程安排先去东坡书院。书院以高墙相围,正门是门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