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51.
薛芮  阎景娟 《热带地理》2021,41(6):1303-1312
游憩活动带来的“人”与“地”的互动使国家公园原本的人地关系有了更复杂的内涵。国家公园的社区协调与游憩利用需要联动发展,其机理是当代社会由流空间与地方场所形成的空间重构。以流空间理论为基础,解析国家公园空间重构机理,构建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空间联动逻辑模型,结果发现:1)国家公园生态空间所具有的独特资源禀赋是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游憩空间运行发展的基础,生活、生产、游憩空间三者都影响生态空间的生态承载力。2)生活空间中原住民的地方依恋和文化认同都起源于生态空间,为游憩空间提供人文资源,通过宜居程度和生活保障的提升来促进生产空间的优化。3)生产空间也为游憩空间提供具有原真性的文化资源,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就业渠道的增加提高原住民的收入水平,带动生活空间的改善。4)游憩空间所产生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能够助力于生态空间的维护、助力于生活空间的改善和生产空间的优化。因此在未来的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中,一是需要根据流空间结构,推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科学管理;二是基于空间重构机理,促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要素流动;三是需要利用空间联动逻辑,完善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多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52.
正和平镇位于福建省邵武市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239.7亩,林地面积14.81亩,全镇烤烟近5000亩,茶叶面积6500亩。镇内交通便利,省道、高速公路引线途经镇区,与高速互通口仅隔2公里,距武夷山机场2个小时的路程。素有"长兴南大门"之称的和平镇,东连湖州,西接安吉,北临西苕溪,南倚天目山脉,中贯省道鹿唐线,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古镇建置始于唐朝,保存着近300幢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古镇建筑格局为全  相似文献   
253.
正"是不是对于张家界来说,没有亮黄牌就比亮了一定好呢?也不见得。"对于张家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陈安泽算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前前后后到过张家界数十次"。2010年,正是在陈安泽等人的发起和大力推动下,"张家界地貌"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定。作为一个相当熟稔地质公园体制和规则的地质专家,对于此次张家界历时一年的"摘牌危机",陈安泽有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54.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种类齐全、组成系统完整,其发育和分布受构造控制作用显著。文章探讨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征及其空间分层结构受构造控制的作用机制,发现岩溶空间形态总体呈现掀斜式强烈抬升、河流深切的亚热带中低山峡谷岩溶特点,新构造运动间歇性隆升对岩溶景观垂向发育影响较为显著。岩溶发育的空间层位划分为三个高程层级,从下至上连续分段为440~700 m,700~1 200 m,1 200~1 890 m。空间分层结构反映某一阶段地壳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发育水平岩溶系统(溶洞),后期地壳发生快速抬升,出现少量竖向岩溶系统(落水洞),溶洞的分布与相应的侵蚀基准面(现代河床、各级阶地)相适应。根据发育层级推测,研究区至少经历过四次规模较大的间歇性快速抬升构造活动,各级夷平面先后受喜马拉雅运动第Ⅱ幕和第Ⅲ幕影响。喜马拉雅运动多次间歇性快速抬升过程中,丰沛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下切并快速溶蚀形成多层剥蚀台地。在新构造运动相对稳定期,有充分的条件循环交替溶蚀导致垂向、水平岩溶均出现较大规模发育。   相似文献   
255.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 2017),笔者等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256.
景观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体现,对于人类健康和福祉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也是基于自然旅游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的前置条件。景观美学评价是国内外学术研究中公认的难题,目前尽管诸如国家公园等一些景观规划和决策都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国内研究仍缺乏关于区域尺度的景观美学价值评价。论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从景观的自然性、多样性和独特性3个维度,尝试从区域尺度评估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结果显示: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处于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等级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2%、20.2%、32.4%、21.4%和13.8%。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藏东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峰区域以及藏北羌塘高原区域;低值区除集中分布于那曲—阿里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和干旱荒漠以外,还广泛分散分布于中部的东部地区。多样性、自然性和独特性对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程度逐次降低。西藏4个国家公园备选地中,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景观美学价值最高,冈仁波齐和羌塘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空间景观价值评估以及青藏高原国家公园建设、景观规...  相似文献   
257.
从游客感知价值角度切入,对比分析游客在中外国家公园中的游憩行为和需求,可为国家公园游憩功能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和中国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收集游客发布的网络游记,利用ROST CM6软件进行网络文本分析,将国家公园游客感知价值分为七个维度:品牌价值、环境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情感价值、认知价值和成本价值。对比两地游客的评价,量化打分后,发现游客对黄石国家公园的总体评价要远高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基于此得出游客在国家公园的游憩需求有: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增加特色体验、强身健体、求知审美等,相对应的国家公园游憩功能应包括:自然展示功能、户外游憩功能、自然科普功能、自然美育功能等。结合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对其提出五方面优化建议,包括多形式进行自然展示、丰富户外游憩产品、构建自然教育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和建立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