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选择退化程度不同的4个典型断面19个样地,利用种子萌发法进行了两年的种子库土壤萌发实验,试图就生态严重退化区的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以及退化程度的差异对种子库特征的影响开展针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①塔里木河下游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是:种子库密度小、物种种类组成较单一、物种的多样性低和地上植被与种子库的相似性较低;②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种子库密度明显下降、表层种子库比例升高、一年生草本占优势逐渐向多年生草本和灌木转变、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上差异显著;③退化过程中种子库多样性的变化比地上植被变化要迟缓,但是在植被退化演替的末期,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衰减的幅度又明显快于地上植被的衰减幅度;④受干旱环境和严重退化的双重影响塔里木河下游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表现出退化演替末期共有物种数的减少和相似性明显递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83.
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黑河下游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地下水位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研究该区域地下水位的波动变化,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河流20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基于观测数据对2006年地下水位与分水前(2000年)的地下水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随着生态输水工程的启动,地下水位在总体上得到明显升高,研究区北部横剖面线上地下水平均升高0.995 m,南部横剖面线上平均升高0.497 m。西河纵剖面上输水后地下水位在下游提升最为明显,平均水位上升2.41 m,中游提升不大,大约为0.22 m;东河纵剖面上下游水位提升比较明显,水位上升1.06 m,但中游地下水在分水后仍有显著下降,平均下降0.96 m,上游地下水位上升0.90 m。研究区不同区域地下水时间(1990—2010年)变化趋势不同。有持续上升型,有持续下降型,有下降转为上升型,2002年成为转折点;额济纳旗农业灌溉对局部地区地下水影响较大,农业用水与生态需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84.
黄河河口延伸与下游淤积关系研究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师长兴 《地理科学》2005,25(2):183-189
阐明了黄河河口延伸与下游淤积关系问题的实质,指出了黄河河口延伸与下游淤积关系对时间尺度的依赖性,进而深入探讨了以前研究这一问题所用论据的合理性题。分析结果揭示,那种认为黄河下游淤积由河口延伸控制和河口延伸作用局限于近口河段的说法都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相似文献   
85.
90年代黄河下游暖冬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梅香  刘萍 《山东气象》2000,20(1):21-24
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地区凌汛期气温发生了气候突变,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为解放以来最暖的十年,由于气温异常偏高导致了下游地区凌汛期冰情有不同程度的减轻。造成暖冬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亚洲地区冬季极涡面积小而深厚,中纬度地区盛行纬向环流,东亚槽偏 东偏弱,影响下游地区的强冷空气次数偏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ENSO事件频繁发生所致。  相似文献   
86.
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4,24(3):275-280
提出河道输沙功能指标Fs为进入某一河道的泥沙总量(干流与支流输入沙量之和)与输出这一河道的泥沙量之比。河道输沙功能与来水量和来沙量有密切关系,若来水减少,来沙增多,则河道输沙功能减弱。来沙中大于0.05 mm粗泥沙含量百分比与河道输沙功能指标成负相关。来沙系数、特别是粗泥沙的来沙系数,是决定黄河下游输沙功能的重要因子;来沙系数越大,则河道输沙功能指标越低。场次洪水的输沙功能指标随场次洪水最大含沙量的增大而降低,历年河道输沙功能指标随各年中高含沙水流频率的增高而降低。小浪底水库修建后,为我们通过调水调沙提高河道输沙功能提供可能。研究表明,场次洪水平均含沙量35 kg/m3,或场次洪水平均来沙系数为(0.015 kg·s)/m6,是在调水调沙中实现河道输沙功能优化的最优含沙量和最优来沙系数,平滩流量则是实现河道输沙功能最大化的最优流量级。  相似文献   
87.
88.
黄河下游河道改道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黄河下游华北沉降盆地的基底构造,河沙淤积、地貌形态特征诸方面论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改道的必然性,指出黄河下游决堤改道的危险河段在河南、重点花园口至高村河道段。为了防止黄河河道失控,避免决堤改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提出了黄河下游局部改道(花园口一张庄闸人工造黄河河道)的设想,对黄河下游防洪治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9.
论澜沧江下游地区外向型热区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盛和 《热带地理》2000,20(2):88-92
分析论证了澜沧江下游地区发展外向型热区工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认为在建设中的老缅泰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宏观背景下,澜沧江下游地区应充分利用其独特而又丰富的热区生物资源和显著的边疆优势,发现和建立一个以糖、茶、橡胶、南药与香料、林等热区资源加工基地为主体,进出口加工为指向,地域功能分工明确的外币型热区工业体系,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0.
不同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量实测横断面资料为基础,研究了1973~1997年不同水沙过程对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形成过程的影响。发现花园口至高村河段二级悬河集中形成于1985~1997年的枯水阶段。高村以下河段二级悬河的形成可分两个阶段,1973~1985年大水条件下是冲刷主槽和淤积滩地的时期,但是由于泥沙主要堆积在靠近滩唇的部位,造成河床横比降增大;1985~1997年枯水条件下泥沙在主槽中大量淤积,导致二级悬河的形势更加严重。生产堤限制了泥沙的堆积范围,导致生产堤内滩地平均高程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生产堤外滩地平均高程增长速度,生产堤距较窄的河段生产堤内滩地平均高程增长速度较快,显示了生产堤对二级悬河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