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8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黄河中游区域地学环境特点.问题及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论述了区域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气候干旱少雨,水气分布不均匀性,植被发育过程度低,显著差异性,生态环境脆弱性,侵蚀作用异常强烈性等特点,其次,讨论了关于水土流失可治理限度和重点问题,关于沙漠化作用评估,关于人为地区域生态-地 质环境影响问题;水资源匮乏,水量分布不均制约区域经济的重要问题等,最后,提出了整治原则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9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形成是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不仅是促进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因,同时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只有采取合理的符合生态原则的治疗活动,诸如一系列政策保护与技术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才能实现土地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593.
中国弱方沙漠化灾害危险度分区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玉祥 《地理学报》1997,52(2):146-153
沙漠化灾害是影响重大的全球性灾种之一,其危险度分区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沙漠从沙漠化灾害危险分区评价的依据和原则出发,制定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定量评,此对我国北方的沙漠化 灾害危险主进行了分区评价,共区分出15个沙漠化灾害危险度区。  相似文献   
594.
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吴薇  王熙章 《中国沙漠》1997,17(4):415-420
通过对1987年和1993年TM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应用,开展了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土地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这7a间,研究区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共减少了1936km2,总体上处于稳定的逆转状态,但局部地带沙漠化迅速蔓延不可忽视;几乎所有的逆转面积都来自于被固定和半固定后的流动沙丘(地)面积的减少,可见“三北”防护林建设及沙地围封保护的积极效果;但作为农牧业用地的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逆转不明显,势必会影响到防治的经济效益。研究还表明,遥感与计算机相结合对沙漠化土地的监测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定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95.
根据黄、渤、东海的浅地层剖面仪记录,作者发现晚更新世末期中国黄、渤、东海陆架曾发生过沙漠化。据目前所知,渤海的辽东浅滩、黄海的苏北浅滩、东海的台湾浅滩,都可能为独立的沙漠体,全新世海侵后将其淹没。衍生沉积可划分为3种类型,其一为完全埋藏型,构成南黄海北部的厚层泥质沉积区;其二为半埋藏性,如庙岛列岛一带的黄土沉积;其三为完全出露型,以南京附近的黄土沉积为典型。古季风的吹扬作用是海退后陆架发生沙漠化和产生一系列衍生沉积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596.
晚更新世末中国陆架沙漠化环境成因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残留沉积的概念已被海洋地质学家广泛地应用到中国陆架沉积环境的研究当中。随着80年代陆架区浅地层剖面仪测量技术的应用及对海岸线变迁、海岸沙丘古地理环境及古海洋学的研究,仅仅用残留沉积这一概念已无法解释最新发现的一些海底地貌现象。于是陆架沙漠化的理论在文献中出现[1]。在浅地层剖面仪的记录中主要表现出:漫长的风蚀界面,厚层的混杂堆积,典型的休止角结构以及统一的海相地层的解体,重叠的海底沙丘群出现,辽阔残留沉积层的形成,大面积的海岸沙丘的出现,大面积的海底浅滩的发育等。衍生沉积主…  相似文献   
597.
王涛 《中国沙漠》2007,27(1):0-0
朱震达先生(1930-2006)是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的创始人和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奠基人。在近50a的科研和管理生涯里,先生一直开拓和引领着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在紧密结合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还使得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当今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领域的一代尊师。  相似文献   
598.
该项目在亚洲沙尘暴的源区、发生、输送、沉降形式以及天气、气候和沙漠化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等多个关键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进展。首次通过明确的证据指出,天气、气候因素而非沙漠化因素是控制亚洲和我国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中引用了此项目获得的四方面的成果:亚洲沙尘暴源区分布图,亚洲沙尘总释放量及对区域和全球的贡献,气候因素较沙漠化因素对亚洲沙尘暴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99.
沙漠化吞噬着绿色 ,威胁着人类 ,已成为世界公害。土地沙漠化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中国是受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面积达 4930多万 hm2 ,居全国第 2位 ,而地处自治区西南部的乌海市也深受沙漠化之苦。土地沙漠化导致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严重影响了乌海市的国民经济建设 ,并危及了乌海人民的生存环境。本文分析了乌海市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1 乌海市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危害1 .1 乌海市土地沙漠化的成因1 .1 .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600.
沙漠化是全球气候、地表岩石、区域构造演化所控制的一种地质事件。岩石记录表明,古沙漠环境在中生代中期就开始了,第四纪以来南北两半球各存在一条中纬度沙漠带,中国的沙漠化是全球沙漠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活动是局部的,在整个地球沙漠化进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加速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