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将空间建模和可视化分析理论引入抽象的气象数据,可以全面准确的挖掘出气象信息的内在特征。并分析了三种基本的空间数据模型——要素模型、场模型和网络模型;提出了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民航气象服务平台的构想;并结合航空气象的特点,对三种空间数据模型的可视化分析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系统地阐述了基于空间数据模型和可视化分析模式构建民航气象服务平台的思路,展望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研,指出民航机场保障航空飞行安全的核心部门航务科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的空间演化模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姣娥  景悦  杨浩然 《地理科学》2020,40(5):675-684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与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两者运营网络的空间竞争范围越来越大。从个人出行视角出发,同时拥有高铁与民航直达列车/航班的城市对为出行提供了选择机会,定义为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以2007-2015年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的所有城市对为切入点,尝试刻画其演化过程与模式、网络结构与距离分布规律,并最终总结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为: 中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扩张趋势,规模不断扩大。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具有向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集聚的特征。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城市对的距离范围主要分布在800~1 500 km,但运营的列车/航班频率竞争关系的临界值为1 000~1 100 km。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在空间上遵循核心-核心、核心-边缘自上至下的拓展规律,并主要受城市规模、行政职能等级以及地理空间约束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国民航气象业务支行方式的改变,讨论了在三级模式下民航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所承担的职能、就发挥的优势以及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可达性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技术,研究2005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可达性及其服务水平。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可达性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机场服务区的面积由东部沿海向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大;全国机场有效服务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1%,区内人口和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7%和67%。提出全国新机场的规划建议,即优先考虑社会经济需求潜力和改善东北及西北地区航空运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NOAA科学家说,由于2008年1月3日在太阳北半球出现第24周期的第一个太阳黑子,表明一个新的11年周期的太阳活动在增强。从而增大了对电力网络、军事要害部门、民用航空、商业通讯、航天活动、GPS信号甚至移动通讯和自动柜员机交易的危害预期。  相似文献   
18.
吕晓东  刘伟锋 《吉林气象》2005,(1):18-18,35
随着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防雷减灾工作已愈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城市中高楼耸立,各种建筑风格的优美造型装扮着城市,为每个城市增添了不少美丽的风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国家有关文件对设置航空障碍灯的明确规定,由于航空飞行安全的需要,往往在高大的建筑物上都装有航空障碍灯,以便在空中俯视与地面恒定光源有明显区分能达到规定远的可视距离,例如我市的电信大楼、东辽河斜拉大桥、魁星楼、意发大厦等新建工程都装有航空障碍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航空障碍灯防雷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