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9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地理教学》2010,(4):59-60
我国实施草原保护建设重点工程以来,已累计投入65.2亿元保护内蒙古草原,使内蒙古草原退化和沙化面积减少了2亿亩。  相似文献   
162.
南昌地区风沙化土地风沙地貌发育规模和风沙活动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学勇 《地理研究》1991,10(3):51-58
本文通过对南昌地区风沙化土地扩展方式,沙源量及人为因素在风沙地貌发育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初步认为本风沙地貌发育规模不会很大,且目前已接近其顶锋状态。在建立GM(1,1)和方差分析(ANOVA)联合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厚田地区三个月的干旱程度和冬季风沙活动强度进行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3.
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的气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寒地区2000、2005、2010和2016年植被的NDVI和1971-2016年的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高寒草地沙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和机制。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NDVI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中北部NDVI值最先开始减小,并逐渐向川西北扩张。(2) 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区气温逐年上升,2000年以后增温趋势尤为显著。降水量逐年趋于减小,未发生显著变化,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21世纪以来,中北部平均风速呈增加趋势。(3)对NDVI解释力最大的因子是气温和降水,但随着时间推移,日照时数和风速的解释力逐渐增强。因子交互结果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彼此之间的综合作用对沙化进程的影响较大。(4)玛曲和若尔盖多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玛曲近3年的合成输沙方向均为SSE,属于低风能环境,风向变率为中比率,高风速级的输沙势占比重有所增加,风沙活动强度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增强。综合来看,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是草地沙化的主导因子,日照时数影响草地植被的生长,风速、风向决定了沙化速率和蔓延方向。  相似文献   
164.
沙漠化是中国北方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积累了丰富的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的经验和模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集成以往的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并评估其在当前背景下的适用性。集成了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等9种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模式,并从气象条件、治理紧迫性、交通便利性、沙漠化程度等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制定适用性评价标准,以西北干旱区沙漠化土地和沙漠边缘带为研究区域,在遥感产品、气象观测、地面调查等多源数据的支持下,评估各个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在不同自然单元(自然沙地和退化型沙地)及行政县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模式、评价标准及适用范围,将为决策者制定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65.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Aster数据,利用NDVI、植被盖度作为特征变量,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模型反演得到的盐分含量(SSC)指标作为决策树分类的各节点的判别函数,通过决策树分类方法实现了沙化土地信息的提取与制图。结果表明结合植被覆盖信息与土壤特性能够在提取沙化信息的同时区分出盐渍化土壤,结果与野外调查较为一致。该研究为大区域土壤沙化信息提取与制图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6.
167.
通过对若尔盖盆地中部辖曼地区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序列的粒度分析、孢粉鉴定、磁化率测定以及AMS 14C年代测定,探讨了该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的土地沙化现象至少在距今16 ka余年的末次冰消期就已经出现。地层结构、粒度、磁化率皆指示该区古气候在末次冰消期以来经历了多次冷暖交替变化,沙地也经历了多次的固定与活化过程,其中16130~6460 aB.P.、3445 aB.P.前后以及700 aB.P.前后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在8170~6460 aB.P.期间有一次极暖事件。自11.3 kaB.P.开始,古土壤中的喜暖型乔木花粉含量明显降低,草本植物、尤其是狐尾藻属和莎草科等沼泽植物孢粉含量明显增多,指示该区古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开始发育沼泽泥炭。   相似文献   
168.
池虹  罗永忠 《干旱区地理》2020,43(6):1657-1666
为探讨封禁保护区建立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下沙化土地居民生活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和访 谈方法,对 2017 年甘肃省封禁保护试点县玛曲、民勤和山丹的封禁区(项目区)和未封禁区(对照 区)家庭年均毛收入、恩格尔系数和收入结构指数等经济指标,资源依赖度、人数活动影响指数和 生态意识敏感度等生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指标家庭年均毛收入和收入结构指数均呈 现玛曲<民勤<山丹的特征;恩格尔系数表现相反,玛曲、民勤和山丹分别为(项目区 0.35、对照区 0.33)、(项目区 0.34、对照区 0.29)和(项目区 0.30、对照区 0.26),恩格尔系数和家庭年均毛收入呈显 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项目区-0.946、对照区-0.923)、(项目区-0.894、对照区-0.927)、(项目 区-0.901、对照区-0.961);生态指标资源依赖度和人类活动指数为玛曲>山丹>民勤,生态意识敏感 度指标呈现玛曲<民勤<山丹的特征。经济指标恩格尔系数和民勤的收入结构指数为项目区>对照 区,家庭年均毛收入和玛曲及山丹的收入结构指数为项目区<对照区,除恩格尔系数外均形成显著 差异(P<0.05);生态指标资源依赖度、人类活动指数和生态意识敏感度均为项目区>对照区,且均 形成显著差异(P<0.05)。从整体看,对照区较项目区生态及经济状态较好,但项目区生态破坏的 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收入结构由单一向多样转变。该结论为指导沙化封禁保护区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合理区划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9.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高寒草原沙化模型及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在防风固沙、野生动物保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加剧的背景下,高寒草原沙化加剧,基于时空尺度监测范围及程度是防治高寒草地沙化的前提。以青海三江源区玛多县的高寒草原为研究区,结合大疆“精灵3”和“经纬M100”旋翼无人机和地面调查,探讨基于无人机遥测的植被指数在草地沙化调查方面的适宜性,以此为基础制定了高寒草原沙化模型及等级划分标准。结果显示:(1)通过对VDVI(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ENDVI(Enhanc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和NGRDI(Normalized Green-Red Difference Index)指数与草地沙化指数GDI(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Index)的相关分析,选取出高寒草地沙化研究最优植被指数为VDVIR=0.9055);(2)GDIVDVI的关系模型为VDVI=0.3024GDI2-0.0335GDI+0.0119(R2=0.9326)。模型相对误差为1.779%(RMSE=0.165,R2=0.7447),拟合精度较高;(3)基于无人机遥感植被指数的聚类分析,将研究区高寒草原沙化划分为5个等级,即无明显沙化VDVI>0.2247)、轻度沙化(0.1493 < VDVI < 0.2246)、中度沙化(0.0924 < VDVI < 0.1492)、重度沙化(0.0692 < VDVI < 0.0923)和极度沙化VDVI<0.06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